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霞

作品数:11 被引量:116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卒中
  • 6篇脑卒中
  • 5篇调神
  • 5篇针刺
  • 5篇通督调神
  • 4篇卒中后
  • 3篇针法
  • 3篇通督调神针法
  • 3篇脑卒中后
  • 2篇蛋白
  • 2篇递质
  • 2篇抑郁
  • 2篇肢体
  • 2篇肢体功能
  • 2篇中风
  • 2篇中风后
  • 2篇神经递质
  • 2篇缺血
  • 2篇脑卒中后抑郁
  • 2篇康复

机构

  • 1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皖南医学院

作者

  • 11篇李佩芳
  • 11篇刘霞
  • 9篇王涛
  • 9篇浦芳
  • 7篇罗春梅
  • 7篇吴杰
  • 5篇孙培养
  • 4篇刘辉
  • 2篇储浩然
  • 2篇刘睿
  • 2篇张道宗
  • 1篇丁义侠
  • 1篇李梦
  • 1篇吴子建
  • 1篇郑为秀
  • 1篇王颖
  • 1篇刘艳
  • 1篇徐国勇
  • 1篇余爽

传媒

  • 2篇中医药临床杂...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针灸临床杂志
  • 1篇中国针灸
  • 1篇陕西中医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年份

  • 4篇2024
  • 3篇2021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Trx1/TXNIP通路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改善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凋亡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激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Trx1,抑制海马凋亡作用机制研究。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待缺血2 h后,退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假手术组大鼠仅分离颈总动脉后2 h缝合即可,采用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判断大鼠是否成模。成模后电针组选取百会、大椎进行治疗,疗程7 d。治疗结束后收集大脑,TTC染色计算脑梗死面积,qPCR检测大鼠Trx1、TXNIP、Caspase3、Bcl2、Bax基因表达,Elisa检测大鼠海马组织ROS表达,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凋亡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的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5);qPCR结果显示,Trx1、Bcl2 mRNA表达显著降低,TXNIP、Caspase3、Bax 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ROS含量显著增高(P<0.05),海马组织凋亡程度显著增加。通督调神针法可以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行为学评分、大脑梗死面积及海马凋亡程度,增加Trx1、Bcl2 mRNA表达,降低TXNIP、Caspase3、Bax mRNA表达,降低ROS含量。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可能通过激活Trx1,抑制TXNIP诱导的凋亡反应,从而发挥缺血再灌注损伤之后大脑保护作用。
王涛吴子建李佩芳李梦韩永升刘琨张道宗吴杰刘辉刘霞
关键词:通督调神缺血再灌注电针凋亡
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对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被引量:68
2015年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结合百忧解与单纯百忧解相比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起效时间和总体疗效差异。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干预组(针药组)33例和对照组(药物组)30例。药物组予以口服百忧解20mg,每日1次,早上7:00服药,连续服药4周;针药组在口服百忧解基础上予以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取督脉穴百会、风府、神庭、水沟、大椎、神道为主穴,每日1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时运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MESS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BI)进行评分,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2周时,针药组HAMD评分、MESSS评分显著下降,BI评分显著上升(均P<0.01),而药物组各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时,两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显著下降,BI评分均显著上升(均P<0.01);治疗2周、4周时,针药组HAMD评分、MESSS评分均低于药物组,BI评分均高于药物组(P<0.01,P<0.05)。针药组抗抑郁总有效率97.0%(32/33)、神经功能缺损总有效率90.9%(30/3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总有效率97.0%(32/33),均优于药物组的80.0%(24/30)、80.0%(24/30)、83.3%(25/30,均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能缩短抗抑郁药物治疗PSD的起效时间,且能提高总体疗效,从而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依从性。
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王涛浦芳吴杰刘霞罗春梅刘艳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通督调神针刺疗法起效时间随机对照试验
通督调神针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13年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健康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月龄7—8月,体重250~300g,经1周适应性喂养后行OPEN—FIELD行为学评分筛选,保留评分相近48只用于实验,电脑随机数字法产生12只作为正常组,其余采用单侧颈总动脉不全结扎引起局灶性缺血合并慢性应激结合孤养复制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再次筛选并保留PSD大鼠24只,电脑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针刺组和模型组,每组12只。正常组常规饲养,不予任何治疗。针刺组予以针刺百会、水沟、神庭、大椎穴,每日针刺一次,每次40min,20min行针一次,每周6次,连续治疗4周。模型组不予任何治疗。3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完成时、治疗4周时运用ZeaLanga神经行为学评分及蔗糖水消耗实验、敞箱实验进行行为学测定,同时采用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的含量。结果:造模完成时,模型组和针刺组蔗糖水饮用量、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均较正常组降低,ZeaLa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4周时,与正常组和针刺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蔗糖水饮用量、水平及垂直运动得分、血浆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均降低,ZeaLanga神经行为学评分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正常组与针刺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可以改善PSD模型大鼠的行为,提高其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提示通督调神针法治疗PSD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
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王涛浦芳吴杰刘霞丁义侠
关键词:脑卒中后抑郁通督调神神经递质
针刺督脉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于入组时、3周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估上肢功能,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unctional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FCA)中自我照料能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给予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给予康复训练。疗程3周。结果:入组时2组患者FMA和FCA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FMA和FCA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督脉配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
王涛李佩芳浦芳孙培养吴杰刘霞罗春梅
关键词:脑卒中针刺督脉上肢功能
