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杭

作品数:42 被引量:239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细胞
  • 10篇凋亡
  • 8篇淋巴
  • 7篇肿瘤
  • 7篇淋巴细胞
  • 7篇肝癌
  • 6篇外周
  • 6篇外周血
  • 6篇细胞凋亡
  • 6篇免疫
  • 5篇亚群
  • 5篇乙型
  • 5篇细胞亚群
  • 5篇淋巴细胞亚群
  • 5篇急性肺损伤
  • 5篇肺损伤
  • 4篇蛋白
  • 4篇增殖
  • 4篇人肝
  • 4篇人肝癌

机构

  • 34篇广州医学院第...
  • 8篇广州医科大学
  • 2篇广东药学院
  • 2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42篇苏杭
  • 5篇杨辉
  • 5篇林漫鹏
  • 5篇丁元伟
  • 5篇吴小琴
  • 5篇郭芳
  • 4篇何兴祥
  • 4篇周惠联
  • 4篇吴晓蔓
  • 4篇郭海波
  • 3篇于宪
  • 3篇闵志群
  • 3篇卓树洪
  • 3篇魏宜胜
  • 3篇翁志强
  • 2篇陈志伟
  • 2篇黄世章
  • 2篇任天剑
  • 2篇叶晓光
  • 2篇陈萌

