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青青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磁性纳米微球的分选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纳米微球的分选方法。该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磁性纳米微球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悬浊液;S2,将悬浊液置于磁场中,通过磁场作用对上述磁性纳米微球进行分选,分别得到不同粒径的磁性纳米微球。由于磁性纳米...
- 林振坤张雪梅周青青张艳芳贾银行
- 磁性纳米微球的分选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磁性纳米微球的分选方法。该分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磁性纳米微球分散在溶剂中,形成悬浊液;S2,将悬浊液置于磁场中,通过磁场作用对上述磁性纳米微球进行分选,分别得到不同粒径的磁性纳米微球。由于磁性纳米...
- 林振坤张雪梅周青青张艳芳贾银行
- 文献传递
- 肝癌相关基因表达谱分析及TOP2A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肝细胞性肝癌(HCC)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富集通路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HCC预后的关系。方法分析TCGA数据库中HCC相关RNAseq数据,筛选差异表达基因,明确基因富集的GO和KEGG通路,构建蛋白互作网络,找到核心蛋白,通过生存分析,明确核心基因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纳入标准筛选268个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在GO:mitotic nuclear division(P<0.001),cell division(P<0.001)和negative regulation of growth(P<0.001)及KEGG通路(hsa04110:Cell cycle)(P<0.001),均与细胞分裂与增殖密切相关。通过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基因TOP2A,并在临床样本中得到验证(P<0.001)。生存分析显示,TOP2A的表达量与总体生存时间显著负相关(P=0.002)。结论 TCGA高通量数据分析是筛选肿瘤预后靶点的有效途径,TOP2A的高表达是肝细胞性肝癌预后的不良因素。
- 朱千东朱千东周青青周青青余正平
- 关键词:预后生物信息学
- 肝癌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富集分析及ATP柠檬酸裂解酶表达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筛选参与肝细胞癌(HCC,简称肝癌)肿瘤进展的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明确HCC组织标本中ATP柠檬酸裂解酶(ACLY)表达情况,并纳入GEO数据,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及其在HCC生存预后中的作用。方法下载TCGA数据库中的HCC表达数据,将50对癌组织与癌旁配对组织样本纳入差异表达基因分析,获得全基因表达谱列表;设置差异表达基因纳入标准,获得差异表达基因列表;通过GSEA、GO及KEGG三种富集方法筛选获得共同的HCC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采用qRT-PCR检测ACLY在临床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下载GSE14520数据集并将隶属GPL3921平台的221例生存数据完整的基因芯片表达数据和临床数据纳入研究,通过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和临床相关性研究明确ACLY与HCC预后的关系。结果通过基因富集分析筛选获得26个HCC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临床标本检测显示ACLY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ACLY表达与TNM分期、CLIP分期和AFP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ACLY的表达与HCC总体生存率相关(P<0.05),并与HCC无复发生存有相关性趋势(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ACLY的表达水平与HCC总体生存和术后无复发生存率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了26个HCC代谢重编程相关基因,其中ACLY的异常表达与HCC分期显著相关;ACLY的表达水平与HCC预后显著相关,是HCC总体生存的独立风险因素。
- 周青青李军建郑亦胡余正平朱千东
- 关键词:肝细胞癌基因分析肿瘤分期生存预后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 探讨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971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血生物化学、血常规、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971例患者分成3组.1年内ALT 3次持续正常列为A组,首次发现ALT升高者列为B组,半年内ALT升高两次以上者列为C组.A组332例,B组341例,C组298例.3组HBV感染者男性人数分别占47.9%、7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778,P<0.01).A组中HBeAg阳性者161例(48.5%),B组234例(69.0%),C组176例(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325,P<0.01).3组G≥2者分别占36.4%、56.9%、51.3%(x2=29.868,P<0.01),S≥2者分别为25.3%、35.5%、35.9%(x2=10.807,P=0.005).A组G≥2和(或)S≥2的有137例(41.3%),B组有208例(61.0%),C组有164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22.235,P<0.01).将A组分为ALT<30 U/L组(229例)和ALT≥30 U/L组(103例),两组间男性、HBeAg阳性、G≥2和(或)S≥2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ALT≥30 U/L、AST≥25 U/L、HBeAg阳性、血小板计数与显著病理学改变相关(均P<0.05),年龄(OR=2.012,95%CI为1.196~3.383)、HBeAg(OR=2.188,95%CI为1.339~3.584)和AST(OR=2.312,95%CI为1.390~3.846)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对ALT首次发现升高者,其显著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比例与反复升高的患者相似,建议早期抗病毒治疗.对ALT持续正常的感染者,年龄≥35岁、HBeAg阳性或AST≥25 U/L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进行早期的抗病毒治�
- 杜庆玮李明慧徐婷燕谢尧丁继光洪亮周克陈威周青青孙庆丰
- 关键词:丙氨酸转氨酶病理学
- 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模型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估γ-谷胺酰转肽酶/血小板计数无创模型(GPR)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共纳入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217例,根据肝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非显著性肝纤维化组178例(S0~S1)和显著性肝纤维化组39例(S2~S4)。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血清生物化学指标、乙肝病毒学标志物及HBV-DNA等检测。参考原始文献构建GP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计数模型(APRI)、基于4项因素的肝纤维化指数模型(FIB-4)3种预测肝纤维化的无创模型。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方法评价比较不同无创模型预测慢性乙肝显著肝纤维化的诊断能力。结果两组患者APRI、FIB-4、GP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小板计数(Plt)、乙肝e抗原(HBe Ag)及HBV-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GPR、FIB-4,AST、碱性磷酸酶(ALP)和GGT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显著正相关(r=0.317、0.285、0.290、0.259、0.188、0.238),而Plt、HBe Ag、HBV-DNA与肝纤维化程度呈负相关(r=-0.220、-0.292、-0.255)。GPR、APRI、FIB-4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95%CI 0.619~0.809)、0.739(95%CI 0.647~0.830)、0.718(95%CI 0.624~0.813),其临界值、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21、61.50%、74.70%,0.31、71.80%、69.10%,1.07、59.00%、82.00%。结论GPR模型对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张伟伟虞欢欢胡益冰丁继光周青青周克吴杨荷谢尧李明慧孙庆丰
- 关键词:纤维化丙氨酸转氨酶血小板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