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莉 作品数:35 被引量:184 H指数:7 供职机构: 昆明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基于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碘浓度相关定量参数值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双源CT双能量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的甲状腺结节患者78例[112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43例(64个)、恶性结节35例(48个)],经双能量软件处理得到碘图,测量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碘图正常甲状腺碘浓度(IC甲状腺)、甲状腺内结节碘浓度(IC病灶)、同时相颈动脉碘浓度(IC颈动脉)内碘浓度值,计算正常甲状腺与甲状腺结节内碘浓度差异值(ICD)、碘浓度差异值比(ICDNR)、标准化碘浓度比(NIC),良恶性结节间各参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t'检验,将3期参数绘制ROE曲线,分析ICD、ICDNR、NIC、IC病灶的诊断效能。结果平扫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1.04±0.95、(2.20±1.82)mg/ml、(-0.04±1.65)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04±0.41、(0.35±0.97)mg/ml、(2.19±0.55)mg/ml,恶性结节的ICDNR、ICD均大于良性结节(r值分别为6.63、6.39,P值均〈0.05),而恶性结节IC病灶小于良性结节(t=10.13,P〈0.05)。动脉期恶性结节ICDNR、ICD、IC病灶分别为0.39±0.29、(2.23±1.77)mg/ml、(3.81±1.50)mg/ml,良性结节分别为0.49±0.22、(2.97±1.91)mg/ml、(3.17±1.64)mg/ml,恶性结节ICDNR、ICD小于良性结节(t'=2.08,t=2.12;P值均〈0.05),恶性结节IC融大于良性结节(t=2.12,P〈0.05)。静脉期恶性结节和良性结节NIC分别为0.45±0.21、0.58±0.37,恶性结节小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平扫期ICDNR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为0.892,敏感度为83.3%,特异度为9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碘图定量参数值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大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陈泽谷 吴莉 陆琳 杨光关键词:甲状腺结节 碘浓度 血清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早期诊断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2018年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来源于胸膜的少见恶性肿瘤,具有早期不易诊断、恶性程度及病死率高、预后差等特点[1]。早期诊断、治疗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周期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石棉暴露是造成MPM发病的主要因素,潜伏期可长达20~40年[2],对高危人群早期筛查、诊断是业界努力的方向。影像学检查在MPM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但对高危人群早期诊断意义不大。目前研究认为血清可溶性间皮素相关蛋白(Soluble mesothelin-related proteins,SMRP)仅在间皮细胞中表达,在胸膜间皮瘤、卵巢癌、胰腺癌中存在高表达[2,5]。 江杰 何波 吴莉 谢晓洁 金文凤 韩丹关键词:恶性胸膜间皮瘤 血清可溶性 相关蛋白 间皮素 少见恶性肿瘤 高危人群 MRI误诊肝门部胆管结核1例 2020年 患者男性,47岁。2月前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腹胀、皮肤瘙痒,1周前尿液变成茶色,至当地医院就诊,检验结果示肝功异常,总胆红素升高达84.9u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显著。患者半年体重减轻6kg,精神、饮食欠佳,睡眠可,既往无特殊病史。 彭晓勇 吴莉 何波 石浩关键词:胆管癌 磁共振成像 CT及MRI诊断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及误诊原因分析 2017年 目的:通过分析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表现与病理对照,提高对颅内不典型转移瘤的认识,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45例的临床资料、CT及MRI图像表现,分析误诊情况。结果:45例不典型转移瘤诊断正确28例,诊断错误17例,诊断符合率62.2%,错误率37.8%。诊断错误17例,分别误诊为肿瘤病变11例(64.7%,11/17)、血管性病变4例(23.5%,4/17)、炎性病变2例(11.8%,2/17)。