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珍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省医学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流行性
  • 5篇流行性出血热
  • 5篇出血热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转移因...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流行性出血热...
  • 2篇免疫
  • 2篇抗体
  • 2篇病毒
  • 2篇出血热病毒
  • 1篇单克隆
  • 1篇单克隆抗体
  • 1篇毒株
  • 1篇荧光
  • 1篇荧光抗体
  • 1篇荧光抗体技术
  • 1篇诊断试剂
  • 1篇试剂

机构

  • 6篇安徽省医学科...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学院第...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6篇何浩
  • 6篇李永珍
  • 4篇倪大石
  • 4篇董朝阳
  • 3篇周宁
  • 2篇陈云华
  • 1篇黄湘虎
  • 1篇张安成
  • 1篇杨为松
  • 1篇陈学奎
  • 1篇孙志坚
  • 1篇白雪帆
  • 1篇徐海峰
  • 1篇余荣汉
  • 1篇刘丽华

传媒

  • 1篇安徽医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学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病毒学杂志

年份

  • 1篇2005
  • 1篇1998
  • 1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特异性转移因子双盲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1990年
作者应用特异性猪脾转移因子(S-TF)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早期患者33例,与正常猪脾转移因子治疗组31例和安慰剂组35例比较,S-TF可显著促进病情转轻(与安慰剂组比较转轻率从5.7%增至27.3%),提高越期率(自74.3%至93.9%),减轻外渗和出血,缩短低血压时间(自5.67±11.80h至0.75±2.00h),并可增强细胞免疫功能(PHA皮试阳转率从8.7%增至47.7%),抑制抗体生成反应(血清IgG从16.1×10~3mg/L降至14.0×10~3mg/L,IgM从2.6×10~3mg/L降至1.8×10~3mg/L),但是对肾脏功能和血小板的损伤无明显改善。
白雪帆徐海峰孙志坚黄湘虎杨颖潮高学中何浩李永珍杨为松唐季和倪大石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双盲法
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的流行性出血热诊断试剂的研制
何浩董朝阳陈去华李永珍戴长生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是以非放射性镧系元素(铕、钐、铽)为标记物的新型超微量免疫分析方法。研究采用DTPAA和DTTAEuNa两种螯合剂标记流行性出血热(EHF)单克隆抗体。经TRFIA与酶联法比较测定E...
关键词: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免疫分析诊断试剂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特异性转移因子的研制及疗效观察
1992年
正常人源转移因子治疗呼吸道疾患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为了提高疗效,我们以气管炎菌苗免疫正常猪,制成特异性转移因子,使受体被致敏的淋巴细胞对抗原的反应更具针对性.经两次临床考核,双盲对照人源转移因子对PEF、1∶2000 OT试验、LTR等指标检测,显示作用相似,但CD_8^+指标则差异显著(P<0.05).可能成为减轻或阻止其咳喘症状发生的机制之一.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我们认为特异性转移因子可作为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较好的早期治疗措施之一.
陈学奎何浩倪大石李永珍周宁董朝阳沈宏开余荣汉陈云华谭福莱姚益新张荣淦徐兆煜曹受玲刘丽华张安成
关键词:肺疾病特异性疗效免疫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体外直接激活补体C_3的研究被引量:2
1991年
用蔗糖梯度纯化的4株不同来源的流行性出血热(EHF)病毒(陈株、H8205、ALC96、R22)抗原,在体外直接与健康人血清于37℃作用30分钟,用交叉免疫电泳检测血清中C_3激活情况。结果陈株、H8205、R22 3株病毒抗原,可以直接激活补体C_3,电泳后呈现典型降解峰,而ALC96与正常细胞抗原则均为阴性。病毒抗原激活C_3的活性,与病毒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的含量及毒株对乳鼠的半数致死量有关,并可被特异性抗体(IgG)所中和。
周宁倪大石何浩李永珍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补体C3
中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抗原性研究——不同毒株间交叉免疫荧光和交叉中和试验被引量:2
1990年
用不同来源EHF病毒毒株免疫家兔制备相应的抗血清,对各株病毒进行交叉免疫荧光测定和交叉中和试验,结果显示交叉免疫荧光法难以对我国不同来源病毒抗原性差异作出型别判断。交叉中和试验,根据同株与异株中和抗体滴度相差4倍的判断标准,可将病毒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型:Ⅰ型(野鼠型):Chen、A_(96)、A_3及汉坦76-118;Ⅱ型(家鼠型):R_(22);Ⅲ型(中间型):H_(8205)、L_(99)。Ⅰ型抗体对Ⅱ型(R_(22))病毒与Ⅰ型病毒有相同的中和效力。反之,R_(22)(Ⅱ型)抗体对Ⅰ型病毒的中和滴度则低于同型的4倍;Ⅲ型L_(99)株兼有部份Ⅰ型及Ⅱ型病毒相同水平的中和抗体滴度,而H_(8205)株又缺乏Ⅱ型及Ⅰ型中另一些毒株有效中和能力。
何浩李永珍倪大石周宁董朝阳
关键词:出血热病毒荧光抗体技术
铕螯合剂 DTTAEuNa 标记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1998年
用N′(对异硫氰基苄基)二乙三胺N1,N2,N3四乙酸铕钠(DTTAEuNa)作为螯合剂,标记不同蛋白浓度的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EHFMcAb),经SephakexG50凝胶柱分离标记的单抗分子,通过对层析液的紫外吸收峰处的蛋白光密度,时间分辨荧光强度以及免疫活性测定表明:二批Eu标记单抗的比活性分别为78和147个Eu3+/EHFMcAb,标记回收率分别为41%和42%,标记物的免疫活性良好。
董朝阳陈云华李永珍何浩
关键词:流行性出血热单克隆抗体TRFI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