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侯云霞

作品数:14 被引量:23H指数:3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白塞病
  • 3篇大血管
  • 3篇血管
  • 3篇尿酸
  • 3篇瓣膜
  • 2篇性疾病
  • 2篇炎症
  • 2篇受累
  • 2篇痛风
  • 2篇综合征
  • 2篇系统性红斑
  • 2篇系统性红斑狼...
  • 2篇细胞
  • 2篇难治
  • 2篇狼疮
  • 2篇红斑
  • 2篇红斑狼疮
  • 2篇风湿
  • 2篇白塞综合征
  • 1篇大血管病

机构

  • 14篇内蒙古医科大...
  • 5篇北京协和医学...
  • 1篇武汉市第四医...
  • 1篇内蒙古医科大...

作者

  • 14篇侯云霞
  • 5篇李鸿斌
  • 3篇铁宁
  • 3篇王勇
  • 2篇李春蕾
  • 1篇沈广萍
  • 1篇李静
  • 1篇任婷婷

传媒

  • 3篇中华临床免疫...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蒙古医学杂...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4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5
  • 1篇201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托法替布治疗白塞病心脏大血管受累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索托法替布(tofacitinib,TOF)治疗难治性血管白塞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5月至2020年2月5例使用托法替布治疗难治性白塞病大血管和心瓣膜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联合应用托法替布前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种类和剂量、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和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影像学变化。结果5例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2.8±13.0)岁,中位病程72(60,264)月。大血管受累3例,均有多发动脉狭窄和闭塞,2例同时存在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并发静脉血栓;主动脉和心瓣膜受累2例,主要表现为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扩张导致的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5例均有血管介入/心脏瓣膜手术史,其中3例有多次手术史。使用托法替布前,5例患者经激素联合多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疗效不佳,病情进展,新发大血管病变或术后并发症。联合应用托法替布5~10 mg/d,随访(10.6±7.7)个月,5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无新发血管病变,主动脉和瓣膜受累的2例患者病情平稳,心功能恢复。炎症指标显著下降,ESR由21(7,101)mm/h降至5(1,11)mm/h(P=0.028),hsCRP由21(1.24,67)mg/L降至0.5(0.32,1.3)mg/L(P=0.018)。泼尼松剂量由8.5(5~10)mg/d减至6.5(2.5~10)mg/d,环磷酰胺均得以减量,4例实现托法替布减量。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对难治性大血管和心瓣膜受累的白塞病,联合使用托法替布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激素用量,耐受性较好。
刘金晶孙鹿希侯云霞侯云霞李菁田新平郑文洁
关键词:白塞病
英夫利西单抗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神经白塞病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英夫利西单抗(infliximab,IFX)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神经白塞病(neuro-Behcet’disease,NB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IFX治疗的10例重症和(或)难治性NB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实质受累NBD,8例为多发病灶,6例同时并发脑干、大脑半球受累,起病时Rankin评分(4.1±0.88),且伴发活动性眼炎和肠道溃疡各1例。应用IFX联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中位疗程6(1, 40)月,9例患者治疗有效,神经系统症状改善,Rankin评分降至(2.7±1.34)分(P=0.000 5),且4例(40%)患者影像学病变较前减轻。IFX治疗后炎症指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中位血沉由16(10, 70)mm/h下降至5(1, 13)mm/h(P=0.007),中位C反应蛋白由7.53(1.86, 60)mg/L降至1.35(0.51, 5.0)mg/L(P=0.005)。此外,患者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病变、关节炎、葡萄膜炎、肠道溃疡均明显改善。中位随访时间13(4, 40)月,1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糖皮质激素使用剂量较前显著减少,泼尼松由(60.0±21.73)mg降至(21.25±14.78)mg(P=0.000 2)。结论 IFX联合传统治疗可有效治疗重症和(或)难治性NBD。
刘金晶侯云霞侯云霞吴迪彭琳一吴婵媛杨云娇张上珠周佳鑫郑文洁曾小峰
关键词:白塞病神经白塞病英夫利西单抗
