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正
- 作品数: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陕西省艺术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更多>>
- 长安古乐调与日本雅乐调的比较研究(上)被引量:5
- 1997年
- 长安古乐与日本雅乐尽管乐调名称和记谱方法各异,其实二者均源出于我国唐代俗乐28调。经考证,长安古乐的“六尺上五”四调,从调义上等同于日本雅乐的两个吕旋和两个律旋,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 李健正
- 关键词:长安古乐日本雅乐
- 琴歌——歌诗的一个重要领域被引量:1
- 2014年
- 琴歌,就是用七弦琴音乐创作或记录的历代歌曲。简而言之,就是有词的琴曲。在现存的琴歌中,从上古的《南风歌》到诗经、楚辞、论语、古乐府诗,以及唐诗、宋词、元曲……一直到近现代的歌曲样样都有。古人没有录音机,欣赏音乐的机会难得,七弦琴就是他们的录音机。古代文人用七弦琴宣泄自己的情感,记录当时的歌曲,以琴会友,与人交流……丰富的七弦琴音乐(包括琴歌),是古代文人音乐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七弦琴音乐(包括琴歌)记录音乐旋律,从唐代以后就靠的是古琴减字谱。对于近、现代人来说,减字谱已经成了"天书"。为了让现代人能看懂这部天书,为了更好地保存祖国传统的优秀音乐文化,能把琴歌随口唱出来,笔者发明了现代化的"中国古琴七线谱",它可以将古琴的演奏方法和音乐旋律同时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 李健正
- 关键词:琴歌减字谱打谱
- 中华雅乐音律乐调及其作曲方法研究(上)被引量:1
- 2012年
- 中华雅乐是中国历代乐府音乐主要内容之一,是仪式性音乐。它拥有包括钟、磬等敲打乐在内的中华民族管弦乐队、歌队和舞队,历代皇帝都是它的主要兼职演员。一百年前,这一乐种已经伴随着中国皇帝从中国大地上消失了。中华雅乐的内涵,主要是保存了中国周代以前音乐文化的一些原生态以及周代的一些音乐和它的制度,它是中国所有音乐的总根。后世的音律、乐调、记谱法和作曲方法等,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它们的来龙去脉。它的音律表面上是黄帝命伶伦创造的十二筩律(半线律),实际上是顺逆相生的自然复合律(一线律);它的乐调是十二律文之以五声的60调,并分为外调(为调)和内调(之调)两种旋宫转调方式;它的作曲方法是"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在初级阶段它是"天作曲",到中级阶段发展为"理性作曲"。中华雅乐的歌,是一字一音,依据歌词的朗诵节奏来划分音乐的句逗,形成旋律。然后再依据"旋宫转调"(内调和外调)可以把旋律扩展得很长。使用时,再根据不同的演出场合,取用不同的音乐片段。
- 李健正
- “清平调”与《清平调》被引量:3
- 2010年
- 清平调是中国古代音乐术语,它指的是规范音乐旋律中音高变化的三项原则——均、调、音中的第二项原则"调"(音阶)的内容。中国古代调有"清"、"平"之分,"清平调"也就是所有乐调的总称。《清平调》又是唐代由李白作词李龟年谱曲的一首著名歌曲,它失传一千多年之后,笔者从工尺谱琵琶古曲中找到了它的曲谱并为之配上了原词。
- 李健正
- 中华雅乐音律乐调及其作曲方法研究(下)
- 2013年
- 五、中华雅乐的作曲方法《虞书》日:"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虽然仅仅12个字,却概括了一整套音乐创作的基本方法。"诗言志",非志之言不能成为诗。"歌咏言",诗的语言加上节奏才可称为歌。《乐记》日:"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这种说法不够全面。笔者以为,"歌咏言"
- 李健正
- 关键词:《乐记》俗乐朱载堉
- 长安古乐谱整理与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长安古乐谱"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所使用的音乐记谱法;二是它保存的用这种音乐记谱法记载的历代曲谱。大唐贞元十二年(796)六月十八日,首都长安城里发生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件~①使得中华民族这一音乐文化瑰宝无意间得到了保存。我们亲切地叫它"长安古乐谱",正是为了对长安市民这一伟大功勋的纪念。长安古乐使用的音乐记谱法,历史上叫作俗乐"半字谱",北宋太宗时的文献最早提到了"唐来半字谱"这个名称;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第一次袒露了它的真容。拙著《论工尺谱源流》曾推论它产生于唐代~②,但经过近几年深入研究,现在看来,它很可能是汉代音乐家为了记录"清商三调"而精心设计的:它是先进的、专业的、简明的、实用的音乐记谱法。没有"半字谱",就没有辉煌灿烂的中国歌舞音乐文化。"半字谱"来源于"宫商角徵羽"五声唱名谱,中间经过了"乂[qie]工谱",它是"五声唱名谱"的孙子;后来它又经过宋"姜夔谱"演变成为"工尺谱",所以它是"工尺谱"的爷爷。
- 李健正
- 关键词:音律乐调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