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青
- 作品数:8 被引量:7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老年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漏误诊原因分析
- 2022年
- 目的 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漏误诊原因。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1年1月曾出现漏误诊的突发性耳聋继发BPPV 32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主要表现为严重听力损伤的基础上伴有眩晕,病程5 d-1.3年。13例首诊于外院,其中5例有突发性耳聋伴眩晕症状,在外院漏诊BPPV;其余8例误诊为梅尼埃病4例,颈椎病和后循环缺血各2例。19例首诊于我院,误诊为前庭神经元炎7例,梅尼埃病10例,后循环缺血2例。总体漏误诊时间为1-5 d。所有患者通过临床资料分析、前庭功能检查和变位试验确诊为BPPV,所有确诊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和药物治疗,疗程3周,经治疗后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眩晕症状。结论 继发于突发性耳聋的BPPV临床表现不典型,症状缺乏特殊性,因此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临床上需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完善各项医技检查,以避免漏误诊,改善患者预后。
- 张玉洁郭冰艳张景华董淑萍李长青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突发性耳聋误诊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漏诊
- 外半规管后臂管石症中反转相眼震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分析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出现反转相眼震与无反转相眼震患者的参数特点,探讨其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68例,滚转试验中是否出现反转相眼震进行分组,应用眼震视频记录仪,记录和分析眼震参数,比较出现反转相眼震组中第一相眼震和反转相眼震参数及有无反转相眼震患者患侧眼震参数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在68例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48例出现反转相眼震,其中17例为双侧,31例为单侧。第一相眼震强度明显大于反转相眼震,反转相眼震持续时间明显长于第一相眼震,两者的潜伏期、持续时间及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814、-10.851、13.485,P<0.05)。典型的反转相眼震也有渐强渐弱的过程,但达峰速度较第一相眼震减慢,减弱时间也明显延长。48例有反转相眼震者与20例无反转相眼震者比较,潜伏期、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3、1.692,P>0.05),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13,P<0.05)。结论反转相眼震在外半规管后臂型管石症中较常见,出现反转相眼震的通常为患侧,滚转试验时建议延长观察时间,反转相眼震的出现能帮助识别责任半规管。
- 张景华李长青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自拟中药联合穴位贴治疗老年肺脾肾虚型哮喘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联合穴位贴治疗老年肺脾肾虚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40例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老年非急性期肺脾肾虚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予自拟中药联合穴位贴疗法)与对照组(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ILC2、IgE、IL-4水平,治疗后随访24个月,检测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患者ILC2、IgE、IL-4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P<0.05),以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和血气指标PaO_(2)、pH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血气指标PaCO_(2)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哮喘症状评分治疗后低于治疗前(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中药联合穴位贴治疗老年肺脾肾虚型哮喘,可提降低ILC2、IgE、IL-4的表达,改善肺功能指标,较传统糖皮质激素疗法效果更好。
- 姚锐李金辉李长青李方玲
- 关键词:自拟中药IGEIL-4
- 衰老对眩晕患者冷热试验最大慢相角速度结果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组眩晕患者冷热试验的最大慢相角速度(maxSPV)的平均值有无差异,探讨衰老对眩晕患者冷热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2015年3月—2018年11月就诊北京老年医院眩晕门诊的228例患者,年龄14~88岁。所有患者分成3组,60岁以下为A组,60~79岁为B组,80岁以上为C组,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分析3组患者冷热试验的maxSPV的平均值有无差异。结果3组患者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203,P=0.042),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7),C组与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13)。结论只有在高龄患者中,冷热试验maxSPV的平均值才出现明显下降,提示衰老可能影响眩晕患者的冷热试验。
- 张景华李长青高茂龙董淑萍郭冰艳张玉洁
- 关键词:眩晕衰老前庭功能试验
- 血清雌二醇、otolin-1表达与绝经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复发的相关性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雌二醇、耳石蛋白-1(otolin-1)表达水平与绝经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京老年医院眩晕治疗中心就诊且确诊为原发性BPPV的绝经后女性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过程中患者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27例)和未复发组(89例)。比较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实验室指标、合并症等,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otolin-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雌二醇、otolin-1对绝经后BPPV患者复发的预测价值;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绝经后BPPV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复发组患者剧烈咳嗽人数所占比例高于非复发组(P<0.05);复发组雌二醇水平明显低于非复发组(P<0.05),otolin-1水平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ROC结果显示,血清雌二醇、otolin-1预测绝经后BPPV患者复发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2(95%CI:0.774~0.911).0.722(95%CI:0.631~0.801),截断值分别为18.09 pg/ml;361.79 pg/m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剧烈咳嗽、雌二醇≤18.09 pg/ml、otolin-1 >361.79 pg/ml6是影响绝经后BPPV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绝经后BPPV复发患者血清雌二醇水平下降,otolin-1水平上升,其水平异常是影响绝经后BPPV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郭冰艳赵晓阳赵峰陈颜颜李长青
- 关键词:雌二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绝经后期复发
- 老年人耳聋的预防和延缓
- 2019年
- 如何预防和延缓耳聋?目前世界上每3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当中就有1个患有听力障碍,在60~74岁老龄人中,老年性耳聋比例高达30%~50%。在老年人中,耳聋是仅次于关节炎和高血压的常见慢性疾病。老年性耳聋属于衰老退变现象,目前还没有有效疗法。因此,预防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防止噪音的损害,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等,这对预防和控制病情的发展.
- 李长青
- 关键词:老年性助听器听力损失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