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建伟
- 作品数:10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老年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进行检查的老年脑梗死病抑郁患者40例为研究组,选取同期与我院进行检查的脑梗死后未抑郁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病灶位置、面积以及额叶、颞叶左右侧CT值的差异。结果:研究组病灶位置分布于额叶与颞叶、前循环以及左半球区域占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多发性、大面积病灶占比较对照组更高(P<0.05);在研究组左右侧额叶CT值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P<0.05),左侧颞叶CT值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数值更低,右侧颞叶CT值相较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病灶的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性、病灶面积、体积越大,以及多发病灶等影像学特征可为患者是否出现抑郁提供一定的参考。
- 黄建伟刘文滔邹文锦
- 关键词:脑梗死病灶影像学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环路研究
- 2021年
- 目的分析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脑内环路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早发未用药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分裂组)与同期30例正常体检者(正常体检组),均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进行扫描,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LFF方法分析,对比两组的脑内环路情况。结果精神分裂组脑部左侧颞下回、脑部右侧海马体、尾状核、丘脑ALFF值明显高于正常体检组(P <0.05)。精神分裂组后扣带回、顶下小叶ALFF值明显低于正常体检组(P <0.05)。结论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检测表明,早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往往与患者的纹状体-丘脑-默认网络环路异常具有较大的关联性。
- 黄建伟范敏珍
- 关键词:早发精神分裂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额叶丘脑
- 28例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MRI影像解剖分析
- 2014年
- 目的 应用MRI成像技术显示正常人眼球运动神经的颅内段、眶内段及海绵窦段的影像学征象。方法以28例正常人为研究对象,年龄25~39岁,平均年龄32岁,均于3.0T MR扫描仪上行MRI检查,扫描平面除常规的平面扫描,还包括特定的斜平面扫描,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COSMIC序列扫面,层厚0.8 mm;海绵窦段采用头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眼眶段则采用表面线圈,层厚2.0 mm,FSE T1WI扫描,运用多层面重建技术分别在沿神经长轴的层面显示3对眼球运动神经的走行及毗邻关系,观察各对眼运动神经的MRI影像特征。结果脑池段的动眼神经与展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海绵窦段的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8/28(100%),展神经及滑车神经显示率为20/28(71.4%);眶内段动眼神经显示率为27/28(96.4%),展神经显示率为25/28(89.2%),滑车神经显示率为13/28(46.4%)。结论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眼球运动神经及其毗邻关系,是神经影像学的首选检查方法。
- 邹文锦侯乐黄癸卯施海珊杜碧茵黄建伟刘莎陈俊浩
- 关键词:正常人MRI影像
- 调理肠胃组合治疗脾胃虚弱型便秘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调理肠胃组合对脾胃虚弱型便秘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广东药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的符合脾胃虚弱型便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口服调理肠胃组合(常欣卫+派立清),1支/次,2次/d,疗程为6周。采用治疗便秘总有效率、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中医证候评分疗效、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口臭程度分级表、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和生存质量量表评价调理肠胃组合对脾胃虚弱型便秘患者的临床功效。结果治疗结束2周,调理肠胃组合对脾胃虚弱型便秘的总有效率为78.85%,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78.85%;患者的便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中医证候分级量化量总分、中医脾胃系疾病PRO量表总分、口腔异味评分、痤疮综合分级系统量表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生存质量量表总积分显著上升。结论调理肠胃组合治疗脾胃虚弱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同时对多种脾胃系统不适、口腔异味、痤疮、大便、生命质量均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 刘凤斌洪敏魏玮黄建伟郑彦懿陈伟鸿王帅帅
- 关键词:脾胃虚弱便秘
- 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对人工肝治疗前后急性肝衰竭患者评估价值
- 2022年
- 目的探讨人工肝治疗前后急性肝衰竭患者肝功能变化及Gd-EOB-DTPA增强MRI扫描肝实质的强化程度。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就诊的急性肝衰竭患者18例,所有患者于人工肝治疗前、治疗后1、3、7 d进行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国际标准化值INR指标检测,并分别于治疗前、后对Gd-EOB-DTPA增强MRI扫描高、低信号值强度进行测定。结果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后(1、3、7 d)AST、ALT、TBiL均呈逐渐下降趋势(P<0.01),且AST、ALT、TBiL不同时点多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后1 d PLT、PTA均显著下降,治疗后3 d、7 d逐渐明显升高(P<0.01),且不同时间点多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INR仅稍微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后MRI增强扫描20 min低信号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人工肝治疗后MRI增强扫描20 min低信号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人工肝治疗后MRI增强前后低信号差值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结论Gd-EOB-DTPA增强MRI扫描对急性肝衰竭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肝细胞功能评估具有可行性。
- 王昊陈好刘志强黄建伟
- 关键词:急性肝功能衰竭GD-EOB-DTPA肝功能
- 难治性抑郁症与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比较难治性抑郁症患者与首次发作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损害差异。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重性抑郁障碍患者80例,其中难治性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组)和首次发作抑郁症(首发抑郁组)患者各40例,另选取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采用汉密尔顿抑郁评定量表(17项,HAMD-17)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用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执行能力;数字广度测验评估注意力;霍普金斯词语学习测验修订版(HVLT-R)评估记忆力。对首发抑郁症组连续药物治疗6个月后,再次行临床评估和认知功能测试。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首发抑郁组和难治性抑郁组连线测验时间升高,而数字广度测验、色词测验和HVLT-R评分降低(P<0.05)。首发抑郁组连线测验时间、HAMD-17评分较难治性抑郁组降低(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发抑郁组治疗后连线测验时间和HAMD-1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而数字广度评分、色词测验-单词、色词测验-色词和HVLT-R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认知功能明显改善。结论难治性抑郁症和首发抑郁症患者均有明显的认知功能损害,但两者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差别。
