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学军

作品数:21 被引量:184H指数:6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0篇肿瘤
  • 9篇胶质
  • 8篇神经系
  • 8篇神经系统
  • 7篇中枢神经
  • 7篇中枢神经系统
  • 7篇胶质瘤
  • 6篇神经系统肿瘤
  • 6篇中枢神经系统...
  • 6篇肿瘤分类
  • 6篇细胞
  • 5篇世界卫生
  • 5篇世界卫生组织
  • 5篇卫生组织
  • 5篇细胞瘤
  • 5篇母细胞
  • 5篇母细胞瘤
  • 5篇脑胶质瘤
  • 5篇胶质母细胞
  • 5篇胶质母细胞瘤

机构

  • 21篇清华大学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复旦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院
  • 3篇北京市神经外...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空军军医大学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作者

  • 21篇杨学军
  • 4篇江涛
  • 4篇张伟
  • 3篇郭毅
  • 3篇师炜
  • 2篇于圣平
  • 2篇李涛
  • 2篇马文斌
  • 2篇陈宝师
  • 2篇尹洪芳
  • 2篇于士柱
  • 2篇王裕
  • 2篇林雨
  • 2篇董生
  • 1篇王引言
  • 1篇赛克
  • 1篇任远
  • 1篇张世忠
  • 1篇张辰
  • 1篇明浩朗

传媒

  • 9篇中国现代神经...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24
  • 1篇2023
  • 7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和MRI融合引导下机器人辅助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
2022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1]。1983年Mullan和Lichtor最早报道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2]。之后的临床研究表明,球囊导管在Meckel腔内的位置能够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技术使球囊压迫手术更加精准。但应用MRI确定Meckel腔并结合机器人技术辅助的个体化球囊压迫手术未见文献报道。
董生齐华文张晓磊任远郭毅师炜王劲杨学军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疼痛性疾病球囊压迫MECKEL腔机器人辅助缓解疼痛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1979-2021年被引量:12
2021年
简要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历史,重点介绍1979年(第一版)至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包括肿瘤分类框架、类型/亚型和分级。本文讲述第一版至第四版以组织学为基础的分类,历经第四版修订版的尝试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非WHO官方组织的7次更新,发展到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简称新版肿瘤分类)中更多的由生物学和分子特征定义的肿瘤实体。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由于分子遗传学不同,从弥漫性胶质瘤中独立出来,也是新版肿瘤分类的重要变化之一。本文还以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实体为线索,介绍各个类别肿瘤类型/亚型的演变,包括因何增加、删除或更改命名。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方法力求为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相一致,分级标准在组织学特征的基础上增加分子参数。新版肿瘤分类为临床诊疗设定了新标准,期待未来可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
杨学军江涛陈忠平于士柱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史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一版至第四版修订版提要被引量:3
2021年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经过40余年发展,历经多个版本,有力促进了神经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既往各版的出版过程、分类特点、主要框架变化进行概述,所附分类简表力图遵循英文原版并参考相关中文版翻译及解读,对第一版至第四版修订版的简表重新整理,并尽量对同一肿瘤实体各时期的不同翻译按照现在的命名法进行统一。
于圣平明浩朗任炳成林雨张辰李涛杨学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世界卫生组织
多股淹没冲击射流平衡冲坑流场的数值模拟
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多股淹没冲击射流作用下的平衡冲坑二维流场进行了研究.计算中采用贴体正交变换将不规则的冲坑物理域变换成简单的矩形计算域,以克服传统的差分算法对非规则物理边界难于精确拟合的局限;采用代数应力模型作为控制...
杨学军
关键词:冲坑
岛叶胶质瘤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被引量:4
2023年
岛叶作为五大脑叶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内脏感觉、辅助运动、躯体感觉及语言功能等。岛叶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颅内约25%的低级别胶质瘤和10%的高级别胶质瘤原发或累及岛叶[1]。岛叶胶质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脑胶质瘤亚型。由于岛叶毗邻重要的功能区域和血管结构,该区域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功能障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一直是国内外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张军霞张伟王樑庄冬晓白红民杨渊蔡金全颜伟李瑞王协锋赵麟孙关程全尤永平江涛蒋传路马文斌马文斌杨学军秦智勇毛庆李刚李刚屈延张世忠张世忠
关键词:内脏感觉血管结构岛叶胶质瘤躯体感觉
儿童胶质瘤诊断与治疗要点及进展
2024年
儿童胶质瘤异质性突出,具有独特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并非成人胶质瘤的“缩小版”。本文强调儿童胶质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的基本要点,介绍其与成人胶质瘤靶向治疗的异同,阐述儿童胶质瘤涉及的重要驱动基因异常及其对应的靶向治疗策略,重点描述组蛋白H3突变致儿童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治疗策略,并展望儿童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未来工作。
杨学军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神经外科手术放射疗法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分子靶向治疗儿童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现状
2024年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神经发育和生活质量,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外科手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本文综述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现状,探讨手术必要性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术前评估,介绍切除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的应用,追踪新技术如激光间质热疗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发展,为儿童癫痫外科向更微创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张晓磊董生郭嘉禾郭毅杨学军
关键词:耐药性癫痫神经外科手术儿童
脑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版)
2025年
脑胶质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原发性恶性肿瘤。我国脑胶质瘤的年发病率为5/10万~8/10万。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的5年生存率低于胰腺癌和肺癌,在全身恶性肿瘤中其生存预后最差。尽管脑胶质瘤的精准诊疗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患者的总体预后仍不容乐观。制定科学、规范的脑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简称质控)指标,对于改善脑胶质瘤患者的全病程临床管理,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尤为重要。在此背景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于2024年7月19日批准成立神经外科脑胶质瘤专病组,组织国内脑胶质瘤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编订《脑胶质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版)》,该质控指标体系涵盖了诊断的准确性、治疗方案的合理性、治疗效果的评估、并发症的控制等多个方面,旨在以量化的形式全面评估脑胶质瘤诊疗的全过程,为医疗质量的管理和持续改进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确保脑胶质瘤诊疗质量的全面提升。依据《脑胶质瘤诊疗指南(2022版)》、《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整合诊治指南(2024版)》、《中国脑胶质瘤临床管理指南(2022版)》,具体质控指标如下。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脑胶质瘤专病组江涛张伟杨学军王裕王樑樊星赛克
关键词:质控指标脑胶质瘤全病程神经系统疾病胶质母细胞瘤管理指南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被引量:14
2021年
一、胶质母细胞瘤概述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1-2]),其预后不良,一直以来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GBM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术(简称活检)获取标本后进行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理学分级和分子亚型^([3-5])。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GBM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和突变型,无分子信息的病例暂定为非特指型^([6])。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张伟陈宝师陈亮王裕于圣平林雨张恺杨学军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胶质母细胞瘤异柠檬酸脱氢酶病理学分级恶性脑肿瘤
脑胶质瘤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胶质瘤具有广泛且多样的体细胞基因组改变,范围涉及体细胞单核苷酸突变到结构染色体重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因融合事件在脑胶质瘤中被发现;作为一类重要的体细胞畸变,融合基因被看作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发生在脑胶质瘤的基因融合事件,主要阐述重现性基因融合事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临床治疗进展。
李涛杨学军
关键词:脑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基因融合染色体重排融合基因临床治疗进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