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岳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东郊
  • 1篇灾害
  • 1篇气候
  • 1篇气候事件
  • 1篇清代
  • 1篇周期
  • 1篇污染
  • 1篇粒度特征
  • 1篇颗粒物
  • 1篇颗粒物浓度
  • 1篇可吸入颗粒
  • 1篇可吸入颗粒物
  • 1篇涝灾
  • 1篇洪涝
  • 1篇洪涝灾害
  • 1篇鄂尔多斯高原
  • 1篇PM
  • 1篇垂向
  • 1篇垂向变化
  • 1篇大气污染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赵景波
  • 3篇周岳
  • 1篇祁子云
  • 1篇李如意
  • 1篇穆珍珍

传媒

  • 2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球环境学报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西安市东郊渭河河漫滩沉积与洪水变化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揭示历史时期洪水的演变,科学地预测洪水的发生,以求减少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方法]通过分析西安市东郊水流村剖面106个样品的粒度组成,研究了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的洪水事件。[结果]剖面厚度约5m,沉积物主要由粗粉砂、极细砂、中砂和粗砂组成,在各层中变化明显,能够指示古洪水的变化。粒度成分和粒度参数指示,研究剖面中的洪水沉积可分为21层,表明西安市渭河近230a来至少发生了21次洪水事件,各阶段的洪水动力大小为:第18阶段>17阶段>15阶段>16,19阶段>21阶段>4,5阶段>3阶段>1,2阶段>6,7阶段>10阶段>11阶段>8,9阶段>13,14阶段>12阶段>20阶段。在研究剖面发生的21次洪水事件中,除第20次洪水外,其余洪水发生时河漫滩上的洪水深度均大于2m,均为大洪水事件。[结论]洪水沉积层的分布和粒度成分指示,第3,5,7,8次大洪水的发生是由于当年降水量的显著增加造成的,其余次洪水的发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增加造成的,也可能是当年降水量没有增加而是由于当年降水量集中造成的。
周岳赵景波穆珍珍
关键词:粒度特征
西安市东郊6月PM_(10)颗粒物浓度时空变化规律被引量:1
2014年
利用粉尘观测仪,在2012年6月对西安市东郊工业区24层高楼PM_(10)颗粒物进行了昼夜观测,研究了PM_(10)质量浓度的昼夜变化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PM_(10)质量浓度在高度上的变化可分为4个层段,在1m高度范围内为第1层段,浓度最低,平均为0.0027 mg·m^(-3);4~37 m高度为第2层段,浓度最高,平均为0.055 mg·m^(-3);40~55 m高度为第3层段,浓度较低,平均为0.038 mg·m^(-3);58~70 m为第4层段,浓度较高,平均为0.042 mg·m^(-3)。PM_(10)质量浓度在昼夜24小时内的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在8:00—16:00,浓度最高,并由早到晚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第2阶段在18:00—20:00,浓度最低,从旱到晚呈逐渐下降的趋势。第3阶段在22:00—6:00,浓度居中,从早到晚呈逐渐升高的趋势。PM_(10)质量浓度昼夜变化特点是呈现极不对称双峰型,表现为白天高(平均浓度为0.048 mg·m^(-3)),夜间低(平均浓度为0.040 mg·m^(-3)),这一变化规律受大气稳定度、污染源和温度等变化的影响。在70 m高度范围内PM_(10)浓度与温度、高度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表明,在影响PM_(10)浓度的高度和温度因素中,温度对PM_(10)浓度的影响比高度大。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评价,西安东郊工业区在6月监测时段内1~70 m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总体较低,空气质量良好,但要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还需要逐日监测数据和SO_2及NO_x的监测数据。
周岳赵景波
关键词:可吸入颗粒物垂向变化大气污染
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洪涝灾害与气候事件特征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揭示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洪涝灾害发生规律和等级。[方法]根据历史文献统计分析,并应用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发生洪涝灾害89次,平均每3a发生1次。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洪涝灾害可分为5个阶段,第1阶段在1644—1733年,第2阶段在1734—1783年,第3阶段在1784—1813年,第4阶段在1814—1863年,第5阶段在1864—1912年。第1,3,5阶段是洪涝灾害低发阶段,第2,4阶段是高发阶段。在该区清代发生洪涝灾害89次中,轻度灾害占24.7%,中度灾害占65.2%,重度灾害占10.1%。[结论]该区清代水涝灾害变化主要有65,32,17,10和3~4a的周期。该区清代洪涝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年降水增加和年内降水集中造成的。鄂尔多斯高原西部清代出现了2次湿润气候事件,分别出现在1774—1783和1814—1823年。
赵景波周岳李如意祁子云
关键词:鄂尔多斯高原洪涝灾害周期气候事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