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
-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1
- 供职机构:新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新余市CRF01-AE亚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其抗病毒治疗的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为了分析新余市HIV-1 CRF01-AE亚型的变异特征,了解其流行特性和最适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提高疗效,本文通过提取HIV毒株的RNA,巢式PCR扩增其env基因,产物经纯化测序,获得序列;对达到抗病毒治疗标准的HIV感染者,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并每隔3个月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获得治疗方案与疗效的关系。结果发现,经异性性接触感染的CRF01-AE亚型毒株间基因距离较大(0~47.4%),分为两大支,而同性性接触感染株较集中,基因距离小(0~2.6%);CRF01-AE亚型感染者合并乙肝、丙肝和梅毒感染率较高(56.3%);该型感染者经不同抗病毒治疗方案短期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都逐渐上升,但上升水平差异显著(p<0.05)。可见,HIV-1 CRF01-AE亚型毒株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各自的变异特征,且在新余市成为优势株而不断扩散,其感染者合并其它病毒感染率高,机会性感染大。HIV-1 CRF01-AE亚型毒株对治疗方案具有选择性,临床尽量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少用方案AZT+NVP+3TC,以提高疗效,降低机会感染率。
- 潘虹刘芳宇周银古晏火兰毛尚根付小园丁勇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抗病毒治疗
- 新余市2012年-2013年流感流行特征及监测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了解新余市流感的流行规律,病毒型别及其活动水平,为流感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核酸荧光RT-PCR检测,将检测阳性的标本接种于犬肾传代细胞(MDCK)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结果荧光RT-PCR阳性率、病毒分离阳性率在2012年分别是13.7%、16.9%,2013年分别是5.3%、51.9%;流感主要型别在2012年是B和季H3,在2013年是新H1和季H3;荧光RT-PCR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性别、地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余市流感主要集中在每年冬、春季节;优势型别在A型、B型、A的亚型新H1、季H3之间转换;在不同年龄ILC中,中小学生和青壮年的流感阳性率最高。
- 文奇付倩丁勇宋利军刘琴潘虹
- 关键词:流感监测病毒分离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荧光定量PCR在麻疹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分析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通过检测麻疹疑似病例,分析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PCR法(RT-PCR),为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尽早确诊和控制疾病。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新余市2014年-2016年161例疑似麻疹血清标本中麻疹病毒Ig M抗体,RT-PCR检测其咽拭子样本中麻疹病毒RNA。结果 161例疑似病例中,ELISA法检测麻疹病毒Ig M抗体阳性29例,阳性率为18.01%;RT-PCR检测麻疹病毒RNA阳性44例,阳性率为27.33%;实验室确诊总阳性数45例,总阳性率为27.95%。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34,P<0.05),ELISA法和RT-PCR法的灵敏度分别为64.44%、97.78%。在出疹后3 d内,ELISA法检测的阳性率显著低于RT-PCR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9,P<0.05)。结论 RT-PCR的检测阳性率和灵敏度显著高于ELISA法,RT-PCR法可用于麻疹早期的快速诊断;同时应规范完善麻疹疫苗的接种。
- 潘虹廖秀海周银古李腾根刘瑞弘丁勇
- 关键词:麻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