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6篇消融
  • 5篇导管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5篇房颤
  • 4篇血管
  • 4篇射频消融
  • 4篇介入
  • 3篇心房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射频消融术
  • 3篇衰竭
  • 3篇消融术
  • 3篇经皮冠状动脉...
  • 3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导管射频
  • 2篇导管射频消融
  • 2篇导管消融
  • 2篇动脉疾病

机构

  • 16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16篇赵鹏
  • 12篇姜铁民
  • 9篇陈少伯
  • 6篇李玉明
  • 6篇赵季红
  • 5篇梁国庆
  • 5篇曾山
  • 4篇刘军翔
  • 4篇张梅
  • 3篇岳继华
  • 3篇张建起
  • 3篇曾松柏
  • 3篇王莹
  • 2篇储毓舜
  • 2篇董军亚
  • 2篇田军
  • 2篇郝芳
  • 1篇毕莹
  • 1篇周欣
  • 1篇孙婧

传媒

  • 3篇中华实用诊断...
  • 3篇武警后勤学院...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医院与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房颤射频消融术中较低ACT的安全性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检测房颤消融术中ACT值,评价维持ACT200-300S的安全性。方法观察2009年1月~2011年9月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行房颤消融的66例患者,根据ACT值的大小,分为低ACT组(ACT200-300s)和高ACT组(ACT〉300S),分析两组出血和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66例患者,低ACT组42例,高ACT组24例,穿刺点出血、消化道出血、心包填塞和脑出血等出血并发症,在低ACT组1例,发生率2.3%,在高ACT组5例,发生率20.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没有栓塞并发症。结论房颤消融术中,维持较低AcT值更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岳继华董军亚陈少伯赵鹏郝芳姜铁民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ACT安全性
慢性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被引量:11
2015年
左心室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 EF)在临床中较常见,处理此类心力衰竭对临床医生是一个挑战。HF-p 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 EF)相同,且发病机制更加复杂,既有心脏本身也有其他脏器的异常,同时还存在多种并发症间的相互作用影响。现有治疗心力衰竭的多数药物对于HFp EF无效,因此这类患者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本文基于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总结了HFp EF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医学上曾经尝试过的治疗方法,并对未来治疗本病的新手段进行讨论。
赵鹏李玉明
关键词:心力衰竭舒张性
高血压在房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治疗选择
2016年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成人心律失常,在发达国家发病率达到人口总数的1%~1.5%左右。对国内14个省(市)29079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房颤患病率为0.77%,根据1990年标准,人口构成标准化后患病率为0.61%,
赵鹏李玉明
关键词:心房颤动高血压人口构成抽样调查患病率
左心房后壁双盒式消融治疗持续房颤合并左房前后径扩大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评价左房后壁双盒式消融(posterior wall dual-box ablation,PWDB)术式治疗伴有左房前后径扩大持续性房颤患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44例持续性房颤伴左房前后径扩大患者,随机分为PWDB术式组(n=23)和对照术式组(2C3L术式,n=21)。PWDB组围绕右肺静脉和左房后壁大部消融,即双盒式消融。2C3L组在双侧肺静脉电隔离后,增加左心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和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对比观察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经消融直接转复窦律者比例、围术期并发症数量。随访12个月,观察消融成功率、左房前后径变化和不良事件。【结果】两组临床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与2C3L组比较,PWDB组手术时间[(166.9±28.3)min vs(195.5±23.4)min,P=0.001]、X线曝光时间[(21.9±3.6)min vs(25.9±2.9)min,P<0.0001]和消融时间[(38.6±4.5)min vs(43.9±6.1)min,P=0.002]更短。两组消融直接转复窦律比例(26.1%vs 33.3%,P=0.599)无显著性差别,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出现。12个月随访期内,PWDB组13例(56.5%)维持窦性心律,2C3L组13例(61.9%)维持窦性心律,无统计学差异(P=0.720);两组间不良事件(0例vs 1例,P=0.477)无显著差异。【结论】与2C3L术式相比较,PWDB术式治疗伴有左房前后径扩大的持续性房颤患者,12个月成功率无差异、安全性相当、手术效率更高,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王莹曾山曾松柏赵鹏姜铁民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术左心房扩大
经微导管注射不同药物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无复流现象的疗效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出现无复流现象后,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不同药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现象的患者66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22例;年龄46~79岁,平均年龄60.5岁。随机平均分为A组(维拉帕米)、B组(替罗非班)、C组(硝酸甘油)。分别记录3组PCI手术结束时血流达到心肌梗死溶栓(TIMI)-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3级的例数、出现无复流到首次开始注射药物的时间、血流恢复TIMI-3级的时间、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3级的时间、PCI手术时间、X射线暴露时间和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组与B组血流达到TIMI-3级例数分别为16例、1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明显高于C组8例(P〈0.05);A组TMPG-3级例数为16例,高于B组和C组(P〈0.05);A组出现无复流到恢复TIMI-3级和心肌组织灌注恢复TMPG-3级的时间分别为(6.6±2.5)min、(6.9±3.1)min,显著小于B组[(8.9±3.1)min、(13.4±4.5)min]和C组[(11.6±2.9)min、(17.1±4.2)min](P〈0.05);A组与B组PCI手术时间和X射线暴露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者明显短于C组(P〈0.05);A组与B组术后1周LVEF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3%±7.7%vs 43.2%±8.1%,P〉0.05),但二者明显优于C组(37.1%±6.7%,P〈0.05)。结论与替罗非班和硝酸甘油相比较,经微导管向远端血管床注射维拉帕米,可以即刻提高靶血管血流灌注和心肌组织灌注,缩短手术时间,改善心脏功能,是临床实践中改善无复流现象的有效治疗方法。