瘤周水肿在诊断正确组、误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单发不典型转移瘤误诊率较高,认识到其不典型CT及MRI表现,可降低误诊率,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江杰 吴莉 李俊 赵雯 韩丹关键词:颅内转移瘤 MRI 双能量CT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VI区小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双能量CT成像技术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颈部VI区小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且行双能量双期增强扫描的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119枚颈部Ⅵ区小淋巴结纳入研究,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Ⅵ区... 杨亚英 郑凌琳 李青青 吴莉 陆琳 李王慧 陈帅关键词:碘浓度 甲状腺乳头状癌 超顺磁性氧化铁和绿色荧光蛋白双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诱导类神经元样分化的生物学活性及MRI研究 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超顺磁性氧化铁(SPIO)及绿色荧光蛋白(GFP)双标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类神经元样分化的生物学活性及MRI信号强度fsI)变化特点。方法将GFP-BMSCs体外标记不同浓度SPIO(A~D组铁浓度分别为25、50、75、100μg/ml,E组未标SPIO为对照组),普鲁士蓝染色检测各组SPIO标记率,原子分光光度计测量铁含量,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率,PCR检测细胞周期;A~E组均将1×10^8个细胞置试管内行MRT2*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测量2个序列图像sI变化并进行比较,找出最佳成像浓度组与E组共同诱导类神经元样分化,72h行茜素红、骨钙素及尼氏、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染色、神经丝蛋白200染色,实时定量PCR检测β-Ⅲ微管蛋白ftub3)、巢蛋白(Nestin)、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微管相关蛋白2(MAP.2)、突触结合蛋白(Syt1)RNA表达量,比较两组细胞染色阳性率及RNA表达量,最终采用SWl分析SI差异。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两组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A~D组SPIO标记率为100%,A~E组细胞内铁含量分别为(14.36±7.61)、(21.73±3.42)、(30.54±8.73)、(33.65±9.62)、(2.31±0.32)pg/cell,A~D组均较E组高(F=3.852,P=0.003),C组与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267);CCK8实验4值D组最小(3.18±O.46);A~E组sI变化SWI序列均较T2*WI序列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WI序列SI变化C组(145.89±14.31)与D组(127.37±1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64),其余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C组SWI和T2*WISI衰减百分率分别为48.15%、69.34%。C、E2组诱导向类神经元样分化,非神经元细胞比例、尼氏染色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俨值均〉0.05)。tu 吴莉 赵卫 陈泽谷 何波 陆琳 赵娴 刘流关键词:充质干细胞 分子探针 疫情期间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探讨疫情期间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医学影像专业学生随机分为A组(53人),B组(54人),A组采用传统PPT互联网+线上授课,B组采用基于微课结合思维导图的互联网授课授课方法,课后测试包括客观测试、主观测试及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采用t检验两组各指标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B组客观测试的形成性考核(93.45±3.36)分,理论考核(95.76±2.13)分及总成绩(94.43±4.30)分;主观测试中的读片能力(34.82±2.91)分,岗位胜任力(27.64±2.08)分,均优于A组(P<0.05)。B组学生对课程形式(4.87±1.12)分,课程内容(4.94±1.32)分及提高岗位胜任力(4.53±1.38)分,满意度得分均高于A组(P<0.05)。结论基于思维导图结合微课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在影像专业理论课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医学影像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岗位胜任力。 吴莉 王昆华 何波 赵卫 谢晓洁 张振光 杨宇航 王瑞东 张丽芳关键词:思维导图 医学影像 自体内皮祖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体内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自体内皮祖细胞(EPCs)在体内、外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的能力。