- 简炜颖关力杰黄建伟苏婵
- 关键词:抑郁症难治性抑郁症首发抑郁症
- MRI大脑特征分析在诊断老年痴呆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大脑特征分析在诊断老年痴呆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治疗老年痴呆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其中包括血管性痴呆20例,阿尔茨海默氏病20例),选取同期4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磁共振成像检测,比较两组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结果研究组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均小于对照组,且钩间距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茨海默氏病患者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较小于对照组,且钩间距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与血管性痴呆患者大脑左侧、右侧海马体积和钩间距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老年痴呆诊断中分析患者MRI大脑特征可鉴别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氏病,为临床诊断老年痴呆症提供可靠依据。
- 黄建伟邹文锦陈锦佳范敏珍刘文滔
- 关键词:老年痴呆
-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索高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患者潜在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
- 2022年
- 目的:探索对高危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可能的发病机理和潜在治疗靶点。方法:从GEO数据下载PBC患者基因表达文件,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高危PBC患者差异表达基因(DEGs)。运用R语言进行差异表达基因和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交集基因的筛选,对其进行功能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PPI),并使用cytoscape进行网络可视化,用MCC法筛选出排名前10的关键基因。结果:与健康对照和低风险组相比,高危PBC患者共鉴定出44个上调及54个下调DEGs。通过GO分析发现高危PBC患者中存在多种免疫途径异常应答,包括白细胞增殖、B细胞活化、T细胞活化和补体激活等。排名前10的关键基因中,上调DEGs分别为CD44、CD34、CTLA4、ITGA4、CD24、THY1、MAPK3、VEGFC、PDGFRB、ITGB4,下调DEGs分别为C3、C4B、CFP、MBL2、C1R、C1S、C5、C9、C8B、C6,这些关键基因分别与T细胞活化、白细胞增殖及补体激活途径相关。结论:高危PBC患者存在多种免疫途径的异常应答,上述关键基因可能是潜在的治疗靶点,同时靶向补体成分可能是PBC治疗的选择之一。
- 龙林竞刘丽玉曲红光黄建伟
- 关键词:高危生物信息学发病机制治疗靶点
- 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的神经影像和脑血流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大脑中动脉(MCA)主干闭塞患者的神经影像和脑血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MCA主干闭塞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70例患者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检查,记录患者颅内情况,如有无脑梗死、梗死病灶面积和类型等信息。同时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器检测患者颅内血流动力学信息并详细记录检测结果。结果70例患者中23例为腔隙性脑梗死;40例为分水岭梗死;2例为多发性梗死;5例患者无异常。有10例出现头痛、头晕症状,37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和语言障碍。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显示,在MCA深度范围为35~60mm时,共有62例显示低流速信号,8例显示正常信号;在闭塞侧A1段64例患者显示流速增加,6例患者显示流速正常;在闭塞侧P1和P2段55例患者显示流速增加,15例患者显示流速正常。结论综合使用头颅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可以提高临床诊断MCA主干闭塞的准确性,为治疗提供更为客观的依据。
- 邹文锦李新春黄癸卯陈俊浩杜碧茵黄建伟林泰锋刘莎余灵光
-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
- 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模式人工肝治疗对血小板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比较双重血浆分子吸附系统(double plasma molecular absorb system,DPMAS)模式和传统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模式人工肝治疗对患者血小板的影响,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对此类血小板下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1月入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15例DPMAS模式人工肝患者,纳入DPMAS组,另选择同期、年龄匹配(±5岁)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接受PE的患者15例纳入PE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人工肝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如乏力、黄疸、少尿、水肿等)是否改善,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常规(特别是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指标,记录患者治疗期间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使用情况以及血小板的输注量。结果:DPMAS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率为86.67%,高于P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90 d内转归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白细胞、血红蛋白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PMAS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显著低于治疗后PE组(P<0.05)。治疗后PE组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DPMAS组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水平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PMAS组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平均约(8.2±3.1)支,住院期间输注血小板(1.5±0.3)IU,DMPAS组患者输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后血小板明显上升。结论:与PE模式相比,DPMAS人工肝模式可降低患者血小板水平,应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可刺激患者血小板再生,提高血小板水平,从而降低因血小板低下而发生的出血风险。
- 贾金凤梁菲黄建伟王昊韩璞青
- 关键词:人工肝血小板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