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明

作品数:33 被引量:815H指数:1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生物学
  • 15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群落
  • 6篇雨林
  • 6篇热带雨林
  • 6篇西双版纳热带...
  • 6篇传粉
  • 5篇植物
  • 5篇小蜂
  • 4篇生物量
  • 4篇榕树
  • 4篇榕小蜂
  • 4篇物量
  • 4篇聚果榕
  • 3篇氮沉降
  • 3篇演替
  • 3篇生态位
  • 3篇生态学
  • 3篇群落结构
  • 3篇种群
  • 3篇望天树
  • 3篇草原

机构

  • 29篇中国科学院
  • 7篇中国科学院植...
  • 2篇思茅师范高等...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西南林学院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南林学院
  • 1篇锡林郭勒职业...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3篇张光明
  • 13篇杨大荣
  • 11篇彭艳琼
  • 11篇宋启示
  • 9篇施济普
  • 8篇白坤甲
  • 7篇唐建维
  • 5篇王秋艳
  • 4篇王瑞武
  • 4篇赵庭周
  • 3篇戴开结
  • 3篇徐磊
  • 3篇谷海燕
  • 3篇刘文杰
  • 2篇陈春
  • 2篇谢寿昌
  • 2篇李庆军
  • 1篇官会林
  • 1篇李宗波
  • 1篇白文明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生态学报
  • 3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昆虫知识
  • 1篇Acta B...
  • 1篇生物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武汉植物学研...
  • 1篇云南植物研究
  • 1篇Zoolog...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林业科学研究
  • 1篇经济林研究
  • 1篇思茅师范高等...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4
  • 8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1篇1997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西双版纳刀耕火种轮歇地植物群落生物量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The biomass and its allocation of a five years secondary forest which regenerated after slash and burn in Xishangbanna were estimated based on standard tree regression analysis (for tree )and clear cut method (for shrub? liana? herb and litter).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otal biomass was 40.6959 t·ha -1 , of which 30.37 t·ha -1 are contributed by tree layer; The biomass of shrub is 3.77 t·ha -1 ,and of the liana and herb are 0.55 t·ha -1 and 0.32 t·ha -1 ,respectively. The biomass of litterfall is 4.48 t·ha -1 ,dead standing tree is 0.21 t·ha -1 . The optimum regression models of different dominant plants and organs of the sample trees of tree layer in the stands were built.
施济普唐建维张光明白坤甲
关键词:刀耕火种植物群落生物量
改造草果半野生种植模式的理论基础被引量:9
2004年
从草果的生物学习性及其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入手,针对草果半野生种植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握住林地选择、繁殖、传粉、荫蔽度、水肥管理等主要控制环节,改造草果传统种植模式告别半野生状态,有利于提高产量品质和集约化水平,有利于充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
戴开结唐丽张光明
关键词:野生种草果林地选择生物学习性水肥管理
西双版纳野芭蕉先锋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动态被引量:22
2000年
运用Levins(1968)和Pianka(1973)提出的方法研究西双版纳小果野芭蕉(MusaacuminataColla)先锋群落优势种群的生态位动态特征。结果表明,该群落中生态位宽度值列前五位的种群是:小果野芭蕉(1.6157)、木奶果(BaccaurearamifloraLour.,1.5315)、榕树(Ficusspp.,1.2438)、接骨木(SambucuswilliamsiiHance,1.2290)和苎麻(Boehmeriaspp.,0.9453);小果野芭蕉的生态位宽度值随着演替进行逐渐增大;群落中除小果野芭蕉与其余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普遍较大外,接骨木、木奶果、苎麻和榕树与它种植物之间具有较大幅度的生态位重叠:在三个演替阶段,小果野芭蕉同其余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大小变化呈“V”字形规律。文章还描述了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物种更替与种群大小变化及种间竞争概况并预测了群落演替方向。
张光明唐建维施济普白坤甲
关键词:优势种群生态位演替
不同演替阶段野芭蕉群落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被引量:4
2013年
