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 作品数:23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北美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艺术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新文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被引量:1
- 2022年
- “新文科”概念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应运而生,是对新时期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艺术设计作为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也要紧跟整体学科建设发展的步伐,尤其是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综合优化,多学科融合,朝着多方位,复合型,具备艺术与技术兼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稳步向前。
- 王策李珍孙艳丽阿拉木斯唐景词
- 关键词:艺术设计人才
- 牛仔背心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牛仔背心。;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穿着。;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底面和顶面为使用时不容易看到或看不到的...
- 李珍么子涵
- 基于服装刺绣工艺的文创产品设计被引量:6
- 2022年
- “文创”是指基于某种文化意识或文化主题,通过创新方式进行再解读与再创造的过程,文创产品即为该过程的产物。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文创产品的设计开发逐渐受到很多企业的关注,成为中国新型文化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相关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模式也逐渐趋于成熟。随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的推进,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文创产品深受诸多消费者青睐,包括以蜀绣、苏绣与苗绣等刺绣工艺为基础的文创产品。中国传统刺绣工艺起源较早,积淀了浓厚的中华民族文化特色,将其应用于服装、鞋帽、挂坠、手提袋等文创产品设计中具有可行性。
- 李珍阿拉木斯
- 关键词:传统文化传承刺绣工艺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元素手提袋
- 河北易县清宫传统刺绣保护与传承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2013年入选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易县清宫传统刺绣,始见于隋开皇十六年(596)的古易州,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清宫传统刺绣拥有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特征和很高的审美价值。通过对清宫传统刺绣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保护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得出高校科研项目和实践教学对河北易县清宫传统刺绣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对河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对传统刺绣技艺应用于现代服装创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 李珍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艺术特色
- 牛仔短裤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牛仔短裤。;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穿着。;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的顶面和底面为使用时不容易看到或看不到的...
- 李珍么子涵
- 外套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外套。;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穿着。;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为薄型产品,省略左视图、右视图、...
- 李珍
- 定州缂丝技艺在现代服饰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2021年
- 河北定州缂丝技艺始于唐兴于宋,具有精巧纤细,艳中俱秀的艺术特色,历来被作为“贡品”供皇家贵胄所享用。2013年列为河北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分析定州缂丝的历史发展渊源与现存状况,以缂丝服饰品设计与制作的缘由为出发点与高校服装专业课程建设结合进行实践探索,通过服饰品设计与制作实践对定州缂丝的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同时为高校的专业课程建设与育人工作注入新活力。
- 王晓娟李珍张佩思彭景乔南贾彩锋
-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服饰设计传承发展
- 外套
- 1.本外观设计产品的名称:外套。;2.本外观设计产品的用途:用于穿着。;3.本外观设计产品的设计要点:在于形状与图案的结合。;4.最能表明设计要点的图片或照片:主视图。;5.本外观设计产品为平面产品,省略左视图、右视图、...
- 李珍
- 现代礼服的创意性设计——评《绅士着装圣经2:礼服》
- 2021年
-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华夏大地上远古先民的服装以能遮羞蔽体、御寒取暖为目的,尽管也有一些先民通过动物的牙齿、贝壳等作为装饰点缀在服装上,但服装的作用还是以实用性为主。进入封建社会后,随着生产力的提高,人们的社交圈开始分化,社会阶层由此形成,人们开始钻研服装的款式类型。除了厚薄之别、男女之异,人们还注意到在不同场合、与关系不同的人交际时应当穿着不同的服装。发展到现代,礼服呈现出平民化、日常化的趋势,当代的人们同过去一样,通过服饰纹样、色彩、图案的不同彰显个人的生活态度,服装成为一种具有实际效用的文化载体。
- 李珍
- 关键词:礼服社交圈服饰纹样日常化文化载体着装
- 从标本研究看晚清时期女服二十四孝情境纹样的教化作用被引量:2
- 2022年
- 文章以王金华、王小潇两位收藏家的代表性二十四孝情境纹服饰为研究样本,结合文献研究,分析这一时期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的内涵与表现形式,深入研究晚清时期汉族女德教化的物质形态。研究表明:晚清时期汉族女装二十四孝纹样是对唐、宋、元、明等时期不同二十四孝故事的发展性继承,此时期的二十四孝纹样已成为一种“孝文化符号”,其“情境式”的表现形式成为这个时代女德教化的教科书。三件标本为解读晚清时期孝文化形态提供了生动的实证,就其所崇尚的中华儒道孝德精神而言,对当今践行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李珍刘瑞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