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核型特点分析及与预后相关性研究
- 目的: 随着蛋白酶体抑制剂后时代的到来,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明显改善,精准医疗与靶向治疗的到来使人们对疾病的诊治观念均发生了改变;基因组学相关的多样化检测手段的普及使多发性骨髓瘤分层治疗与个体化治疗成为现实。染色体不稳...
- 黄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核型染色体
- 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核型特征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 2020年
-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发病率占所有肿瘤的1%和血液系统肿瘤的10%[1]。由于新药的不断出现,以及联合化疗为主的治疗方式,包括免疫调节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和泊马度胺),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卡非佐米和伊沙佐米),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帕比司他,CD38单抗达雷木单抗等药物,使疾病总体疗效(overall response,OR)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明显改善,但是总体预后仍较差,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肿瘤复发,且其再次治疗后缓解率并不佳[2]。
- 黄河李倩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细胞遗传学基因突变
- TCD对颈动脉支架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分析
- 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其发病的80%,是卒中的主要类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缺血性卒中病人中,多数伴有颅内或颅外脑动脉狭窄。脑血管狭窄有明显的种族差异,国人颅内血管狭窄高于颅外。近...
- 黄河
-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术重度狭窄脑血流动力学
- 文献传递
- 聚桂醇内痔注射与外痔外剥术治疗混合痔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聚桂醇内痔注射与外痔外剥术治疗混合痔的效果。方法 60例Ⅱ°-Ⅲ°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观察组采用聚桂醇内痔注射加外痔外剥术。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出血,术后疼痛、排尿,肛缘水肿情况及肛门近期精细排便功能。结果观察组在减少术中、术后出血及术后排尿困难,减轻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以及对肛门近期精细排便功能影响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愈率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80.0%(24/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聚桂醇内痔注射与外痔外剥术治疗Ⅱ°~Ⅲ°混合痔效果满意。
- 蔡丽群黄河池伟
- 关键词:混合痔聚桂醇注射液
- 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单盲法将120例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患者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医辨证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候积分、症候总积分及结肠传输功能。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治疗后症候总积分分别为90.0%、(4.62±3.12)分,较对照组的75.0%、(8.32±4.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右半结肠、直肠及全结肠通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辨证施治联合西药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患者结肠传输功能。
- 蔡丽群黄河池伟陈玉燕朱冠保
- 关键词:中医辨证结肠慢传输型便秘结肠传输功能中西医结合
- 具超二倍体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染色体核型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分析具有超二倍体特征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及细胞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2009至2018年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诊断为MM的患者资料,对其骨髓细胞行短期培养,应用R显带技术及FISH检测染色体异常,筛选出超二倍体患者并进行核型特征分析。再采用Mantel-Cox法构建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超二倍体与非超二倍体患者的总体生存期。结果:超二倍体MM患者的发生率为22%(33/150),且其染色体三体性以检出+5(23/33),+3(18/33),+19(17/33),+9(16/33)较常见;易见ABL、PML、1q21信号扩增,RB1缺失;但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8.5个月,与非超二倍体患者(15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复发MM患者也易出现超二倍体。结论:超二倍体在MM中发生率较高,且伴随染色体三体性特征,而增加的染色体同时存在基因表达的多样性,与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
- 黄河林泓豆郭文坚李倩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染色体核型荧光原位杂交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海南新鲜马缨丹花及嫩枝叶挥发油的研究
- 2014年
- 目的: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海南新鲜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花及枝叶中挥发油的含量与成分。方法:利用挥发油提取器对花和枝叶中的挥发油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海南新鲜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花及枝叶中的挥发油成分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通过计算机图谱以及面积的归一化法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与鉴定。结果:海南省产的新鲜的马缨丹的花以及嫩枝嫩叶中的挥发油的提取率分别为:0.17%、0.28%(v/w),分别鉴定出了70和88种不同的成分。结论:海南省产的马缨丹的花和嫩枝嫩叶中的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其中主要包括:大根香叶烯D、大根香叶烯B、葎草烯、甘香烯、古巴烯等。
- 黄河金玉琴王玮
- 关键词:抗菌挥发油抗癌
- P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和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探讨PD-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上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以32例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志愿者18例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比较2组CD4+T细胞和CD8+T细胞PD-1的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PD-1表达与DLBCL患者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PD-1表达水平在DLBCL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DLBCL组中,Ann Arbor分期Ⅰ期~Ⅱ期患者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PD-1表达水平均低于Ⅲ期~Ⅳ期患者,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DLBCL患者在化疗期间PD-1在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有下降趋势。结论 DLBCL患者外周血PD-1表达水平升高,与临床分期和治疗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林晓骥孙妮周晓海黄河何牧卿姚荣欣
-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T淋巴细胞
- 蟾毒灵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抑制剂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效应
- 2018年
- 目的:探讨蟾毒灵联合组蛋白脱乙酰酶(HDAC)抑制剂SAHA抗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效应。方法:采用CCK-8试剂盒和RH-123、PI染色流式检测仪检测蟾毒灵对MM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效应。同时用CCK-8试剂盒检测SAHA单药、联合蟾毒灵对MM细胞株的生长抑制效应。结果:蟾毒灵以较低的药物浓度即可较强抑制H929、U266、CZ-1细胞株的生长,48 h的IC50浓度在10~20 nmol/L;并且蟾毒灵主要引起H929、U266、RPMI8226细胞株MM细胞发生S期及G_2-M期的细胞周期阻滞,可通过引起细胞内线粒体的损伤而导致后续的细胞凋亡的发生。SAHA也可使H929及CZ-1细胞发生明显的生长抑制。两药共同作用于H929细胞48 h,较单药有显著的联合作用,10 nmol/L的蟾毒灵可以使SAHA相应浓度作用下的细胞生长活性下降30%左右(P<0.01)。结论:蟾毒灵、SAHA均有诱导MM细胞生长抑制,甚至凋亡的作用,但两药联合可以以更低的药物浓度发挥强有效的抗MM细胞作用。
- 黄河周舒萍郭文坚姚荣欣林颖
- 关键词:蟾毒灵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凋亡
- 一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定位器
-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定位器,包括工作部与手柄,平行设有两组工作套筒,工作套筒设有供引导钢针穿入的引导孔,术者持握手柄通过工作部头端的工作套筒进行第一根钢针的定位与置入,剩余一组工作套筒...
- 项光恒董效禹黄河蔡乐益罗鹏朱娟娟周飞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