研究了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恢复过程中野芭蕉群落的土壤养分动态。该群落的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野芭蕉的入侵→定居→扩散。随着群落演替进程,土壤的养分含量呈下降趋势:土壤有机质(O.M)、氮(N)、磷(P)全量以入侵期最高,分别为(上层)5.879%、0.333%和0.063 2%;定居期居中,分别为(上层)4.794%、0.288%和0.061%;扩散期最低,分别为(上层)3.54%、0.240%和0.044 8%;并随土壤深度含量渐减。钾(K)全量以定居期最高(1.516%)。土壤养分全含量的变化幅度是扩散期>入侵期>定居期。土壤有效性养分含量除磷以外,总体上都比较丰富,且随着演替过程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镁除外):入侵期的表土层有效性的N、P、K分别为269.24、13.91和198.19 mg·kg-1;定居期为入侵期的104%、51%和66%,扩散期为定居期的73%、78%和96%。在各演替阶段中土壤养分全含量的季节变化都以表土层的变化最大,中下层变化不明显;其季节变化大小的顺序是:扩散期>入侵期>定居期;各养分元素季节变化幅度的顺序为P>K>O.M>N。土壤有效性养分含量的季节变化幅度大于养分的全含量,其变化幅度的顺序为K>P>Mg>Ca>N,其中以有效性N的含量最稳定。本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出土壤养分的变化明显依赖于植被的变化。
唐建维王秀华高丽洪施济普张光明
关键词:土壤养分群落演替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联结性研究被引量:15
2003年
应用方差比率法、2× 2列联表的 χ2 检验、联结系数、点相关系数、共同出现百分率、Pearson相关系数和秩相关系数等多指数比较的方法研究了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间联结性。研究表明 ,西双版纳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总体联结性表现为极显著。 2× 2列联表的 χ2检验不能反映所研究昆虫种间联结性的真实情况。 6个聚果榕榕果小蜂种间共同出现率普遍较高。小蜂种间的联结程度多属极显著 (对于联结系数 15个种对中有 10个 ,对于秩相关系数15个种对中有 12个 )。传粉者Ceratosolenfusciceps同其它小蜂间的联结显著性最高 ,其中与Platyneuratestacea和P .mayri呈极显著负联结 ,与P .agraensis呈极显著正联结 ,但与Apoc rypta属 2小蜂的关系尚不十分明晰。Platyneura属 3种小蜂彼此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联结关系 ,而Apocrypta属内 2个种之间呈极显著正联结。文章对该 6种榕果小蜂种间连接关系形成的原因及进化生态学后果作了较详尽的讨论。
张光明杨大荣徐磊彭艳琼卢耀
关键词:聚果榕种间联结性资源分配
聚果榕榕果小蜂种群分布格局及其生境和季节差异比较被引量:5
2004年
采用多个指数对西双版纳地区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群分布格局进行了检测 ,并重点运用基于方差 /均值比率法的t值测度比较了其生境和季节差异 .结果表明 ,6种聚果榕榕果小蜂的种群分布格局皆呈聚集分布 ;传粉小蜂聚集强度在生境序列上 ,原始雨林≈严重干扰地段 中度干扰地段 ,在季节序列上 ,雨季 >干热季 >雾凉季 ;非传粉小蜂不同种类不同性别随着生境和季节变化皆表现出明显的聚集强度差异 .对各种聚集强度变化的发生机理与其对聚果榕 传粉者互惠共生体进化稳定性进行了讨论 ,认为保护榕树。
张光明谷海燕宋启示徐磊彭艳琼杨大荣
关键词:聚果榕互惠共生环境压力
模拟氮沉降对内蒙古草原物种组配规则和物种互作用网络的影响
2022年
通过为期5年的野外试验,包括6个氮添加量(年氮添加量分别为0、5、10、15、20、50 g m^(-2)a^(-1)),每月进行1次氮添加处理,每个实验处理重复10次,基于物种有无和地上生物量两类数据,分析氮添加对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内蒙古草原植物群落存在非随机的组配规则,存在4组四物种优势组合.氮添加量的增加会削弱组配过程中确定性驱动力,物种优势组合在氮添加量50 g m^(-2)a^(-1)下最弱.氮添加量对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氮添加量与群落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均在0.05水平上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0.367和0.436.随着氮添加量的增加,基于Spearman相关系数的物种互作用网络的节点数(物种丰富度)和连接数(物种互作用数)减少,网络的拓扑结构越来越松散.植物群落耦合性(物种互作用的均值)在氮添加量20 g m^(-2)a^(-1)及以下始终保持在0.7以上.本研究表明氮沉降的增加会弱化植物群落的组配规则,减弱物种互作用,因此必须加强草原氮沉降管理,控制草原氮沉降浓度.(图3表3参44附表1)
王珊孙晴晴杨俊杰张光明李金山
关键词:氮沉降组配规则群落组成
氮沉降强度和频率对羊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被引量:49
2013年
氮沉降强度和沉降频率是决定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重要决定因素。结合当前世界上各地区的氮沉降状况,设计了包括9个氮沉降梯度的长期控制实验,并将氮沉降分为两种沉降频率(1年2次和每月1次)、草原管理方式分为封育和割草两种。基于上述实验平台的优势植物(羊草)叶片叶绿素含量来探讨氮沉降方式(强度和频度)和草原管理方式(封育和打草)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1)氮沉降显著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P<0.001);2)每月1次模拟氮沉降处理的植物叶绿素含量显著低于1年2次氮沉降的处理(P=0.026);3)在相同的氮沉降强度处理下,打草地相对于封育草地具有更高的叶绿素含量(P=0.012);4)羊草叶绿素含量与其叶片氮浓度显著正相关(P<0.001);5)羊草叶绿素含量与该植株高度极显著正相关(P<0.001)。结果表明1年1次或1年2次的模拟氮沉降(类似于施肥处理或低频率的氮素添加实验)可能会夸大真实氮沉降对草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今后在外推类似实验结论时应更加谨慎。此外,氮沉降下打草管理有利于增加了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在未来氮沉降加剧状况下,打草可以保持或提高内蒙古草地生产力,有利于该地区草地的可持续利用。
张云海何念鹏张光明黄建辉韩兴国
关键词:草原管理氮沉降割草羊草叶绿素
黄竹侵入对群落生物量及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2
2001年
采用标准木法、回归分析法 (乔木层 )和样方法相结合 ,分析了黄竹 (DendrocalamusmembranaceusMunro)侵入对群落生物量的积累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黄竹侵入严重影响生物量的积累 ,群落生物量随黄竹侵入量的增多而下降。随着黄竹侵入量的增加 ,群落内物种数量减少 。
施济普张光明白坤甲唐建维
关键词:黄竹生物量植物多样性
中国西南榕树与榕小蜂协同进化研究
杨大荣彭艳琼宋启示陈春李宗波张光明张凤萍
该项目经过12年研究,摸清了中国榕树与榕小蜂本底资源,考察和收集了榕树144种(亚种、变种),引入榕树种类49种,收集榕小蜂205种,掌握了中国榕树与榕小蜂资源分布的多样性规律。广泛研究了32种榕树上的榕小蜂群落结构、传...
关键词:
关键词:榕树榕小蜂生物学特性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