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敏
- 作品数:32 被引量:25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灌溉设备、设置于河流中与灌溉设备连接的潜水泵,灌溉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河流中的一级净化单元、位于潜水泵与灌溉设备之间的二级净化单元及喷气单元,一...
- 王光伟杨艳敏王仕琴韩淑敏李会龙周新尧
- 文献传递
- 基于COTTON2K的华北平原和新疆2个棉区棉花耗水特征比较被引量:6
- 2012年
- 利用校正过的棉花模拟模型COTTON2K对华北平原和新疆的棉花生产和耗水进行了模拟,分析2个地区棉花的耗水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石河子地区在水分充分供给条件下石河子的耗水量为655 mm,而禹城的耗水量为541 mm;石河子的平均产量几乎为禹城的2倍;同时分析了2个站点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以及不同生育期耗水规律和降雨的同期性,结果表明禹城的降雨能满足棉花80%的需水量,灌溉时期主要集中在苗期和蕾期;石河子的降雨仅能满足棉花需水的21%;另外,石河子的水分利用效率大于禹城,但是新疆的棉花生产基本依靠灌溉,成本较高。
- 杨艳敏欧阳竹王淑芬
- 关键词:棉花耗水华北平原
- 棉花在不同整枝方式下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在两年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探讨了棉花整枝打顶和简化栽培措施下生长发育的区别。供试的两个棉花品种为中晚熟品种冀668和中早熟品种中棉30。结果表明,整枝打顶处理下的棉株的株高、主茎茎节、叶面积指数和蕾数都低于对照。然而脱落果节数的减少使得整枝打顶处理的有效铃数却增加了。整枝打顶处理总干物质量减少,但是生殖器官干物质量的比例却增加了。产量组成分析表明,整枝打顶处理的总铃数增加,单铃质量和衣分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别。两个品种在不同处理间的表现趋势一致,但是中熟品种比中早熟品种的趋势更明显。
- 杨艳敏欧阳竹王淑芬
- 关键词:棉花生长发育干物质分配
- 棉花“双种双层”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光在冠层中分布的研究被引量:5
- 2004年
- 为棉花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对棉花"双种双层"冠层结构的光效作用进行了研究。合理的冠层结构对棉花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双种双层"是一种利用合理的冠层结构达到高光效利用的棉花栽培技术。它是利用两个具有不同冠层结构的品种及对不同的品种施用不同的农业措施而在田间形成"双层",以达到通风透光实现高产的目的。通过对光在冠层中的分布分析发现,在封垄以前,"双种双层"冠层内的光照强度低于对照;随着冠层的逐步建成,到生长季节的中期,"双种双层"冠层内的光照强度在大部分时间和层次大于对照;到生长季节的后期,冠层结构完全形成以后,"双种双层"冠层内部的光强大于对照的趋势十分明显。同时"双种双层"中的风速大于对照,CO2浓度略高于对照。
- 杨艳敏刘小京孙家灵欧阳竹
- 关键词:棉花高光效冠层结构
- 河北平原盐渍化类型区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研究
- 刘小京龚金港张秀梅李伟强李存桢孙家灵杨艳敏刘春雨段德玉乔海龙黄玮张保海赵玉枝陈志德吴宝国
- 该项目通过对该区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提出了脱盐区增加投入提高粮食基础上,壮大发展棉花和枣产业;在轻、中度盐渍区构建农、林、果、草的四元种植结构;在滨海平原盐渍化区重点发展盐生农业产业的农业发展梯级模式和对...
- 关键词:
- 关键词:农业优势产业
- 一种用于农田的智能灌溉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农田的智能灌溉系统,属于农用设备技术领域,灌溉系统包括抽水泵及输水管道,还包括密闭壳体、以及设置在密闭壳体内的排污电机,排污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抽水管,抽水管的进口端延伸到密闭壳体外部且水平设置,抽水...
- 杨艳敏王光伟王仕琴韩淑敏李会龙周新尧
- 文献传递
- 华北平原灌溉需水量时空分布及驱动因素被引量:30
- 2011年
- 采用华北平原14个气象站点2002年—2007年的降水资料、76个站点的0—80cm厚度的土壤参数以及ETWatch系统计算的蒸散发量数据,运用水分平衡原理计算了灌溉需水量的空间分布;利用相关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研究区灌溉需水量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从山前平原到滨海平原,多年平均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82mm(36.1×108m3)、238mm(37.2×108m3)和172mm(9.3×108m3),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降雨量、小麦和蔬菜种植面积是影响灌溉需水量的主要驱动因子,降雨量多的年份灌溉需水量显著减少,小麦和蔬菜种植面积较多的区域灌溉需水量较高,而棉花和大豆种植面积较大的区域灌溉需水量较少。
- 马林杨艳敏杨永辉肖登攀毕少杰
- 关键词:华北平原蒸散发灌溉需水量
- 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河流进行的农田节水灌溉系统,属于农田灌溉技术领域,包括控制器、灌溉设备、设置于河流中与灌溉设备连接的潜水泵,灌溉系统还包括设置于河流中的一级净化单元、位于潜水泵与灌溉设备之间的二级净化单元及喷气单元,一...
- 王光伟杨艳敏王仕琴韩淑敏李会龙周新尧
- 文献传递
- 气候变化对干旱区作物生产和耗水的影响
- 本研究利用作物模型APSIM-OzCot和Apsim-Maize模拟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中国干旱地区主要作物棉花生产和耗水的变化。为了解决在未来气候情景下,适宜作物生长的时间延长而实际发育时期缩短的矛盾,改用热量充沛地区...
- 杨艳敏杨永辉韩淑敏Ian MacadamDe Li Liu
- 关键词:气候变化GCMAPSIM水分利用
- 文献传递
- 海河流域水资源演变与驱动机制被引量:10
- 2018年
- 海河流域含京津冀及周边三省,是我国水资源短缺和用水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团队围绕不断加剧的水资源短缺,研究了流域水资源演变的关键驱动机制:山区径流变化、农业需水和虚拟水外输,分析了流域水资源演变的主要原因,并对未来的可能调控提出了建议。研究首先选取海河流域的八大山区子流域,分析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径流变化,确认70年代开始山区来水逐渐减少,径流减少的关键时期是1978—1985年,推断农业用水增加是径流减少的核心驱动因素;其次,基于作物模型、作物系数法和遥感等手段,量化了海河平原农业用水的时空格局和区域水量平衡,通过对比农业耗水量、地下水水位变化和南水北调中线供水量,确立了山前平原区南水北调实施后为实现水量平衡需控制用水的进一步扩大、低平原区仍然亏缺的未来水资源态势;最后,通过粮食贸易的虚拟水分析,指出本地区外输虚拟水达90亿m^3,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减缓虚拟水外输或输入一定虚拟水是缓解区域水资源压力的可选方案。
- 杨永辉任丹丹杨艳敏田菲胡玉昆韩淑敏
- 关键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虚拟水粮食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