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新国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哲学宗教

主题

  • 3篇形而上学
  • 2篇张载哲学
  • 2篇哲学
  • 2篇正义
  • 2篇昨日
  • 2篇析论
  • 2篇考释
  • 1篇道德
  • 1篇道德法则
  • 1篇道德哲学
  • 1篇道理
  • 1篇道言
  • 1篇形而上学基础
  • 1篇之学
  • 1篇儒佛
  • 1篇儒佛之辨
  • 1篇儒者
  • 1篇善良意志
  • 1篇社会自由
  • 1篇年谱

机构

  • 8篇清华大学

作者

  • 8篇张新国

传媒

  • 1篇中州学刊
  • 1篇道德与文明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哲学分析
  • 1篇原道
  • 1篇朱子学刊

年份

  • 1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二程遗书》“昨日之会”考释
2014年
近年来,学界越来越重视对于二程语录的划分,即根据其门人记录、年谱考异以及思想特性等加以勘验。这是二程哲学思想深入研究的需要和表现,也是中国哲学史学术研究的内在逻辑。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1'知人论世'本身就是一种准确把握具体哲学家思想实质的方法。王阳明说:'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2此论即谓史事所以承载道理。冯友兰先生说:'欲看中国哲学进步之迹.
张新国
关键词:道言谓之年谱道理
《二程遗书》“昨日之会”节考释被引量:1
2015年
二程遗书;昨日之会;程颢;韩维;
张新国
关键词:儒佛之辨
重建“儒者之学”——朱子《大学》补传成说及对各家格物论的批评
2016年
在外部文化环境和内部观念逻辑的双重作用下,宋代儒学在既有思想基础上进行重整。这一过程虽始于宋初,但从实质上说至朱熹才得以完成。朱子对于前人和时贤在新儒学建构中的贡献予以一定肯定的同时,也给予了深刻的理论批评。这一点在朱子补传《大学》中得以集中展现。考察文献可见,朱子于此文本曾反复斟酌,以求既接续儒学精神源头,又能在更宏阔而精微的层次上重塑新儒学,最终建构出明体达用的新儒学体系。至此,儒学发展具有了新的理论基点。
张新国
张载哲学的“象”观念析论
2015年
宋代理学家张载对其诸多哲学概念的使用极其谨慎,他对这些传统哲学观念的诠释是在自己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的。"象"在张载哲学中处于其从形而上学到人性论和社会政治学说的枢纽的重要地位,指的是太虚气化流行之本体进入人的语言领域所表征的形象及其气势和动向,而非如有的学者所认为的内外相隔的"物象"与"心象"。其理论内涵集中彰显了张载哲学的思想特色和理论贡献。"象"观念的正确揭示对于理解其"虚空即气"等基础理论命题至关重要,尤其有助于揭示其立于道德认知结构上的实践意义。
张新国
关键词:形而上学
正义与美德——道德哲学的结构及其内在张力
2014年
正义与美德是西方道德哲学的核心观念,从更广的视域看,二者也构成中国传统道德哲学的逻辑基础。质言之,正义与美德各自具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意义形式和逻辑面向,标示了两种截然不同、有时竟相互抵牾的道德规范模式。近年来,尤其是随着规范伦理学在现代人类社会普遍注重法制建设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的迅速发展,有两个问题越来越突出,即规范伦理学由于过度追求自身形式的精密化而逐渐减蚀其合理性内核和基础;再者,美德伦理学因过度诉求善良意志的纯粹性而拒绝随社会实践的发展将自身现实化或曰显像化,从而造成正义与美德体用殊绝,亦即二者结构的严重失衡及其内在逻辑张力的断裂。道德主体行动判断力和价值观的减弱亦可在这一背景下解释。
张新国
关键词:正义美德道德法则善良意志
真实的自由如何可能——霍耐特自由观及其意义
2015年
西方自由论史从一开始就具有其社会性内涵,但是这种社会性内涵往往只是作为理论背景隐含在理性哲学的幕后。霍耐特秉持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的大旗,主张从社会性入手,将自由从传统形而上学玄思中解放出来。霍耐特自由观的理论基础可以从其对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承认"理论的继承与批判中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特质可以通过其民主公众性的规范性重构得到揭示,其自由观的理论意义可以通过阐释其主张自由从心灵向社会的回归得到揭示。
张新国
关键词:社会自由正义
张载哲学的“名”观念析论被引量:2
2015年
张载依据《易传》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张载哲学关于"名"的观念也是对于《易传》中"名"等相关概念和命题的继承和发展。以"先识造化"为宗旨,张载繁复的哲学概念之间实具有内在的贯通性。"名"在张载哲学具体语境中具有不同的指称和意蕴。更重要的是,特定语境中"名"与其它概念尤其是"象"、"意"、"道"的内在关系的清晰揭示,有助于对张载基础理论命题,尤其是其形而上学的丰富内涵的正确理解。
张新国
关键词:形而上学
伦理启蒙的形而上学基础
2015年
启蒙作为本源于西方文明的哲学思潮与社会运动,具有普遍性的精神价值。这一普遍性价值在方法论和伦理学向度上的表征最为明显。这一点在近代中国对于启蒙思想的引进和诠释上表现尤甚。相对于西方文明宗教启蒙作为主要论域,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以伦理为中心,内在地要求伦理启蒙作为中国近代启蒙的民族文化特性。虽然近代中国启蒙先行者注意到在方法论和伦理学层面阐扬启蒙的普遍价值,但由于特定历史阶段对富强与主权的强劲要求,作为伦理启蒙的形而上学基础,个体主义被浓墨重彩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涂抹得难以辨认。从地域性和时代性文化中抽离出来的普遍性启蒙精神,被中国人自身文化的地域性和时代性禁闭起来。
张新国
关键词:个体主义自由主义形而上学基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