传媒

  • 5篇广东医学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国急救医学
  • 1篇中成药
  • 1篇广州医药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 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篇中国药物与临...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1篇2005
  • 6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皮酚抑制U251人脑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探讨丹皮酚(Paeonol,Pae)对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丹皮酚对体外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Pae对U25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结果Pae在31.25—250mg/L浓度范围内对U251细胞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呈现明显的量效和时效依赖关系。诱导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改变。Pae在31.25—250mg/L浓度下均可诱导U251细胞发生凋亡,其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凋亡率越高,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结论Pae对有抑制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的增殖和诱导其发生凋亡的作用。
李明昌张旃苏杭任天剑罗斌
关键词:丹皮酚胶质瘤增殖凋亡
海风藤治疗急性肺损伤新生鼠CC16的改变
目的 探讨予不同剂量海风藤腹腔注射治疗急性肺损伤(ALI)新生大鼠后CC16(Clara细胞蛋白)的改变.方法 150只健康新生SD大鼠注射内毒素(LPS)后随机分为未治疗组(对照组)、海风藤治疗低剂量组(10mg/kg...
郭芳苏杭周惠联
CD_(34)抗原表达和P-gp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预后的关系
2002年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 (AL)CD3 4 抗原表达和P -gp高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对 30例AL患者的单个核细胞用抗CD3 4 和抗P -gp单克隆抗体标记后 ,通过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 ,其结果与临床的实际疗效作分析 .结果 CD3 4 和P -gp同时高表达的临床疗效差 ;两者之间比较 ,P -gp高表达者疗效较差 .结论 CD3 4 和P
庞缨叶絮苏杭冯莹
关键词:抗原表达CD34抗原P-GP急性白血病预后
棕榈酸及亚油酸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作用的研究被引量:74
2007年
目的探讨棕榈酸及亚油酸对人成骨肉瘤细胞MG63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MG63细胞分5组进行干预,分别是:①对照(CON)组;②棕榈酸1.0×10-4mol·L-1组;③棕榈酸5.0×10-4mol·L-1组;④棕榈酸10.0×10-4mol·L-1组;⑤棕榈酸5.0×10-4mol·L-1+亚油酸1.0×10-5mol·L-1组。干预24h后用AO/PI荧光双染和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改变;用Annexin-V/FITC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评估细胞损伤和凋亡情况。结果随着棕榈酸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比例增加,呈浓度梯度效应。棕榈酸组细胞凋亡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同时给予亚油酸组(P均<0.05)。结论棕榈酸能引起成MG63细胞凋亡,亚油酸则对其有保护作用。
王筱菁李万根苏杭苏涛
关键词:棕榈酸亚油酸MG63细胞凋亡
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功能及其抗氧化应激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2
2007年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功能的影响,并从抗氧化应激反应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链尿佐菌素单次腹腔注射法造成DN大鼠模型,腹腔注射黄芩苷水溶液。6周后所有大鼠称体重、肾重,并计算肾指数;收集大鼠24h尿液,测尿微量蛋白值、尿肌酐值;一侧肾脏做电镜及病理形态学检查,另一侧肾脏匀浆后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黄芩苷组尿微量蛋白含量明显减少,尿肌酐排泄量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肾脏组织学观察显示,黄芩苷组肾小球基底膜较模型组明显变薄,系膜区细胞外基质(ECM)沉积减少,硬化的肾小球数量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水肿现象明显减轻,足细胞密度增加,足突融合现象减轻;黄芩苷组SOD活性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芩苷组GSH-PX活性较模型组升高,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芩苷可减轻DN大鼠蛋白尿、提高尿肌酐排泄功能、减少肾脏ECM沉积,延缓DN的发展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肾脏抗氧化系统功能,从而减轻DN时肾脏局部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苏宁罗荣敬苏杭罗惠朗建英农慧李丽
关键词:黄芩苷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氧化应激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在大肠癌组织、大肠癌肝转移灶中的表达以及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初步分析MIF与大肠癌肝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49例大肠癌组织及其癌旁相对正常肠组织,与10例大肠癌肝转移组织及转移灶旁相对正常肝组织,以及5例正常肝组织中MIF的表达。应用ELISA法测定30例大肠癌患者和17例健康志愿者血清MI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癌肝转移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血清MIF水平的关系。结果(1)大肠癌组织中MIF的表达有肝转移者高于没有肝转移者,大肠癌患者有肝转移者血清MIF水平也高于无肝转移者。(2)肝内大肠癌转移组织中MIF表达阳性。(3)大肠癌肝转移灶旁相对正常肝组织与正常肝组织MIF表达阴性。(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肠癌患者血清MIF水平是影响大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5,OR的95%CI为1.017~1.524,P=0.034)。结论MIF在大肠癌肝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何兴祥李晓宇郝元涛文卓夫黄世章苏杭陈德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肝转移
红细胞免疫粘附GHC-3调节作用的研究
Siegel1981年提出'RBC免疫系统'的概念,认为RBC除具呼吸功能外,还是免疫系统的必需成分之一.RBC免疫功能主要指RCIA作用,由于血液中RBC的数量众多,RCIA在抗肿瘤免疫机丌对防止肿瘤细胞血行转移和清除...
苏杭
关键词:红细胞免疫粘附肝癌
文献传递
维甲酸X受体α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及芬维A胺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2014年
目的:前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曲古抑菌素A(TSA)分别联合芬维A胺能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本研究将探讨维甲酸X受体α(RXRα)在其中的作用。方法:Scriptaid(10μmol/L)、TSA(1μmol/L)联合芬维A胺(10μmol/L)分别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uh-7、HepG2)及正常的人原代肝细胞,采用RT-PCR及Western-blot分别检测RXRα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Scriptaid(10μmol/L)、TSA(1μmol/L)联合芬维A胺处理能显著降低人肝癌细胞株Huh-7、HepG2 RXRα表达(P<0.01),而对正常的人原代肝细胞RXRα表达无影响。结论:组蛋白乙酰化酶抑制剂Scriptaid、TSA联合芬维A胺可能通过下调RXRα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吴小琴杨辉魏宜胜钟赟苏杭林漫鹏丁元伟
关键词:肝肿瘤
325例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2023年
目的分析10325例女性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HPV筛查的10325例女性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亚型分布。结果10325例中,高危型HPV检出1724例,检出率为16.70%;15个亚型均有检出,存在单一亚型感染和多种亚型重叠感染,检出率最高的前5种亚型为HPV52、58、16、51、39。≤20岁高危型HPV感染率最高,其次为≥60岁组。18~49岁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6.21%,低于≥50岁的18.30%(P<0.05)。结论女性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亚型为HPV52、58、16、51、39,≤20岁和≥60岁为感染高发人群,HPV基因分型检测对宫颈癌的筛查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闵志群苏杭嘉红云黄思聪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年龄
急性肺损伤新生大鼠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CC16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急性肺损伤(ALI)早期Clara细胞蛋白CC16的变化及意义。方法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随机分为无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及内毒素急性肺损伤组(LPS组,又按注射LPS后处死时间分为7个亚组)。LPS组新生大鼠经腹腔注射5mg/kg LPS,注射后按时间点收集肺组织标本行病理学观察及测定肺湿/干重比值,并收集血清。另取70只健康新生SD大鼠按上述方法分组(NS组及LPS组),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及BALF中的CC16含量变化。结果LPS注射0.5h后新生大鼠即出现针尖样肺出血,随着时间延长,从局灶性向弥漫性发展;注射2、4h新生大鼠肺湿/干重比明显增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之后回落;BALF中CC16水平在注射LPS后迅速下降,各时点较NS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清中CC16水平较NS组上升,以LPS4h达高峰,8、16h组较前下降,但较NS组差异仍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ALI早期BALF与血清CC16浓度即发生改变,BALF中CC16下降,血清中CC16上升,血清CC16浓度与肺泡上皮及血管内皮完整性相关,血清CC16可作为早期诊断ALI的外周性生物学标志物。
郭芳周晓光范伟堂苏杭钟赟
关键词:急性肺损伤CC16新生鼠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