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方圆

作品数:5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内蒙古科技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湿地
  • 5篇黄河湿地
  • 4篇植物
  • 2篇植被
  • 2篇重金
  • 2篇重金属
  • 1篇营养元素
  • 1篇营养元素循环
  • 1篇优势植物
  • 1篇植被现状
  • 1篇植物类型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选择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风险评价
  • 1篇生态恢复
  • 1篇土壤
  • 1篇土壤重金属
  • 1篇潜在生态风险

机构

  • 5篇内蒙古科技大...

作者

  • 5篇杜方圆
  • 4篇李卫平
  • 4篇王晓云
  • 3篇韩剑宏
  • 1篇王越
  • 1篇刘建龙

传媒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人民黄河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湿地科学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加强包头黄河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测定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中As、Cd、Cr、Cu、Ni、Pb、Zn的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并采用相关分析和因子分析对湿地重金属的来源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黄河湿地小白河土壤7种重金属平均含量Zn>Cr>As>Pb>Ni>Cu>Cd。湿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环境质量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多种重金属为中度和偏中度污染,黄河湿地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为中等。最后,讨论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土壤重金属的可能来源,表明湿地重金属主要来源于人为影响因素。
韩剑宏杜方圆李卫平高静湉王晓云鲍交琦樊爱萍
关键词:黄河湿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黄河湿地土壤与植物营养元素循环及关联分析-以小白河片区为例
湿地在物质循环、水质净化、气候调节、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受人为活动的影响,湿地面积有减小的趋势,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保护和管理工作亟待加强。本文以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了四个典型...
杜方圆
关键词:营养元素土壤植物黄河湿地
文献传递
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重金属的富集特征被引量:15
2016年
通过对采集的植物和对应土壤的监测分析,研究了包头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优势植物和土壤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以优势植物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香蒲(Typha orientalis)、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植物和土壤的野外采样分析,检测了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湿地植物及相应土壤中As、Cd、Cr、Cu、Ni、Pb、Zn等重金属元素含量,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单因子分析及综合分析,同时分析了3种优势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富集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植被区土壤均受到中度污染,其中As、Cd、Zn污染最为严重。该湿地优势植物富集特征显示:香蒲地上部和地下部对Ni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对土壤中Ni污染具有修复作用;香蒲和芦苇对重金属As、Cd、Zn的转运系数相对较高,耐性较好;三种优势植物对As、Cd、Zn等污染程度高的重金属的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小于1,对土壤中As、Cd、Zn污染没达到修复效果;不同植物体内重金属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同,其作用结果会对植物重金属的富集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静湉杜方圆李卫平韩剑宏王晓云鲍交琦樊爱萍
关键词:黄河湿地植被重金属
包头黄河湿地生态恢复植物类型的选择被引量:17
2015年
为了能够更好的以近自然的生态恢复模式对包头黄河湿地植物受损区域进行植物恢复,通过多次对包头黄河湿地各区域植物现状的实地调查,分区域、分类型地对包头黄河湿地植物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包头黄河湿地的特点,确定了植物恢复物种的选择原则;结合包头市湿地功能规划与片区划分,对敕勒川盐碱化区、露滩-大堤区、湖泊与临河挺水植物区、河成湖浮叶-沉水植物区、农垦恢复区与林岛、滨河生态廊道风貌控制带6种不同立地区域植物恢复选择物种进行了研究,分别提出了植物恢复可使用的植物种类,并且进行了生态恢复典型植物的成活率实践研究,验证了所选植物能够在该区域良好生长。
李卫平刘建龙鲍交琦樊爱萍王越王晓云杜方圆陈阿辉
关键词:植被现状植物选择
小白河湿地土壤和植物N、P累积特征及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针对内蒙古包头黄河湿地植被的恢复和保护问题,通过布设黄河湿地的小白河湿地片区4种典型植物群落,即Ⅰ区芦苇混杂区、Ⅱ区草混杂区、Ⅲ区香蒲混杂区、Ⅳ区芦苇区,研究了这4种典型植物群落土壤及优势植物N、P元素含量,并初步分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结果表明:湿地土壤中N含量在5—8月呈下降趋势,之后有所回升,土壤P含量频繁波动,但波动幅度较小;湿地植物整体N、P含量在5—10月呈下降趋势,植物整体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远高于对P元素的;5—9月4个区植物地上部分对N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5—7月植物地上部分对P元素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部分的。经初步分析,草和芦苇对黄河湿地小白河片区的修复效果较好,9月左右对植物进行收割对湿地净化效果最好。
韩剑宏杜方圆李卫平高静湉王晓云鲍交琦樊爱萍
关键词:植物群落黄河湿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