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超

作品数:2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陕西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8篇学位论文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天文地球
  • 3篇文化科学
  • 2篇农业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主题

  • 8篇火星
  • 7篇地貌
  • 7篇沙地
  • 7篇风沙
  • 7篇风沙地
  • 7篇风沙地貌
  • 3篇形态学
  • 3篇沙丘
  • 3篇吡咯
  • 3篇聚吡咯
  • 2篇导电性
  • 2篇荧光粉
  • 2篇乳液
  • 2篇色纯
  • 2篇色纯度
  • 2篇色域
  • 2篇土壤
  • 2篇种子乳液
  • 2篇微凝胶
  • 2篇微球

机构

  • 2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21篇李超
  • 7篇吕萍
  • 7篇董治宝
  • 3篇张颖
  • 3篇陈慧强
  • 2篇徐玲
  • 2篇焦桓
  • 2篇王晓明
  • 2篇王伟
  • 1篇李国梁
  • 1篇吕美丽
  • 1篇赵杰
  • 1篇苏志珠
  • 1篇张智

传媒

  • 5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化学学报
  • 1篇中国沙漠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7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温度敏感的导电性聚吡咯空心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
一种对温度敏感的导电性聚吡咯空心复合微球的制备方法,以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苯乙烯)复合微球为核,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具有交联结构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壳,通过氧化聚合法制备聚吡咯...
张颖李超王伟陈慧强
文献传递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覆被格局的土壤侵蚀效应研究
黄土丘陵沟壑区地形破碎,植被覆盖率低,暴雨频发,土壤抗蚀性差,水土流失问题十分严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与建设受到水分条件制约,水土保持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如何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内合理配置植被格局尤为紧迫。针对黄...
李超
关键词: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
文献传递
土壤根系含量对风蚀影响的风洞模拟研究
风蚀是重要的地表外营力侵蚀过程,是地表物质在遭受风力及其所携带物质的破坏性作用后发生位移或损失的过程。广泛发生于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风蚀,不仅会对地表造成严重的破坏,导致土壤养分的流失和土地生产力的下降,而且还会...
李超
关键词:土壤风蚀植物根系风洞模拟
文献传递
含Mg氮化物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Mg氮化物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粉用化学通式(Sr<Sub>1‑y‑x</Sub>M<Sub>x</Sub>Re<Sub>y</Sub>)<Sub>a</Sub>Mg<Sub>b</Sub>Si<Su...
焦桓王晓明李超郑宏伟魏恒伟徐玲
文献传递
透视中学德育现状 提高中学德育的实效性
李超
沙漠倒置河床研究进展及其对火星类似物研究的启示被引量:2
2022年
沙漠倒置河床是干旱区一种特殊的河流状正地貌,这种地形倒置现象蕴含着河床由负转正的重要环境变化信息。本文遵循地貌学思路,基于全球范围内对沙漠倒置河床的研究报道以及野外勘察工作,对该地貌的空间分布、形态特征、物质组成、沉积结构以及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梳理。总体而言,世界各大主要沙漠地区均发育该地貌类型,其表层多为岩石碎屑或胶结物硬层,下伏质地相对松软的砂、黏土物质,由于河床和河岸周边沉积物的差异化侵蚀,河床被相对抬高。基于此,对火星倒置河床的成因机制、物质组成和形成时间进行了讨论。尽管对地球上沙漠倒置河床的研究已经取得一定进展,但未来研究仍需对其形成年代及其代表的气候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应更多地与不同类型的火星倒置河床进行类比研究,这将对揭示火星水文活动和环境变化等科学问题提供重要依据。
梁爱民董治宝张正偲苏志珠李超张智吕萍
关键词:火星
温敏性P(St-NIPAM)/PNIPAM-Ag复合微凝胶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和种子乳液聚合两步法合成苯乙烯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共聚物/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St-NIPAM)/PNIPAM]核-壳结构复合微凝胶,再以其为模板在硝酸银水溶液中充分溶胀,并以乙醇为还原剂,在NH3气氛条件下还原,制备得到高分子微凝胶负载纳米银P(St-NIPAM)/PNIPAM-Ag的复合微凝胶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衍射仪(XRD)、热分析(TG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激光粒度分析等手段对复合微凝胶进行结构、组成和性质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纳米银后的P(St-NIPAM)/PNIPAM-Ag复合微凝胶仍具有温敏性,且其温度敏感性随壳层中复合纳米银含量的增加而减弱.P(St-NIPAM)/PNIPAM-Ag复合微凝胶对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45 min内基本将对硝基苯酚催化还原为对氨基苯酚.
吕美丽李国梁李超陈慧强张颖
关键词:温度敏感性
火星沙丘地貌研究
随着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火星探测成为类地行星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极大地推动了多种学科的发展。风沙地貌过程是现代火星最普遍最活跃的地貌过程,蕴含火星地表过程、环境和演化历史的丰富信息。本文着眼于火星沙丘地貌,力图通过系统分析...
李超
关键词:风沙地貌沙丘形态
文献传递
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方法被引量:5
2020年
火星探测是深空探测的热点和焦点。中国于2020年实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风沙地貌过程是火星表面最广泛和最活跃的地貌过程,一直是火星研究的重要内容。持续推进火星风沙地貌过程研究需要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的支撑,在目前无法采用实地观测直接获取资料的情况下,探索和提高研究方法的水平尤为重要。从方法论、研究方式和现代技术应用3个层面剖析了火星风沙地貌研究方法。方法论注重归纳法与演绎法,还原论与整体论的辩证统一。研究方式包括探测研究和模拟研究,在地球上选择与火星类似的地方开展类火星研究,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研究方式。充分利用各种遥感观察与探测技术,是火星风沙地貌研究赖以发展的重要基础,模拟实验也一直是风沙地貌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在人类无法实施实地调查和观测的情况下,风洞模拟和数值模拟在火星风沙地貌过程以及环境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董治宝吕萍李超
关键词:遥感探测数值模拟
微凝胶负载纳米银和聚吡咯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纳米银与导电高分子聚吡咯通过一定方式复合在高分子微凝胶表面,不仅解决了纳米银易于团聚的问题,使其性能得到有效利用,而且通过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pH等)的改变可有效的调节纳米银相应的物理化学性质;导电高分子与纳米银的复合...
李超
关键词:微凝胶聚吡咯纳米银催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