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致畸
  • 2篇致畸效应
  • 2篇细胞
  • 2篇挥发油
  • 2篇发育毒性
  • 1篇毒理
  • 1篇毒理学
  • 1篇毒理学评价
  • 1篇毒性
  • 1篇毒性试验
  • 1篇雄性
  • 1篇雄性生殖细胞
  • 1篇异佛尔酮二异...
  • 1篇异氰酸
  • 1篇异氰酸酯
  • 1篇诱变性
  • 1篇预试验
  • 1篇孕鼠
  • 1篇支气管
  • 1篇支气管癌

机构

  • 5篇江苏省职业病...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5篇邹影
  • 3篇王民生
  • 2篇印木泉
  • 2篇毕洁
  • 2篇蔡东联
  • 2篇张雪生
  • 2篇王万志
  • 1篇王静
  • 1篇陈耀富
  • 1篇陈蕾
  • 1篇陈蕾
  • 1篇王静

传媒

  • 4篇癌变.畸变....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年份

  • 3篇1991
  • 2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野胡萝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对SD大鼠体内和体外的潜在致畸胎作用
1991年
用体外原代胚胎细胞培养和体内传统致畸胎试验研究了野胡萝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的潜在致畸胎作用。体内试验检查了77只孕鼠和703只胎鼠。挥发油体外试验浓度为50、100和150μg/ml,体内试验为625.0,312.5和156.3mg/kg,分别用生理盐水和维生素A作为阴性和阳性对照。结果表明,在体外挥发油对大鼠胚胎中脑和肢芽细胞的分化无抑制作用:体内亦无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对胎鼠亦无致畸胎作用,也不影响其生长发育。两种试验均提示挥发油对SD大鼠无致畸胎作用,且两种方法的结果是一致的。
蔡东联印木泉毕洁王静邹影
关键词:挥发油致畸试验
红木粉尘的致突变性研究
1990年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从事家俱行业和细木工艺行业的工人发生鼻腔恶性肿瘤的危险度增高,除鼻腺癌外,喉癌、肺癌及多发性骨髓瘤的死亡率也有增高趋势。Gerhardsson等对8141名家俱行业工人进行19年的随访,结果发现鼻腺癌发病数超过预期发病数的62.4倍。支气管癌的SMR随着接触木工粉尘浓度增加而升高。这表明,木材本身中可能有某种致癌物。
王民生邹影桂诗礼
关键词:鼻腔恶性肿瘤支气管癌微核率粉尘浓度
野胡萝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的毒理学评价被引量:2
1990年
野胡萝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是由华东化工学院化学制药教研室从野胡萝卜籽中提取的挥发油,为浅黄色油状液体,比重0.91;小鼠经口LD50为22.35ml/kg。 本研究按照有关规定,对其毒理学效应进行评价。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急性毒性试验 经预试验野胡萝卜籽挥发油碳氢部位5000mg/kg时没有引起小鼠死亡。
蔡东联印木泉毕洁陈耀富王静邹影
关键词:毒理学评价急性毒性试验化学制药预试验细胞生长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行为致畸效应的研究
1991年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ne Diiso-cyanate,IPDI)是一种非芳族的二异氰酸酯,其分子结构中含两个NCO基团,IPDI对哺乳动物体细胞染色体及DNA有一定的损伤作用,对雄性生殖细胞的诱变性不明显,发育毒性试验(C/R试验)也显示其可能具有潜在发育毒性。为探讨该化学物是否具有行为致畸效应,我们通过一组行为测试方法对孕鼠暴露IPDI后生下的仔鼠行为发育进行了观察。
王民生张雪生陈蕾桂诗礼邹影刘杰王万志
关键词:致畸发育毒性孕鼠诱变性雄性生殖细胞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发育毒性和致畸效应的实验研究
1991年
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sophorone Diiso-cyanate,以下简称IPDI)是一种非芳香族的二异氰酸酯,其分子结构中含两个NCO功能基团,是一种新型的固化剂,在工业生产上应用广泛。我们曾对IPDI的遗传学效应作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IPDI对体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变作用,而对雄性小鼠生殖细胞则未见明显的诱变作用。有关IPDI发育毒性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道。本研究运用Chernoff-Kavlock测试系统(以下简称CK试验)和常规致畸试验方法对IPDI的发育毒性和致畸效应进行了观察。
陈蕾王民生邹影张雪生桂诗礼刘杰王万志
关键词:发育毒性二异氰酸酯仔鼠功能基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