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伟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福州市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干细胞
  • 3篇趋化
  • 3篇细胞
  • 3篇细胞衍生
  • 3篇基质
  • 3篇基质细胞
  • 3篇基质细胞衍生...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折
  • 3篇充质干细胞
  • 2篇基质细胞衍生...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骨修复
  • 2篇BMSCS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机构

  • 4篇福州市第二医...
  • 3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江西医学院

作者

  • 6篇陈伟
  • 3篇徐皓
  • 3篇陈建梅
  • 1篇刘伯龄
  • 1篇梁珪清
  • 1篇姚晓东
  • 1篇陈其勇
  • 1篇李照辉
  • 1篇汪炜

传媒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趋化及骨修复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作用被引量:2
2012年
背景:骨折愈合与聚集在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密切相关,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增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趋化功能。目的:采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骨髓嵌合体小鼠,制作左胫骨骨折模型,观察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对骨髓间充质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及其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小鼠C57BL的骨髓内分离培养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将经X射线照射后携带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雄性小鼠的骨髓非贴壁细胞联合移植,最后建立起稳定的骨髓嵌合型小鼠模型,再建立左胫骨骨折模型。建模后分别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干预,并设置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建模后第1,3,7,14天各相应时相点骨折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建模后第14,21天各相应时相点的骨痂量,建模后第28天抗折力,均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对照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P<0.05);在建模后第28天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组骨痂量减少(P<0.05),骨小梁融合成片,部分骨髓腔再通,对照组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抗体组髓腔未通。证实,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折端迁移,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陈伟陈建梅张宪郁姚晓东徐皓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绿色荧光蛋白干细胞因子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BMSCs定向趋化及骨修复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1,SDF-1/)在BMSCs向骨折部位定向迁移及骨折修复过程的作用,为将来通过调控BMSCs的定向迁移来促进骨折愈合提供依据。 方法:...
陈伟
关键词: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骨折愈合间充质干细胞
文献传递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刘伯龄梁珪清陈伟陈其勇李照辉刘少强王华峰
术前新辅助化疗在中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短期效果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分析研究术前新辅助化疗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中的短期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的中晚期低位直肠癌患者75例,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腹腔镜手术)和观察组38例(术前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比较治疗效果、肿瘤标志物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78.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0.81%)和观察组(2.63%)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EA、CA199、CA724、CA242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保肛率(81.08%)低于观察组(9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肿瘤标志物水平,且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保肛率。
陈伟
关键词:新辅助化疗中晚期低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骨折微环境中的相关趋化因子被引量:4
2013年
背景: 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依赖于损伤局部表达趋化因子与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相互作用。然而,哪些趋化因子在介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骨折部位定向迁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目的: 对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示踪,观察其在骨修复中的作用;检测并筛选出骨折微环境中表达量高且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规律相关的因子。方法: 建立C57BL/6小鼠荧光/普通骨髓嵌合体,利用嵌合体动物模型制造胫骨骨折模型,在不同时相点检测骨折部位组织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的比例、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占全部成骨细胞的比例,判断来源于骨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折修复中的作用;利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骨折部位不同时相点趋化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 骨折局部绿色荧光蛋白阳性细胞占所有细胞比例在术后1,5,14d分别为(3.011±0.911)%,(9.031±0.145)%,(12.064±0.145)%;来源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细胞占全部成骨细胞的50%以上;骨折后各时相点微环境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集落刺激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间质金属蛋白酶9有不同程度的表达,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无明显表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的表达量相对最高。经相关分析认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在骨折微环境中的表达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规律具有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骨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参与骨折修复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定向趋化并参与骨组织的修复。
张宪彧汪炜陈伟陈建梅徐皓
关键词: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折趋化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内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迁移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07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f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当前骨折修复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种子细胞。国内外对骨折修复的研究,主要是利用BMSCs能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特性。通过向骨折部位注射.或通过组织工程方法将BMSCs引入损伤局部,这些研究均从各个方面进一步证明了BMSCs在骨骼修复中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陈伟陈建梅徐皓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源性BMSCS组织工程方法骨折修复种子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