杨敏
- 作品数:23 被引量:94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 2010年
- 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采用吊带系统进行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接受无张力尿道中段吊带术平均手术时间26min,平均出血量15ml,术后随访2-24个月,排尿功能恢复良好;1例发生排尿困难,经持续导尿及药物治疗后恢复正常,1例自觉耻骨后轻度不适。术后2例因并发症或效果不好行吊带松解术、残端脱垂盆底修补术。结论无张力阴道吊带术具有易操作、微创、恢复快、疗效好等特点,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有效方法。
- 杨敏周宁姜淑芳陶晨
- 关键词:阴道疾病尿失禁压力性无张力阴道悬吊术
- 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的改变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前列腺局部基底细胞层破坏(Focal Basal Cell Layer Disruption,FBCLD)相邻基底膜的完整性及其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方法选取前列腺癌切除标本25例,切片HE染色及P63和CK34βE1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基底细胞层的完整性;同时行Ⅳ型胶原染色判断基底膜的性状。结果25例标本中检出89个FBCLD病灶,其中85%显示基底膜局部破坏,15%基底膜变薄或免疫着色减弱;P63标记的基底细胞层正常时,基底膜厚度比P63阴性者较厚且均匀一致。60%的PIN存在局部基底细胞层和基底膜破坏,正常和良性增生病变组织中局部破坏较小。结论FBCLD与基底膜变性密切相关,伴有FBCLD和基底膜缺失的导管或腺体具有发展为癌的极大风险。
- 杨敏刘爱军韦立新郭爱桃宋欣陈薇
- 关键词:基底膜前列腺肿瘤
- 对ASC-H的妇女行高危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高危人乳头瘤病毒DNA(hrHPV DNA)辅助检测对宫颈非典型鳞状上皮,不除外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H)女性疾病的风险评估。方法对1187例ASC-H妇女进行hrHPV感染的流行病学和组织病理学资料调查及分析。结果在277,400例宫颈细胞学检查中判读为ASC-H的1187例中,589例(49.6%)hrHPV DNA检测结果为阳性。对其中505例的组织病理学随访,32.7%hrHPV DNA阳性者系宫颈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CIN2/3),hrHPV DNA阴性妇女仅有1.2%呈CIN2/3改变。hrHPV DNA检测结果提示CIN2/3改变的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32.7%、98.8%、96.6%和58.6%。该PPV约是单纯细胞学结果ASC-H预测CIN改变的2倍。宫颈/移行区(EC/TZS)样本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hrHPV DNA或CIN2/3级的检出率。结论对细胞学判为ASC-H的妇女行hrHPV DNA检测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对hrHPV DNA阴性患者可单纯行常规细胞学随访和hrHPV DNA检测,而不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尤其是对40岁以上妇女。
- Sudeshna BandyopadhyayR.Marshall AustinDavid DabbsChengquan Zhao白雪娟杨敏赵澄泉傅新文
- 关键词:ASC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妇女宫颈细胞学检查
- Brunner腺错构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Brunner腺错构瘤(Burnner's gland hamartoma,BGH)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方法收集7例BGH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BGH发病年龄平均53.6岁(25~80岁),临床表现腹痛、腹胀、黑便、肠梗阻、便秘等症状;常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降部,外观呈息肉状,实性或囊性;光镜下表现为Brunner腺结节状增生,被平滑肌束分隔呈小叶状,伴有导管扩张、囊肿、脂肪细胞,常见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等。结论 BGH是十二指肠罕见的良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病理形态学特征。
- 杨敏刘爱军张继平王巍峰祝庆孚
- 关键词:十二指肠肿瘤BRUNNER腺错构瘤病理特征
- 快速消除胆色素在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07年
- 韩永杨敏李树林周会芹余琦
- 关键词:肝脏疾病胆色素免疫组织化学
- 诊断性刮宫对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的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对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999年6月-2009年6月间,我院门诊及病房68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 686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中,送检物病理检查结果示,非典型增生404(5.88%)例、癌220(3.20%)例、复杂性增生220(3.20%)例、炎症1322(19.25%)例、功能性子宫出血4702(68.46%)例。结论诊断性刮宫对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的诊断、病因鉴定及预后判断等具有决定性。
- 杨敏姜淑芳任素琴姚元庆
- 关键词:刮宫术绝经期
- 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浆膜腔积液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0
- 2009年
- 目的探讨浆膜腔积液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在细胞学诊断上的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至2008年有问皮增生、异形细胞、癌细胞的浆膜腔积液99例,进行离心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并结合临床及随访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综合诊断的阳性率、阴性率和不确定率依次为:涂片,68.7%(68/99)、16.2%(16/99)和15.1%(15/99);细胞块切片HE染色,71.7%(71/99)、16.2%(16/99)和12.1%(12/99);细胞块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76.8%(76/99)、20.2%(20/99)和3.0%(3/99);综合诊断,77.8%(77/99)、17.2%(17/99)、5.0%(5/99)。涂片与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结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或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与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不确定率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涂片、细胞块切片HE染色检查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0;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均为1.0%(1/99)。结论细胞块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是诊断浆膜腔积液良恶性及判别瘤细胞组织来源的有效方法;结合涂片、切片之HE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临床情况综合分析能提高积液诊断的阳性率。
- 毛瑛玉杨敏刘冬戈林茂华张丽琴陈则清
- 关键词:浆膜细胞学技术肿瘤标志
- MSI和VEGF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研究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技术检测94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的D 3S1067、D 3S659、D 3S966及AR四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94例非小细胞肺癌病理切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并对二者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生存时间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所有病例中64.89%呈现至少一个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微卫星不稳定性阳性组与阴性组相比较,其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率为62.8%,其基因的表达与肺癌患者的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5年生存率和淋巴结转移状态密切相关(P<0.05)。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微卫星不稳定性阴性患者(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判断因素(P<0.01)。结论:微卫星不稳定性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二者的检测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评估肺癌患者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 韩永徐燕杰石炳毅王强杨敏白雪娟
- 关键词:微卫星不稳定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移植供体肾乳头状腺瘤一例被引量:4
- 2009年
- 患者男,23岁,因作为肾移植手术的供体于2005年7月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尚好,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腹部未扪及包块,肝、脾不大;临床作肾脏B超及彩超未发现异常。既往体健,行肾移植供体手术时发现其肾脏肿物。
- 白雪娟杨敏余琦李宁
- 关键词:移植供体肾移植手术浅表淋巴结肾脏B超供体手术
-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诊断性刮宫结果分析及护理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 通过对6 868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患者的诊断性刮宫的结果分析,探讨其出血的病因及年龄特征,提出合理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行诊断性刮宫的6 868例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资料中,出血原因依次为功能性子宫出血4 702例,炎性病变1 322例、非典型增生404例、复杂性增生220例、恶性肿瘤220例.功能性子宫出血、炎性病变和非典型增生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复杂性增生和恶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65~74岁年龄组恶性肿瘤发生率为59.1%.结论 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一旦发现阴道异常出血,应立即到医院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必要时应行分段诊刮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高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水平.
- 任素琴杨敏陶晨朱宁刘霞李丽娜姜淑芳王玉锋
- 关键词:围绝经期阴道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诊断性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