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博
- 作品数:41 被引量:204H指数:9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论儿童的学习方式被引量:21
- 2001年
- 张博
- 关键词:儿童教育儿童学习能力培养教师指导作用
- 幼儿教育:从“奴化”走向“对话”被引量:16
- 2001年
- 儿童本来是喜欢学习的 ,但在教育中 ,儿童变成了学习人类知识经验的工具 ,变成了成人可以利用的对象。这种“奴化”教育的本质是对教育中的人 (受教育者 ,常常是儿童 )的精神的漠视、忽视、压制、否定。真正的教育 ,是基于儿童的“生活世界”对儿童“生命世界”的关照。对话教育是一种对人性没有压制的教育 ,能够消除焦虑和压抑感 ,建立安全感 ,能够使儿童进行体验和发现的教育。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在真诚、敞亮、投入的基础上 ,形成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平等、理解、沟通、信任、尊重、融洽的情势 ,形成与儿童之间的互依、互生、互补、互惠。
- 张博
- 关键词:幼儿教育对话教育儿童
- 我心目中理想的幼儿教师被引量:32
- 2003年
- 张博
- 关键词:幼儿教师教育能力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师专业成长
- 幼儿园混龄教育:理论演绎及其作用机制探析被引量:5
- 2013年
- 现代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观确立的同时确立了现代儿童教育的基本范式。并以同样的方式确定了现代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范畴。在现代幼儿园教育中,既要求幼儿园生活是一种即时的真实生活,同时又要保证幼儿成长的自由、自然和充分。这种要求下只有幼儿园混龄教育与其存在着完全的无条件耦合性。在幼儿园混龄教育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原初动力,各种主体之间的互动是教育发生的基本机制,同时也是幼儿园混龄教育的最基本单位。
- 吕武袁爱玲张博
- 关键词:儿童成长儿童教育混龄教育互动
- 幼儿园课程中的儿童文化品性被引量:15
- 2006年
- 儿童是文化的产物,同时也创造着自身的文化。幼儿园课程应改变以传承社会主流文化或成人文化为主要目的的工具价值取向,从儿童自身的文化品性出发,在课程开发、实施和评价的过程中激发、培育和提升儿童文化,促进儿童的自我建构和主动发展。
- 张海丽张博
- 关键词:儿童儿童文化幼儿园课程
- 游戏是儿童茁壮成长的沃土
- 2014年
- 本期问题:如何更好地运用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发展?
游戏活动是儿童在园生活的重要内容。作为教师,既要创设适宜的游戏环境,又要保证充裕的游戏时间,并对儿童游戏进行有效引导。为此,几乎所有的幼儿园都创设了各种不同的游戏场、游戏室、游戏区、游戏角等,准备了多种玩具、材料,
- 张博
- 关键词:游戏活动儿童游戏游戏环境游戏时间
- 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后现代幼儿教育观被引量:14
- 2003年
- “对话”的幼儿教育,是近些年幼教界议论得较多的一个话题。本期我们在“运用与实践”栏目刊发了《走向对话的幼儿教育———后现代幼儿教育观》、《教育活动中的师幼对话》、《教师是幼儿同伴对话的支持者和引导者》这一组文章,旨在引起广大幼教工作者对此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
- 张博
- 关键词:幼儿教育后现代主义师幼关系
- 政府以支持置换支配:民办幼儿园普惠化的基本思路被引量:10
- 2015年
- "普惠"源自经济学中的"普惠制",意指发达国家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进口的物品给予的关税优惠制度。"普惠性幼儿园"则是普惠制突破经济领域,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从普惠制原理的条件分析,普惠与否只涉及其所供给的教育服务的外部规格,无关产权。因此,民办幼儿园同样也是普惠性学前教育的重要来源。从普惠制的结构分析,普惠性学前教育的给惠方是政府,民办幼儿园并没有这样供给普惠性学前教育的义务或者职责。因此,政府如欲改造民办幼儿园为普惠性幼儿园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的支持,置换民办幼儿园供给的学前教育服务的外部规格的支配权,从而将其改造为提供普惠性学前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幼儿园。
- 吕武张博
- 关键词:政府支持支配
- 关于提高混龄班异龄交往质量的教师指导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异龄交往发生在不同年龄的幼儿之间,强调的是幼儿年龄的差异性,其对于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为发挥异龄交往的最大价值,文章在数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教师在异龄交往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指导策略。在观念层面,教师需要全面学习并正确认识异龄交往的性质和价值,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的异龄交往;在实践层面,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异龄交往过程的指导,促进科学结对,淡化年龄分级等。
- 孙俊颖张博
- 学前教育事业管理亟待加强被引量:2
- 2003年
- 近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总体上处在发展状态,教师素质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前教育的设施也有了较大的改善.
- 张博
- 关键词: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教师素质教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