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恒

作品数:10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国家一般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9篇教育
  • 5篇民国
  • 5篇民国时期
  • 4篇教育国际
  • 4篇教育国际化
  • 2篇教育家
  • 2篇教育类
  • 2篇近代教育
  • 2篇近代教育家
  • 2篇高等教育
  • 2篇高等教育国际
  • 2篇高等教育国际...
  • 2篇本土教育
  • 2篇本土教育家
  • 2篇《独立评论》
  • 1篇休假
  • 1篇英语
  • 1篇英语改革
  • 1篇英语教育
  • 1篇源流

机构

  • 10篇浙江大学

作者

  • 10篇王恒
  • 3篇田正平
  • 1篇肖朗

传媒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教育史研究辑...
  • 2篇中国教育学会...
  • 1篇教育研究
  • 1篇教育评论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教育学会...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独立评论》教育类文章作者群体考论
2016年
《独立评论》教育类文章的作者群体以独立评论社的社员同人为核心,并汇聚了一批关心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英知识分子。该刊教育类文章的作者共有115位,其中留学欧美的学者是主力军。从知识结构上来看,文史类的作者最多,但理工类作者的发文篇数并不逊于文史类作者。从任职情况来看,作者群体以大学教员和大学生为主,也有许多其他行业的作者参与进来。
王恒
关键词:《独立评论》教育改革精英知识分子
'教育国际化'源流考略
uot;国际"一词表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最早出现于1897年梁启超主办的《时务报》上.民国时期,"国际"一词已经被频繁使用,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国际化"...
王恒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教育目的民国时期
“教育国际化”考略被引量:4
2015年
"国际"一词在清末首次出现,到民国时期已经被频繁使用,表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领域。"国际化"一词最早出现在陈独秀的《社会主义批评》一文中,表述世界各国之间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内日益密切的接触与交流。早期国人常用"世界主义"和"大同主义"来表达与"国际化"大致相同的意思。"教育国际化"一词最早见于《青年进步》1925年第86期一篇题为《教育国际化之方案》的译文,作者为日本教育家泽柳政太郎。民国学者对"教育国际化"问题的关注和讨论与两次世界大战息息相关。他们认为通过教育国际化可以有效消除国际误解和民族仇恨,增进国际了解和民族友谊,从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田正平王恒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国际学术交流综论
2017年
民国时期国立大学的国际学术交流主要包括交换与捐赠学术出版物、参加并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外国学者讲学与受邀赴外讲学。用于交换的学术出版物多使用中外两种文字,所含学科门类较齐全,还经常接受国外学者或科研机构捐赠的学术出版物。大学校长和教师均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有时也会力所能及地举办一些国际学术会议。国立大学更多是邀请外国学者来华讲学,虽然中国学者赴外讲学较少,但也显示了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希望。
王恒
关键词:民国时期
试论本土教育家的生成机制:以安徽近代教育家房秩五为例
本土教育家的产生是外部客观环境和内在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安徽近代本土教育家房秩五的成长个案中可以看出,客观环境包括转型期的时代要求和地理区域的天然优势,而主观条件则有爱国爱家、热衷教育、深谙教育之道和广结教育同人等...
王恒
关键词:本土教育家客观环境主观条件
文献传递
《独立评论》教育类文章作者群体考
《独立评论》创刊于上世纪30年代,持续近6年之久,曾是当时最具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政论性期刊之一。但研究刊物中教育类文章的委实不多,而本文行将探讨的教育类文章的作者群体分析根本就没人专门探讨过。《独立评论》教育类文章的作者共...
王恒
关键词:教育史《独立评论》民国时期
文献传递
富兰克林与韦伯斯特英语教育思想比较考察
2024年
殖民地晚期至建国初期是美国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这一时期许多著名人物都将教育视为美国社会和国家的重要事务,以教育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改革理想,富兰克林和韦伯斯特是其中的突出代表。两人不仅在精神品质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而且在英语教育思想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内在关联,这主要体现在他们都主张通过英语文字改革来重塑英语教育,并通过改革英语教育来实现各自的理想,从而为创立美国独立的文化及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不同的是,富兰克林主要站在中产阶级的立场上,旨在将殖民地英语教育的重心从古典语言文化转向现代实用知识,为中产阶级社会地位的提升开辟通道;而韦伯斯特主要试图削弱英国在政治和文化上的影响,通过英语教育培养共和国公民的美德,为新生共和国的成长创造条件。比较考察富兰克林和韦伯斯特的英语教育思想,既有助于准确把握二者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内在关联,对认识美国建国前后英语教育改革的历史进程也不乏参考价值。
肖朗王恒
关键词:富兰克林英语教育英语改革
论本土教育家的生成机制:以安徽近代教育家房秩五为例
2014年
本土教育家的产生是外部客观环境和内在主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安徽近代本土教育家房秩五的成长个案中可以看出,客观环境包括转型期的时代要求和地理区域的天然优势,而主观条件则有爱国爱家、热衷教育、深谙教育之道和广结教育名士等。
王恒
关键词:本土教育家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学术休假制度考述——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角
2017年
北京大学学术休假制度肇始于1914年胡仁源校长拟定的《北京大学计划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教育运动兴起,以1918年10月所公布之《大学校长等派赴外国考察规程》为标志,北京大学的学术休假制度初步确立。南京国民政府对高等教育进行了大力整顿,使得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1934年12月,北京大学公布《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休假研究规程》,学术休假制度基本定型。因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局动荡,有关规程并未得到有效执行。
田正平王恒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民国时期的研究生交换研究——以清华大学和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为中心被引量:4
2016年
作为世界教育发展的一种共识,高等教育国际化在民国时期已经初露端倪。20世纪30年代,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稳步发展,国外大学开始与中国大学或其他研究机构交换研究生。1935年,清华大学与德国远东协会和学术交流中心签署了研究生交换协议,并制定了研究生交换简章。从1935年到1937年,中德双方至少成功地进行了两次研究生交换,总计互派了14名学生。交换过程总体上比较顺利,但有一些小的变数和波折。清华大学与德国大学的研究生交换,虽然规模小、时间短,但它开辟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途径,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深入发展。
田正平王恒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