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治疗卒中后平衡障碍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3例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n=41)采取常规平衡训练联合毫针针刺治疗,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耳穴埋豆治疗,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情况、脑血流动力学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2组治疗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得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erg平衡量表、Fugl-Meyer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情况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Holden步行能力分级未见显著差异(P>0.05);2组动脉血流最大峰值(Vs)、平均流速(Vm)均高于治疗前,血管阻力指数(RI)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R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疼痛、肠胃不适、头晕等不良反应。结论耳穴压丸联合普通针刺法有助于加快卒中后平衡障碍患者平衡功能恢复,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刘霞李佩芳王涛浦芳刘辉罗春梅
关键词:耳穴压丸针刺脑卒中
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患者脑血流、多导睡眠图指标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对缺血性脑卒中(CIS)后失眠患者脑血流、多导睡眠图指标以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7月期间我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CIS后失眠患者9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艾司唑仑片治疗)47例和研究组(通督调神针法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48例。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多导睡眠图相关指标[觉醒时长(WASO)、睡眠潜伏时长(SOL)和睡眠总时长(TST)]、血清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总分、PSQI、AIS评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治疗后,两组WASO、SOL、NE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TST、5-HIAA、5-HT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治疗后,两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脑血流速度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同时间点(P<0.05)。结论:CIS后失眠患者采用通督调神针法和艾司唑仑片联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改善脑血流和神经递质水平分泌。
刘霞浦芳刘辉郎秋雯李佩芳
关键词:通督调神针法艾司唑仑片脑血流多导睡眠图神经递质
基于临床案例的Seminar教学法在中医院脑病科本科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案例的seminar教学法对中医院脑病科本科生教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60名,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基于临床案例的Seminar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常规的教学法,采用统一的标准化试题进行测试。比较两组之间的成绩。结果标准试题评分中显示,观察组成绩(93.60±2.90)分高于对照组对应成绩(83.93±2.80)分,(P<0.01)。试题评分结构中显示,观察组基础知识(78.60±1.83)分与对照组对应成绩(78.40±2.06)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临床病例分析成绩(14.73±2.13)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3±2.27)分,(P<0.01)。结论基于临床案例的Seminar教学法对提升脑病科本科生的临床教学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有效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成绩及临床案例分析的能力,有助于解决实际临床问题,全面提升学生学习临床知识的效率。
王涛刘琨李佩芳张友贵郑为秀浦芳吴杰刘霞徐国勇罗春梅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临床教学
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的7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基础治疗+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干预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肌力状况、肢体功能、步行情况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Lovett肌力评分、简式Fugl-Meyer量表(FMA)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 MWT)和Barthel指数量表(BI)]。最后统计2组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呈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Lovett肌力评分、FMA评分、10 MWT和BI评分均有增加趋势(P<0.05),且研究组增加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SF-36量表的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活力(VT)、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生理机能(PF)、社会功能(SF)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奄包联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确切,能改善肌力、肢体功能,步行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提高。
朱崎李佩芳张慧慧刘霞范秀敏
关键词:中风后偏瘫补阳还五汤肢体功能生活质量
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共67例,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常规治疗加通督调神针刺)和试验组(3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夹脊穴),两组均治疗4周。治疗后通过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定量表(FMB)、Barthel指数分级法(MBI)、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分别评估患者平衡功能、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步行功能,同时观察生化指标D-二聚体(DD)、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并评价整体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BBS、FMB、MBI及FAC得分分别为(41.56±7.01)、(13.22±1.62)、(70.13±6.92)、(3.84±1.07)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Hcy、DD、hs-CRP水平分别为(15.42±3.22)μmol/L、(372.46±39.58)μg/L、(5.61±1.03)mg/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97%,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夹脊穴联合通督调神针刺能有效治疗中风后平衡障碍,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日常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改善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
罗春梅李佩芳刘霞王涛浦芳刘睿
关键词:中风夹脊穴通督调神针刺超敏C反应蛋白BARTHEL指数
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应用效果研究被引量:18
2021年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将2015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进行针刺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MAS)、中风痉挛性偏瘫基于患者报告的结局(PRO)、Barthel指数(BI)、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FMA评分、BBS评分、FIM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上肢MAS评分、下肢M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RO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理机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总体健康等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治疗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肢体整体功能,提高偏侧肌力,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现实临床意义。
王涛刘琨李佩芳孙培养吴杰刘辉浦芳刘霞罗春梅刘睿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针刺康复治疗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