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侠
-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47例ALT小于2倍正常上限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了解ALT小于2倍正常值(ULN)CHB患者的肝脏病理特点,分析其与性别、年龄、病程、血清HBe Ag状态、肝组织HBs Ag和HBc Ag的表达、ALT及HBV 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147例ALT<2 ULN的CHB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患者均行肝组织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HBs Ag和HBc Ag表达。结果本研究纳入147例ALT<2 ULN的CHB患者中,肝组织中重度炎症以上(≥G2)者115例(78.2%),肝组织中重度纤维化以上(≥S2)者80例(54.4%),其中S4者3例(2.1%)。不同性别、血清HBe Ag状态、肝组织HBs Ag和HBc Ag表达患者之间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无显著差异(P均>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肝脏炎症分级与纤维化程度和年龄呈正相关(rs=0.566、0.185,P均<0.05),与病程、ALT及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肝脏纤维化分期与年龄、ALT水平呈正相关(rs=0.317、0.227,P均<0.05),与病程、HBV DN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改变,对于ALT<2 ULN,尤其年龄较大的患者,应尽早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对研究判断病情、指导抗病毒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 万和荷张国梁刘丽丽侯勇刘永华杨小军李艳王金萍窦红漫张子侠
- 关键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病理学年龄因素
- 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5年
-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是一种人类肠道病毒,其感染所致的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的传染病,特别是重症感染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neurogenic pulmonary edema,NPE)者,因其具有病势急、病情重、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而引起广泛关注。现就EV71型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 张子侠张国梁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NPE
-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PD-1表达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表达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
方法:100例患者均行肝穿活检...
- 张国梁张子侠万和荷刘丽丽侯勇刘永华杨小军李艳王金萍窦红漫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免疫组化法
- 文献传递
- 手足口病普通型2790例临床特征及不同疗法队列研究
-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普通型2790例患儿的临床特征及不同疗法治疗手足口病普通型的临床队列研究,观察中医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03月01日至2012年03月31日在安徽省中医院等共21家医院病房和门诊就诊的符...
- 张子侠
- 关键词:不同疗法队列研究
- 中药灌肠法在手足口病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多发于3岁以下婴幼儿的常见传染病,其中最主要病原体是柯萨奇A组16(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祖国医学并没有手足口病的记载,现代中医学者认为本病属中医"温病"、"戾气"范畴,是外感时行之邪,内有湿热炽盛,内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传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手足口病在全国各地呈现出不同程度流行,中医药治疗手足口病临床研究逐渐增加,除了采用传统的中药内服、中成药静脉注射剂、中医点灸等方法治疗外,有不少学者针对发病患儿年龄小,服药困难等特点采用中药灌肠方法治疗手足口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有关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 张子侠张国梁
- 关键词:中药灌肠手足口病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表达与肝脏病理及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组织中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th-1,PD-1)的表达与肝脏病理及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0例CHB患者均行肝组织穿刺术检查以明确肝组织病理分级和分期,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肝组织中PD-1的表达,以同期住院的5例肝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并对100例患者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肝组织中PD-1表达与肝脏病理及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CHB轻度、CHB中度、CHB重度各组患者肝内PD-1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表达强度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26(P〈0.001)和0.822(P〈0.001)。不同炎症、纤维化程度患者PD-1表达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分级、分期:肝郁脾虚型和湿热中阻型患者分布主要以G1-G2、S0-S2为主,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瘀血阻络型的分布以G3-G4、S3-S4为主,与肝郁脾虚型、湿热中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PD-1表达具有差异,瘀血阻络型最高,肝郁脾虚型最低;肝郁脾虚型与瘀血阻络型、湿热中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偏实证组显著高于偏虚证组(P〈0.05)。结论:PD-1在不同病情程度CHB患者肝组织中表达水平不同,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与CHB病情及慢性化机制有着密切关系,与不同中医证型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检测肝脏内PD-1表达可为临床治疗、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一个新的方法与策略。
- 张国梁万和荷刘丽丽侯勇刘永华杨小军李艳王金萍窦红漫张子侠
- 关键词:免疫组化法中医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