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遗址
  • 2篇窑址
  • 2篇青白瓷
  • 2篇白瓷
  • 1篇地层堆积
  • 1篇遗址发掘
  • 1篇遗址发掘简报
  • 1篇生产过程
  • 1篇器物
  • 1篇重点文物保护
  • 1篇重点文物保护...
  • 1篇周代
  • 1篇文化堆积
  • 1篇文物
  • 1篇文物保护
  • 1篇文物保护单位
  • 1篇五代时期
  • 1篇公园
  • 1篇公园建设
  • 1篇古遗址

机构

  • 5篇安徽省文物考...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5篇徐繁
  • 3篇崔炜
  • 2篇罗虎
  • 1篇杨玉璋
  • 1篇张居中
  • 1篇叶润清
  • 1篇李广宁
  • 1篇罗虎

传媒

  • 3篇文物
  • 1篇东南文化
  • 1篇考古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安徽繁昌窑窑址分布调查简报被引量:2
2016年
2013年11月—2014年1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安徽省繁昌窑窑址、窑包分布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调查覆盖范围约30平方公里,全面摸清了繁昌县境内五代—北宋时期青白瓷窑址分布情况,确定了繁昌窑规模最大的窑场——柯冲窑的窑包数量。调查摸索了一套适合南方地区规模性龙窑窑址、窑址群调查登记的有效方法,初步建立起繁昌窑系列窑场分布与发展的时空框架。
汪发志崔炜徐繁罗虎郎付海亢艳荣
关键词:繁昌窑青白瓷
安徽繁昌柯家冲窑遗址2013~2014年发掘简报被引量:9
2016年
柯家冲窑遗址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南郊,总面积约1平方公里。2013年11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937平方米,发现了龙窑1座、作坊基址1处、工棚1处、排水沟和路面各1条,出土了大量青白瓷器和窑具。根据地层堆积和出土器物特征判断,本次发掘的文化遗存分为两期,一期为五代时期,二期为北宋早中期。柯家冲窑遗址是繁昌窑窑场分布的中心区,本次发掘不仅改变了以往对窑址创烧年代的认识,还发现了大量遗迹,为全面复原繁昌窑龙窑面貌和生产过程提供了重要资料。
亢艳荣郎付海罗虎汪发志徐繁徐繁
关键词:遗址出土器物地层堆积五代时期生产过程
安徽繁昌骆冲窑遗址2014年发掘简报被引量:11
2016年
骆冲窑遗址位于安徽省繁昌县城西约3公里的阳冲村骆冲村民组,发现于20世纪80年代,1996年和2010年曾进行过两次小规模发掘[2]。遗址地处一座西南—东北向的椭圆形山丘上,高出周围农田2~7米,南北长约40、东西宽约30米,面积约1200平方米。窑炉和窑业堆积主要分布于山丘西部,东部瓷业遗存较少。为配合繁昌窑遗址文化公园建设,深化对骆冲窑的认识,2014年6~10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繁昌县文物局联合对骆冲窑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按正磁北方向布方,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发现了龙窑1座(另有疑似窑炉1座)、房址1座、路面1条(图一).出土了大量青白瓷器和窑具。现将本次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亢艳荣郎付海罗虎汪发志徐繁徐繁
关键词:遗址公园建设
安徽繁昌县柯家冲瓷窑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25
2006年
200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等对安徽省繁昌县柯家冲瓷窑遗址进行发掘,有龙窑基址、作坊基址、沉淀池和宋代墓葬,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窑具标本。瓷器主要是碗和盏,窑具主要是匣钵和垫具。这座窑址是我国最早生产青白瓷的窑址之一,它的发掘为研究青白瓷早期生产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杨玉璋张居中张居中徐繁
关键词:窑址青白瓷
安徽繁昌板子矶周代遗址发掘简报被引量:3
2013年
板子矶遗址位于繁昌县荻港镇新河村西北约700米,东南距繁昌县城约20公里(图一)。遗址所在的板子矶紧邻长江南(东)岸,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位于板子矶东部,近椭圆形,面积约4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约3-6米。板子矶遗址是迄今安徽省发现的距离长江最近的一处古遗址,时代为两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现为繁昌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润清徐繁
关键词:遗址发掘简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周代文化堆积古遗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