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绍强
- 作品数:7 被引量:32H指数:4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乳房假体植入后感染对假体周围纤维包膜形成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建立乳房假体细菌感染动物模型,观察感染对假体周围纤维包膜形成的影响,探讨感染与纤维包膜挛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雌性滇南小耳猪3头,随机分为A、B、C组(分别有12、10、12只乳头)。乳房假体植入前,A、B、C组分别于分离的乳房后间隙腔穴内注入无菌PBS液、SE ATCC12228细菌悬液(1.2×10~5 CFU/m L)和SE RP62A细菌悬液(1.2×10~5 CFU/m L)各1 m L;之后每只乳房腔穴内植入10 m L无菌硅凝胶假体1枚,3组共植入假体34枚。实验动物术后于清洁环境中饲养13周后取假体周围包膜,用压平式眼压计检测包膜张力,电子天平称量包膜重量;取包膜标本行HE染色观察包膜结构特点并测量包膜厚度,Van-Gieson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VG染色)观察包膜胶原特点,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包膜肌成纤维细胞。结果 术后切口均愈合,实验动物生命体征平稳。13周后3组假体周围均形成完整纤维包膜,3组间包膜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包膜重量明显大于A、B组(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示,3组包膜均可见致密层和疏松层,C组包膜致密层和全层厚度均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G染色示,C组包膜胶原纤维明显较A、B组致密。α-SM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C组包膜的α-SMA阳性表达细胞明显多于A、B组。结论 乳房假体植入后感染对纤维包膜的形成有明显影响,且与包膜挛缩发生、发展相关。
- 汤琦周绍强黄云超
- 关键词:乳房假体包膜表皮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诱导乳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的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检测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SEP)刺激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及细胞上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变化,以探讨成纤维细胞在表皮葡萄球菌刺激下发生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的机制。方法将细胞培养液分为表皮葡萄球菌SEP RP62A组(A组)、SEP ATCC 12228组(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C组),RT-PCR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的成纤维细胞α-SMA蛋白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的成纤维细胞上清中TGF-β1的含量。结果 A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均于培养第5天升高,与第3天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及B组细胞第7天仍能维持相比第5天较为稳定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细胞的α-SMA蛋白表达水平则于培养第7天时明显下降(P<0.05);A组细胞上清中TGF-β1的含量均高于B组及普通培养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与细菌裂解液浓度呈正相关;低浓度的B组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细菌裂解液浓度增加,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可诱导乳腺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变为肌成纤维细胞,且能力明显强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阴性菌株,细菌刺激后细胞上清中TGF-β1含量增加,可能是成纤维细胞发生表型转变的机制之一。
- 汤琦周绍强王建逵杨庄青黄云超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
- 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预防乳腺癌剂量密集化疗后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剂量密集辅助化疗中预防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有效性,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37名乳腺癌女性患者,在乳腺癌根治手术后均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双周紫杉醇(EC-T)化疗方案,化疗后随机分成接受PEG-rhG-CSF预防的试验组和接受rhG-CSF预防的对照组,监测各个化疗周期两组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及持续时间,观察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的有效性。结果共纳入37例患者,其中试验组22例,对照组15例。各化疗周期中3度、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PEG-rhG-CSF组比rhG-CSF组低,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化疗结束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出现最低值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3度、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持续的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两组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在乳腺癌剂量密集辅助化疗中能够降低3度、4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且疗效优于rhG-CSF,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陈雨媛郭瑢黄胜杨银菊王常安汤琦王建逵周绍强陈德滇
- 关键词: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
- 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与乳房假体植入感染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5年
- 表皮葡萄球菌是乳房假体植入后发生感染最主要的条件致病菌,假体表面细菌生物膜的形成与假体植入后感染密切相关;文章简述了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过程、致病机制,就细菌生物形成相关乳房假体感染的病因、病理过程,诊治和预防进行综述,阐明了消除细菌的感染源、抑制或阻断细菌生物膜形成对于假体植入后感染防治的重要意义及临床价值。
- 汤琦周绍强陈德滇王建逵黄云超
- 关键词:表皮葡萄球菌乳房假体
- 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α36的增强转移作用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研究他莫昔芬对乳腺癌患者的雌激素受体α36(ERα36)增强转移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入本院进行乳腺癌治疗的患者,将入选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口服他莫昔芬20 mg·d^(-1);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每天2片,每天1次。在治疗5 d后,用荧光激活细胞分选仪分选取得ERα36细胞;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Rα36的表达情况,对比2组患者乳腺癌的增殖转移能力和无转移生存期。结果ERα36的阳性表达和肿瘤大小(小于2 cm的例数):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2,53例;11,24例;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表明ERα36的表达与乳腺癌细胞的恶化存在关联。试验组患者出现了58例转移,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例;试验组死亡2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相比未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接受他莫昔芬治疗的患者的无转移生存期明显缩短。结论他莫昔芬会使乳腺癌患者出现获得性和原发性耐药,对乳腺癌患者ERα36的增强转移起到了明显的不良作用。
- 王建逵李明杨晓娟杜鹃周绍强
- 关键词:他莫昔芬乳腺癌干细胞
- 乳腺癌术后顽固皮下积液及皮瓣坏死16例临床诊治体会被引量:6
- 2012年
-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引发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延期愈合等并发症[1],这里所说的皮下积液是指乳腺癌手术拔管后再发生的腋下或胸壁的积液,其发生率为10%~20%[2],虽然其并不直接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但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 唐一吟陈德滇周绍强邹天宁
- 关键词:乳腺癌皮下积液皮瓣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