白塞病死亡病例特点分析(附24例报告)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白塞病(Beh?et’s disease,BD)死亡病例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5年1月至2019年7月北京协和医院24例BD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4例患者中男女比为3:1,平均发病年龄为(29±14)岁,死亡年龄(40.3±15.1)岁,发病至死亡中位病程12(3,15)年。重要脏器受累者占95.8%,其中眼炎33.3%,大血管受累66.7%,胃肠道受累33.3%,神经系统受累4.2%。主要死因为大血管受累(13/24,54.2%,其中男性11例),包括动脉瘤破裂(6/24,25.0%)、静脉血栓或闭塞(3/24,12.5%)和主动脉扩张伴发重症瓣膜病(4/24,16.7%);其次是重症感染(7/24,29.2%),患者重要脏器受累数目多;另4例(占16.7%)死于恶性肿瘤,实体肿瘤和血液系统肿瘤各2例。结论大血管病变及病情活动为白塞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多脏器受累者易合并重症感染,应引起临床重视。
刘金晶侯云霞刘志芬杨云娇周佳鑫彭琳一吴迪吴婵媛李菁田新平曾小峰张奉春郑文洁
关键词:白塞病大血管病变瓣膜病变
抗双链DNA抗体分泌型B淋巴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液中会出现高滴度的自身免疫性抗体并且体内会形成能够引起全身多器官、系统破坏的免疫复合物。B细胞可以产生自身抗体并促进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在SLE患者体内,B细胞可产生狼疮的标志性抗体-抗双链DNA(dsDNA)抗体,该抗体可以导致患者发病以及引起病情波动。患者持续的蛋白尿、疾病的活动性及血清中高滴度的抗dsDNA抗体与患者血中抗ds-DNA抗体分泌型B细胞的出现有关。本文就抗ds-DNA抗体、抗ds-DNA抗体分泌型B细胞对于SLE的致病机制、检测方法及两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相关性作一简要介绍。
侯云霞李鸿斌
关键词:抗双链DNA抗体系统性红斑狼疮
基于问题学习模式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1年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模式起源于西方,现在已经被全世界所认可[1]。El-dredge认为PBL教学模式应包括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方法、问题设置、临床学习和资源支持等多方面因素[2]。自1969年首次实施以来,我们确定了三波PBL研究浪潮,每波浪潮都基于PBL的具体需求和先前的研究而各有侧重。
侯云霞满达夫王勇
关键词:医学教育
内蒙古地区风湿免疫专科医生对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认知现状调查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风湿免疫专科医生对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2018年第四次全国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及学科调研工作最终数据,内蒙古自治区有风湿从业机构50家,从业人员296名,针对所有从业人员以线上与线下填写问卷方式展开调查,收回符合标准问卷150份。结果:痛风知识调查问卷总分10分,本次调查平均分为(8.7±1.5)分;对痛风基本概念得分为(2.7±0.5)分;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诊疗规范得分为(5.9±1.2)分。对结果统计并进行卡方检验,发现医生学历(χ^(2)=8.857,P=0.012<0.05)和职称(χ^(2)=7.947,P=0.047<0.05)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准确的诊断治疗正相关。结论:接受调查的内蒙古地区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对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诊疗规范认识总体情况较好,对高尿酸血症用药规范掌握相对较差。风湿免疫专科医师应加强开展个体化治疗,积极学习最新指南更新理念,规范诊疗方案。这将有利于风湿免疫专科医生对患者以及社区医生进行指导,有助于提升痛风患者达标治疗率。为建立符合内蒙古地区高尿酸血症、原发性痛风慢病管理平台奠定基础。
铁宁艾日松李静李春蕾侯云霞满达夫沈广萍王勇
关键词:痛风高尿酸血症
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难治性白塞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
2020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干扰素α2a(interferonα2a,IFN-α2a)治疗难治性白塞综合征(Beh et syndrome,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4年1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例BS患者因顽固性黏膜溃疡、并血管或神经系统受累,接受IFN-α2a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包括7例男性和2例女性)平均年龄(36.55±5.03)岁,病程(122±84.45)个月。其中顽固性黏膜溃疡3例,反复多发静脉血栓1例,多发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伴发血栓后综合征1例,神经系统受累3例(1例并发顽固黏膜溃疡),另1例同时并神经、血管、眼受累,经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积极治疗后临床无明显改善,且4例并发乙肝病毒感染,1例并发肺结核。接受IFN-α2a治疗后,平均随访(9.78±2.72)个月,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剂量减少,随访6个月时中位泼尼松剂量从10(0,60)mg逐渐减少到5(0,15)mg,末次随访中位泼尼松剂量为4.375(0,12.5)mg(P<0.05);中位免疫抑制剂种类从2(1,3)种逐渐减少至1(0,2)种,末次随访中位免疫抑制剂种类为1(0,1)种(P<0.05)。1例(12.5%)患者停用激素,3例(33.3%)患者停用免疫抑制剂。结论IFN-α2a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对治疗难治性BS有效且耐受性良好,有利于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减量。