赵季红孙婧赵鹏周欣储毓舜毕莹姜铁民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
左房后壁双盒式消融策略治疗阵发心房颤动合并左房前后径扩大患者的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评价左房后壁双盒式消融(PWDB)术式对合并左房前后径(LAD)扩大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在本院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房颤合并LAD扩大患者65例,随机分为PWDB组(n=34)和肺静脉隔离(PVI)组(n=31)。PWDB组在右侧环肺静脉消融隔离后,自右侧消融环顶点行心房顶部线、左肺静脉嵴部和后壁线消融至右侧消融环底部,形成囊括右肺静脉和左房后壁大部的两个区域。PVI组沿双侧肺静脉前庭行电学隔离。对比观察两组临床一般情况、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消融时间、围术期并发症例数。随访12个月,对比观察消融成功率、LAD变化和不良事件。结果两组临床一般情况对比无差异。与PVI组相比,PWDB组手术总时间[(168.8±20.8)min vs(140.3±22.5)min,P<0.001]和消融时间延长[(39.0±6.1)min vs(33.1±6.5)min,P<0.001)]。两组X线曝光时间[(21.6±4.3)min vs(20.1±3.5)min,P=0.132)]和围术期并发症事件(1例vs 0例,P=1.000)无差异。12个月随访期内,PWDB组26例(76.5%)维持窦性心律,PVI组17例(54.8%)维持窦性心律,差异有显著性(P=0.043)。两组间不良事件发生例数(2例vs 3例,P=0.663)无差异。对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进行亚组分析,LAD在PWDB组有减小趋势(P=0.001),PVI组未见明显变化(P=0.583)。结论对于合并LAD扩大的阵发房颤,PWDB术后12个月成功率显著高于PVI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鹏曾山王莹曾松柏姜铁民李玉明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导管消融左房扩大术式
造影导管在左心室电极植入中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造影导管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心室电极植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8例随机分为造影导管组和常规方法组各14例,常规方法组通过骨性标记经长鞘操控导丝并植入三腔起搏器左心室电极,造影导管组在导管造影指导下寻找冠状窦,操控导丝至目标血管后植入三腔起搏器左心室电极。观察2组左心室电极植入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以及左心室电极植入侧静脉/侧后静脉成功率。结果 2组术中均未出现并发症;造影导管组手术时间为(21.3±5.6)min,造影剂用量为(37±12)mL,X线曝光时间为(10.5±4.6)min,电极植入侧静脉/侧后静脉成功率为100.0%;常规治疗组手术时间为(32.1±11.3)min,造影剂用量为(21±5)mL,X线曝光时间为(16.9±7.7)min,电极植入侧静脉/侧后静脉成功率为64.3%,2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应用造影导管指导左心室电极植入有效、可行。
赵鹏姜铁民曾山陈少伯储毓舜
关键词: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造影导管
老年患者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低剂量比伐卢定安全性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低剂量比伐卢定的安全性。方法连续选取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162例,随机分为标准剂量组(n=80)和低剂量组(n=82)。PCI术前两组患者接受静脉推注负荷剂量比伐卢定0.75 mg/kg,术中标准剂量组以1.75 mg·kg^(-1)·h^(-1)加术后0.2 mg·kg^(-1)·h^(-1)剂量持续给药2 h,低剂量组以1.5 mg·kg^(-1)·h^(-1)加术后0.15 mg·kg^(-1)·h^(-1)剂量持续给药2 h。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给药后5 min、30 min、手术终止时、术后1 h活化凝血时间(ACT)值以及术后1个月内出血事件、心肌梗死、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不明原因卒中发生率。结果低剂量组给药后30 min、手术终止时、术后1 h ACT值与标准剂量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分别为(331.2±53.5)s对(383.5±74.7)s、(324.9±47.6)s对(371.3±65.4)s、(289.6±34.9)s对(314.8±43.1)s,P值均<0.001。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心肌梗死、一般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生大出血、靶血管重建、支架内血栓和不明原因卒中事件。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PCI术中应用低剂量比伐卢定抗凝。
曾松柏曾山张梅赵鹏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伐卢定
维持较低水平激活凝血酶原时间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房颤消融术中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clottingtime,ACT),评价维持ACT200—300s的安全性。[方法]12009年1月一2011年9月我院行房颤消融的66例患者,根据ACT值分为低ACT组(ACT200~300s)和高ACT组(ACT〉300s),66例患者,低ACT组42例,高ACT组24例,分析两组出血和栓塞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穿刺点血肿、消化道出血、心包填塞和脑出血等出血并发症,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在低ACT组为2.3%,在高ACT组为20.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均无栓塞并发症。【结论】房颤消融术中,维持较低ACT值,安全性更高。
岳继华董军亚陈少伯赵鹏郝芳姜铁民
关键词:房颤射频消融术激活凝血时间安全性
经桡动脉的旋磨治疗26例冠心病严重钙化
2012年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旋磨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旋磨参数、手术结果和随访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26例患者选择6F/7F指引导管的比例分别是14/12例,其中25例患者行单只血管的旋磨治疗,1例患者同时行前降支和回旋支旋磨治疗,管腔狭窄由术前85%±11%减少至52%±8%,全部患者手术成功,术中无死亡、心肌梗死和冠脉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桡动脉闭塞发生率30.7%,6个月随访总不良心血管事件11.5%。【结论】经桡动脉旋磨治疗手术成功率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临床安全、有效,可以推广。
姜铁民陈少伯梁国庆赵季红刘军翔赵鹏张建起张梅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经桡动脉冠状动脉旋磨术钙化病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