方法将兔自体外周血EPCs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按联合培养时细胞增殖率最大时配比(EPCs∶BMSCs=1∶2)体外培养(联合培养组),在体外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成骨相关细胞因子Osteonectin、Osteopotin、Col-1及成血管相关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于培养3、7、14d观察表达量的变化并与单纯EPCs及BMSCs组比较;将单纯EPCs、BMSCs及联合培养组的组织工程骨移植到兔四肢肌袋内,于移植后2、4、8周观察组织工程骨生长情况,同时制成组织切片行CD34、CD105、ZO-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光密度值,比较3组工程骨表达量变化。结果3、7、14dOsteonectin、Osteopotin、Col-1、VEGF各组表达均逐渐增高,其中联合培养组增高最明显,且各时间点表达量最高(P<0.01);2、4、8周兔四肢肌袋内的组织工程骨中联合培养组细胞复合的工程骨随时间延长成骨增加最明显,新生血管长入最多,免疫组织化学显示CD34、CD105、ZO-1表达最明显(P<0.01)。结论自体EPCs与BMSCs相互作用,在体内、体外均可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 吴莉 赵娴 柯腾飞 陈泽谷 陆林 魏韩笑 张承磊 刘流关键词:组织工程骨 CARE kV联合CARE Dose 4D技术降低颈部肿大淋巴结CT扫描的辐射剂量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探讨智能最佳管电压扫描(CARE kV)联合自动管电流调节(CARE Dose 4D)技术对降低颈部肿大淋巴结CT扫描辐射剂量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0例怀疑颈部淋巴结病变并行颈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患者按检查时间顺序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5例。A组同时开启CARE Dose 4D和CARE kV扫描,B组仅开启CARE Dose 4D扫描。分别比较平扫及动脉期2组图像质量[平均CT值、噪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主观评分]及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放射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有效电流(mAs)]。结果比较A、B 2组平扫及动脉期图像质量及CTDIVOL、有效m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P、ED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B组比较,A组ED平扫降低约26.17%,动脉期降低约4.96%。图像质量评分均在4分以上。结论颈部肿大淋巴结CT扫描时,联合应用CARE k V与CARE Dose 4D技术可得到优质图像,并能降低辐射剂量。 李青青 吴莉 江杰 康少磊 黄朵 杨亚英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成像 颈部肿大淋巴结 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 2021年 目的探讨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影像学特点与临床严重度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1日至2020年2月25日云南省经核酸检测确诊116例输入性COVID-19病例(年龄范围为5~84岁,男59例,女57例)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不同临床分型(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的差异。结果116例输入型患者中,不同年龄组间患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9,P=0.006),21~55岁患病率较高,占44.83%(55/116),51~70岁者患重症肺炎(6/42,14.29%)较21~50岁3/52(5.17%)高(P<0.05);发热/畏寒(70.8%)及呼吸道症状(58.4%)是新冠肺炎最常见首诊症状。本组病例从症状出现至第1次CT扫描时间平均为(4.17±1.12)d,时间越长,临床分型越重(F=2.688,P=0.049);不同临床分型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6,3.640,5.154,15.361,8.195,P均<0.05);重型、危重型淋巴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百分比较轻型与普通型明显降低(P<0.05)。116例共383个病灶,总累及范围平均评分为(4.17±2.12)分,普通型较危重型累及范围小(F=62.137,P=0.000);病灶多累及双侧肺,约占70/116(78.26%),下叶85/116(37.12%)较中叶70/116(30.13%)、上叶75/116(32.75%)多见(χ^(2)=10.190,P=0.021),胸膜下区87/229(57.24%)较肺门区29/229(19.08%)、肺中带36/229(23.68%)多见(χ^(2)=5.187,P=0.018);圆形、椭圆形病灶多见(χ^(2)=43.922,P=0.000),其中带状及盘状病变以重型、危重型患者多见(P<0.05);不同类型患者病变特点不同(χ^(2)=50.974,P=0.000),其中GGO内血管增粗发生率最高,约占19.58%。单纯GGO、PS、混合密度影、支气管充气征及晕征普通型较重型多见(P<0.05),GGO伴支气管壁增厚、纤维索条、支气管变形以重型、危重型多见(P<0.05);伴随病变中以胸膜增厚为最多见(χ^(2)=42.119,P=0.000)。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输入� 吴莉 杨云辉 张靖 杨章聪 苏宇 温勇坚 吴玉春 王鹏 李志鹏 赵卫 韩丹 王瑞东 何波关键词:影像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