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融合引导下机器人辅助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1例 2022年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常见的疼痛性疾病[1]。1983年Mullan和Lichtor最早报道了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够快速缓解疼痛、创伤小、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2]。之后的临床研究表明,球囊导管在Meckel腔内的位置能够影响治疗效果[1]。近年出现的机器人技术使球囊压迫手术更加精准。但应用MRI确定Meckel腔并结合机器人技术辅助的个体化球囊压迫手术未见文献报道。 董生 齐华文 张晓磊 任远 郭毅 师炜 王劲 杨学军关键词:三叉神经痛 疼痛性疾病 球囊压迫 MECKEL腔 机器人辅助 缓解疼痛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1979-2021年 被引量:11 2021年 简要回顾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历史,重点介绍1979年(第一版)至2021年(第五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的演变,包括肿瘤分类框架、类型/亚型和分级。本文讲述第一版至第四版以组织学为基础的分类,历经第四版修订版的尝试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分子信息及实践方法联盟⁃非WHO官方组织的7次更新,发展到2021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简称新版肿瘤分类)中更多的由生物学和分子特征定义的肿瘤实体。儿童型弥漫性胶质瘤由于分子遗传学不同,从弥漫性胶质瘤中独立出来,也是新版肿瘤分类的重要变化之一。本文还以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实体为线索,介绍各个类别肿瘤类型/亚型的演变,包括因何增加、删除或更改命名。新版肿瘤分类中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方法力求为与非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级相一致,分级标准在组织学特征的基础上增加分子参数。新版肿瘤分类为临床诊疗设定了新标准,期待未来可以促进临床研究和基础科学研究。 杨学军 江涛 陈忠平 于士柱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医学史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第一版至第四版修订版提要 被引量:3 2021年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经过40余年发展,历经多个版本,有力促进了神经肿瘤临床诊断与治疗的进步。本文主要对既往各版的出版过程、分类特点、主要框架变化进行概述,所附分类简表力图遵循英文原版并参考相关中文版翻译及解读,对第一版至第四版修订版的简表重新整理,并尽量对同一肿瘤实体各时期的不同翻译按照现在的命名法进行统一。 于圣平 明浩朗 任炳成 林雨 张辰 李涛 杨学军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世界卫生组织 多股淹没冲击射流平衡冲坑流场的数值模拟 该文采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多股淹没冲击射流作用下的平衡冲坑二维流场进行了研究.计算中采用贴体正交变换将不规则的冲坑物理域变换成简单的矩形计算域,以克服传统的差分算法对非规则物理边界难于精确拟合的局限;采用代数应力模型作为控制... 杨学军关键词:冲坑 岛叶胶质瘤手术技术中国专家共识 被引量:4 2023年 岛叶作为五大脑叶之一,其功能主要包括内脏感觉、辅助运动、躯体感觉及语言功能等。岛叶是胶质瘤的好发部位之一,颅内约25%的低级别胶质瘤和10%的高级别胶质瘤原发或累及岛叶[1]。岛叶胶质瘤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脑胶质瘤亚型。由于岛叶毗邻重要的功能区域和血管结构,该区域手术操作难度大、术后易出现功能障碍。因此,如何最大程度安全切除岛叶胶质瘤一直是国内外神经外科手术领域探讨的热点与难点。 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中国脑胶质瘤协作组 张军霞 张伟 王樑 庄冬晓 白红民 杨渊 蔡金全 颜伟 李瑞 王协锋 赵麟 孙关 程全 尤永平 江涛 蒋传路 马文斌 马文斌 杨学军 秦智勇 毛庆 李刚 李刚 屈延 张世忠 张世忠关键词:内脏感觉 血管结构 岛叶胶质瘤 躯体感觉 儿童胶质瘤诊断与治疗要点及进展 2024年 儿童胶质瘤异质性突出,具有独特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并非成人胶质瘤的“缩小版”。本文强调儿童胶质瘤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化疗的基本要点,介绍其与成人胶质瘤靶向治疗的异同,阐述儿童胶质瘤涉及的重要驱动基因异常及其对应的靶向治疗策略,重点描述组蛋白H3突变致儿童弥漫性高级别胶质瘤的表观遗传学治疗策略,并展望儿童胶质瘤诊断与治疗的未来工作。 杨学军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神经外科手术 放射疗法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分子靶向治疗 儿童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外科治疗现状 2024年 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严重影响神经发育和生活质量,常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异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和心理负担。外科手术是药物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患儿。本文综述儿童药物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现状,探讨手术必要性和手术时机、手术适应证及术前评估,介绍切除性手术和姑息性手术的应用,追踪新技术如激光间质热疗术和高强度聚焦超声的发展,为儿童癫痫外科向更微创化和精准化方向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张晓磊 董生 郭嘉禾 郭毅 杨学军关键词:耐药性癫痫 神经外科手术 儿童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4 2021年 一、胶质母细胞瘤概述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成人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1-2]),其预后不良,一直以来是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研究的热点。GBM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组织检查术(简称活检)获取标本后进行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检查,以确定病理学分级和分子亚型^([3-5])。2016版《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GBM分为异柠檬酸脱氢酶野生型和突变型,无分子信息的病例暂定为非特指型^([6])。 中国抗癌协会脑胶质瘤专业委员会 胶质母细胞瘤的肿瘤电场治疗专家共识撰写组 张伟 陈宝师 陈亮 王裕 于圣平 林雨 张恺 杨学军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胶质母细胞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 病理学分级 恶性脑肿瘤 脑胶质瘤融合基因的研究进展 2022年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胶质瘤具有广泛且多样的体细胞基因组改变,范围涉及体细胞单核苷酸突变到结构染色体重排。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基因融合事件在脑胶质瘤中被发现;作为一类重要的体细胞畸变,融合基因被看作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发生在脑胶质瘤的基因融合事件,主要阐述重现性基因融合事件在脑胶质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临床治疗进展。 李涛 杨学军关键词:脑胶质瘤 胶质母细胞瘤 基因融合 染色体重排 融合基因 临床治疗进展 世界卫生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神经肿瘤专业医师堪与之厮守终生的学问 被引量:3 2021年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领域的知识体系庞大,理论与技术不断进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诊治更是个大学问。2019年第11和12期以及2020年第2期,我在《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主持了3期“脑胶质瘤”专题,内容主要涵盖我国脑胶质瘤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规范建设、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类进展、脑胶质瘤临床试验创新体系及临床疗效反应评价体系、脑胶质瘤侵袭迁移及免疫治疗研究、脑科学及脑功能研究等临床与转化问题。2020年第2期,我与著名神经病理学家Daniel J.Brat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Glioma发表“A contemporary molecular view of diffuse gliomas with implications for diagnosis”。2020年第12期,我在《中华神经医学杂志》以“脑胶质瘤的临床诊治撷要”为题,评述当前恶性脑胶质瘤临床诊疗的现实问题。以专题组稿形式推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热点问题的讨论以及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学习,尤其是在疫情之下,形式适宜、开卷有益。 杨学军 吴浩强 Daniel J.Brat关键词:神经病理学 专业医师 病理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