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薇薇
-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图像特征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观察急性区域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特点以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图像特征,探讨OCT在评估AZOOR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AZOOR患者52例6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44例56只眼;年龄15~65岁。均以视力下降、闪光感、暗点及眼前遮挡感为主述就诊。根据眼底有无改变将患者分为I、Ⅱ型AZOOR,分别为28、38只眼。Ⅱ型AZOOR38只眼中,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9只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25只眼、多灶性脉络膜炎(MC)4只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SD-OCT检查。行视野检查37只眼;视网膜电图(ERG)检查32只眼,其中I型AZOOR28只眼,Ⅱ型AZOORMEWDS4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48只眼,其中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22只眼。随访15d~2年。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OCT图像特征。结果Ⅱ型AZOOR38只眼中,MEWDS9只眼就诊时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白点。PIC25只眼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散在黄白色、边界清楚,周围有色素的点状萎缩病灶,其中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13只眼。MC4只眼玻璃体腔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眼底后极部可见散在分布的多处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病灶。视野检查结果显示,I型AZOOR28只眼中,中心和旁中心暗点15只眼;生理盲点扩大或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局部视野损害9只眼;非特异性视野改变,散在暗点4只眼。Ⅱ型AZOORMEWDS9只眼主要表现为暗点和局部多处视野缺损。ERG检查结果显示,I型AZOOR28只眼中,眼暗视及明视ERG振幅均较对侧眼降低,暗视ERG振幅下降更明显12只眼;仅表现为暗视ERG振幅下降9只眼;无明显改变7只眼。Ⅱ型AZOORMEWDS4只眼均可见暗视及明视ERG振幅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FFA和(或)ICGA检查结果显示�
- 周容林冰孙祖华郑薇薇李英姿周挺业刘晓玲
- 关键词:视网膜疾病疾病特征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三种不同图像模式测量脉络膜厚度的差异比较
- 2013年
- 目的比较3种不同图像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差异。方法临床检查确诊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20例21只眼(A组)纳入研究。所有患眼视网膜倾斜且与水平线夹角大于5.0°。选取视网膜倾斜角度测量结果为视网膜水平的20例21只眼(B组)作为对照。2组间性别、年龄、等效球镜度数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00、-0.345、0.489,P〉0.05)。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增强扫描模式下分别在1:1像素、1:1μm、连续测量3种图像模式下测量其距离黄斑中心凹鼻侧或者颞侧1500“m处的脉络膜厚度。比较1:1像素模式、连续测量模式与1:1/zm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的差异。结果A组1:1μm、1:1像素、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测量所得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4.81±87.74)、(342.86±91.43)、(307.86±89.35)μm。1:1像素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比1:1μm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9,P〈0.01);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与1:1μm图像模式测得的脉络膜厚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P〉0.05)。B组1:1像素图像模式、连续测量图像模式脉络膜厚度测量值与1:1μm图像模式脉络膜厚度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521、-1.822,P〉0.05)。结论1:1像素图像模式测量的脉络膜厚度值偏大;1:1μm图像模式测量脉络膜厚度较为准确;连续测量图像模式提供了随访测量脉络膜厚度更方便准确的方法。
- 曲鹏罗文李岩郑薇薇孙祖华刘晓玲
- 关键词:脉络膜器官测量光学相干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观察手术前后黄斑劈裂腔与ERG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对25例(32眼)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其中6眼伴视网膜局限性浅脱离)患者行后巩膜加固术,观察手术前与手术后6个月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轴、OCT、ERG的变化.最佳矫正视力、等效球镜度、眼轴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黄斑劈裂腔的大小与ERG各参数的比较采用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手术前后等效球镜度与眼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3、13.23,P<0.01).术后OCT示,14眼黄斑劈裂愈合,劈裂腔消失,此14眼术前劈裂腔高度为277(190~428)μm; 17眼(53%)好转,劈裂腔减小,此17眼术前、术后劈裂腔高度分别为447 (344~617)μm和194(106~25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724,P<0.01);l眼未愈.ERG示,黄斑劈裂愈合组ERG最大反应中的a波波幅术前和术后分别为114(63.45~143.00)μV和119(93.75~ 169.50) 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32,P<0.05).黄斑劈裂好转者术前和术后ERG最大反应中的a波波幅分别为104(76.65~130.00)μV和107(83~151)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6,P<0.05).其他检测的各参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具有一定的疗效,不仅有助于黄斑劈裂腔的减小,也有助于视网膜光感受器传导功能的改善.
- 朱双倩王勤美郑林燕苏炎峰郑薇薇李桃薛安全
- 关键词:后巩膜加固术视网膜劈裂症视网膜电描记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