侯云霞侯云霞杨云娇李璐郁欣史婧孙鹿希郑文洁
关键词:白塞病干扰素Α2A临床疗效
戈利木单抗治疗白塞综合征心脏大血管受累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索戈利木单抗(golimumab,GOL)治疗重症/难治性心脏大血管白塞综合征(Behcet syndrome,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8年2月—2020年7月使用GOL治疗的9例重症/难治性BS大血管和心脏瓣膜受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合并用药的种类和剂量。结果:9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37.0±8.6)岁,中位病程120(60,132)个月。患者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多发动脉瘤、静脉血栓2例。7例患者既往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调节剂治疗,仍出现大血管病变进展或围手术期炎症指标明显升高;5例患者病情进展,需短期内手术治疗;3例患者新近完成心脏手术但既往反复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或术前炎症未控制;1例应用托珠单抗,新发消化道溃疡,需调整用药。患者应用GOL(50 mg,每4周皮下注射一次)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调节剂联合治疗,随访(16.3±5.6)个月,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无新发大血管病变。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治疗后炎症指标下降,ESR由16.5(6.8,52.5)mm/h降至4(2,7)mm/h,hsCRP由21.24(0.93,32.51)mg/L降至0.58(0.37,1.79)mg/L(P<0.05)。泼尼松剂量由35(15,60)mg/d减至10.0(10.0,12.5)mg/d,环磷酰胺剂量均减量,6例患者GOL停用或减量,所有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重症/难治性心脏大血管受累的BS患者,应用GOL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调节剂联合治疗,有助于安全、有效控制病情,降低炎症反应,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和糖皮质激素用量。
孙鹿希刘金晶侯云霞李超然李璐田新平曾小峰郑文洁
关键词:白塞综合征心脏瓣膜疾病
肠道菌群与尿酸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最新数据显示,由饮食所造成的营养相关性疾病逐渐增加。根据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估算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为5.5%~19.3%,且仍在不断增高,患者超过1.8亿,并且逐渐年轻化。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不仅被认为是痛风的生化基础,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疾病的核心环节之一,血尿酸水平与痛风的发作概率、合并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有必要采取旨在降低尿酸水平的管理策略。本文就肠道菌群与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关系、肠道菌群在调节炎症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为将来降低血尿酸水平及对痛风性关节炎的抗炎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李雅楠侯云霞李鸿斌
关键词:尿酸肠道菌群嘌呤炎症反应
尿酸对急性发作期痛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比较单钠尿酸盐(monosodium urate,MSU)刺激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水平在痛风急性发作期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的急性发作期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6例入组为痛风组,以及25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HC组)。Pico Green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样品游离脱氧核糖核酸(cell-free deoxyribonucleic acid,cf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检测血浆样品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含量,比较MSU体外诱导下,痛风急性发作期与健康对照、治疗后缓解期外周血NETs生成水平的差异,以及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疾病活动性、严重性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在MSU的诱导下,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cfDNA、NE含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痛风急性期患者外周血中cfDNA、NE含量与痛风活动评分(gout activity score,GAS)和痛风影响量表(gout impact scale,GIS)呈高度的正相关性(r>0.6,P<0.01);缓解期患者外周血中cfDNA、NE含量较其急性发作期明显下降(P=0.001)。GAS与血浆NETs的变化(DNA,NE)显示中等程度的正相关性(r>0.5,P<0.01)。结论尿酸诱导痛风急性发作期患者生成循环NETs,可能参与加重痛风的炎症进程,本研究发现NETs的水平与急性发作期的疾病活动性及病情严重性呈正相关,有利于痛风病情的评价和监控。
满达夫侯云霞李鸿斌
关键词:痛风中性粒细胞尿酸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