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乙型
  • 3篇乙型肝炎
  • 3篇细胞内
  • 3篇肝炎
  • 3篇胞内
  • 2篇乙型肝炎患者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慢性
  • 2篇慢性乙型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慢性乙型肝炎...
  • 2篇分子
  • 2篇分子杂交
  • 2篇肝炎患者
  • 2篇DNA
  • 2篇HBV
  • 2篇HBV_DN...
  • 1篇单核

机构

  • 6篇河南省医学科...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朱金凤
  • 5篇汲振余
  • 4篇陈茜
  • 3篇汪淑洁
  • 1篇熊诗松
  • 1篇巴秋菊
  • 1篇康巧珍
  • 1篇赵翠林
  • 1篇陈茜
  • 1篇孙爱民
  • 1篇陈洪涛

传媒

  • 3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年份

  • 2篇1998
  • 3篇1996
  • 1篇199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内HBV DNA存在的意义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HBVDNA与HBV标志物的关系及在慢性肝病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CR技术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测定血清HBVDNA及PBMC内HBVDNA血清学标志物采用ELISA法结果在HBsAg+,HBeAg十组48例中,血清与PBMC内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3.8%和83.3%;在HBsAg+,抗-HBe+组41例中,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8%和58.5%.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在其他各组中血清及PBMC内HBVDNA检出率均较抵有6例呈单纯PBMC内HBVDNA阳性.在不同类型慢性乙肝患者中,CSH和CMoH组PBMC-HBVDNA检出率分别为78.6%和61.8%,与CMiH组(25.0%)、ASC组(14.3%)比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呈随病情加重而检出率增高的趋势结论PBMC清除HBVDNA较血液缓慢,在病毒持续感染及造成肝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汲振余孙爱民陈茜巴秋菊陈洪涛赵翠林朱金凤
关键词:单核细胞
白细胞内HBV DNA的研究
1992年
本研究对155例慢性 HBV 感染者和250例一般人群,用分子杂交技术和特异性细胞免疫方法测定血清和白细胞内 HBV DNA 及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结果显示:血清 HBV DNA 阳性39%,白细胞内 HBV DNA 阳性36%,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34%;血清 HBV DNA 存在与否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无明显关系,而白细胞内 HBV DNA 阳性者细胞免疫反应多为阴性;在80例血清 HBV 标志物全阴性正常人的白细胞内发现3例 HBV DNA 阳性,提示,HBV 有一种单独存在于白细胞内新的感染形式。因此,白细胞可能是乙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潜存场所,血清 HBV 标志物全阴性者不能排除 HBV的感染。
朱金凤申庆红熊诗松王力争买凯
关键词:HBVDNA分子杂交技术特异性细胞免疫
分泌抗—HBe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
1996年
用HBeAg阳性血清纯化HBeAg,免疫BALB/C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反复克隆化培养,最终获得4株分泌抗-HBe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对其中两株进行了鉴定。其细胞培养上清中的EL/ISA效价分别为1:800和1:500,诱生同属小鼠腹水中的ELISA效价均为1:1000,特异性试验表明,两株杂交瘤分泌的抗体为特异性抗体,小鼠Ig亚类鉴定,两株抗体均为IgG1亚类球蛋白。细胞染色体数为95~110条。结果证明,此细胞株为特异性分泌抗—Hke单克隆抗体细胞株。
陈茜汪淑洁汲振余朱金凤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
HBsAg转移因子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1996年
应用纯化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免疫山羊,取其脾脏及淋巴结经匀浆透析法制备HBsAg特异性转移因子(HBsAg-STF)。在体外观察了其对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正常人。HBsAg-STF可明显促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而正常转移因子(NTF)对其作用则不明显。提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细胞免疫处于抑制状态。特异性转移因子可解除或缓解这种抑制状态。
汪淑洁王志良陈茜汲振余朱金凤买凯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淋巴细胞增殖反应
白细胞内HBV DNA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
1998年
对250例一般人群血清中HBV标志物类型与白细胞内HBVDNA存在的关系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显示:在HBsAg及HBeAg阳性9例中,4例白细胞内HBVDNA阳性,抗-HBe阳性的9例中仅1例白细胞内HBVDNA阳性。在HBsAg消失后产生抗-HBs的96例中有7例白细胞内HBVDNA阳性。血清HBV标志物全阴性而斑点杂交白细胞内HBVDNA阳性的2例,经原位杂交检测亦证实白细胞内有HBV阳性颗粒。提示:在人体HBV多器官感染中,白细胞亦是重要感染部位和潜隐场所。
汲振余康巧珍陈茜朱金凤汪淑洁
关键词:HBVDNA分子杂交血清标志物
F蛋白定量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1996年
F蛋白定量测定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450052)汲振余,陈茜,朱金凤F蛋白是存在于肝细胞浆中的一种蛋白质,在肝细胞中的浓度非常高,在其它器官中含量甚微。正常血液中F蛋白量水平很低,然而在肝细胞受到损伤时,肝细胞浆中的F蛋白...
汲振余陈茜朱金凤
关键词:肝疾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