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作品数:22 被引量:12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北方民族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河西学院西部资源环境化学重点实验室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界面聚合法合成手性掺杂剂诱导螺旋形聚苯胺纳米纤维 被引量:3 2010年 以手性试剂D-樟脑磺酸(D-CSA)和L-樟脑磺酸(L-CSA)为掺杂剂和构象诱导剂,采用界面聚合法合成了螺旋形聚苯胺纳米纤维。通过FESEM、TEM、FTIR和UV-Vis吸收光谱等测试技术对螺旋形聚苯胺纳米纤维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聚苯胺纤维具有螺旋形构象,形貌均一,平均直径约为50nm,长度为300~600nm,具有较高的长径比(6:1~12:1)。在水溶液中,聚苯胺纳米纤维以伸展的螺旋形分子链构象存在,调节溶液的pH值,螺旋形聚苯胺纳米纤维表现出可逆的掺杂和脱掺杂性质。循环伏安(CV)测试表明,螺旋形聚苯胺纳米纤维在0.5mol/LHCl溶液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 王芳 敏世雄 刘芳 韩玉琦 冯雷 佟永纯关键词:纳米纤维 界面聚合法 表面Cu2O纳米颗粒修饰高效促进γ-Bi2MoO6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8 2013年 采用水热法在γ-Bi2MoO6光催化剂表面修饰了纳米级Cu2O,得到了具有高效可见光响应的复合光催化材料,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选区电子衍射(SAE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等技术对其相结构、微观形貌和光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在可见光条件下(λ>400nm)考察了Cu2O表面修饰对γ-Bi2MoO6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MB)性能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纳米级Cu2O(~10nm)颗粒均匀地修饰于γ-Bi2MoO6的表面,使γ-Bi2MoO6的可见光吸收带发生明显红移,且吸收强度大幅提高,增强了复合材料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从而使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光催化活性.当Cu2O的表面修饰量为1.5%(w)时,复合光催化剂降解MB的活性与纯γ-Bi2MoO6相比提高了6.4倍. 杨自嵘 彭杰庭 韩玉琦 王芳 刘倩 张扬 敏世雄关键词:CU2O 可见光 亚甲基蓝 Cu欠电位沉积法制备高效Pt/碳布析氢电极 2016年 以阳极氧化处理的碳布(ACC)为导电基体,利用Cu的欠电位沉积(UPD)和Cu与Pt金属前驱体之间的置换反应制备了Pt/碳布(Pt/ACC)电极材料,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其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结果表明,通过控制Cu的沉积电位可以有效地控制Pt的负载量和其在ACC表面的分散状态。随着沉积电位在0.32~0.15 V vs.RHE变化,Pt/ACC电极材料中Pt的负载量呈线性增加;在0.5 mol/L H2SO4溶液中的产氢反应结果表明,随着Pt负载量的增加,析氢起始电位逐渐降低,当沉积电位为0.15 V vs.RHE时,Pt在ACC表面的负载量为588μg/cm2,所得Pt/ACC电极材料起始电位为-0.05 V vs.RHE,且达到10 m A/cm2电流密度所需的过电位仅为56 m V,Tafel斜率为34.2 m V/dec,电极的催化产氢活性与块体Pt箔相近。 王芳 敏世雄 侯建华 靳治良 马小华关键词:欠电位沉积 碳布 PT 电催化 产氢 太阳光下La^(3+)掺杂TiO_2纳米粒子光催化降解亚甲基蓝的动力学研究 2009年 利用酸催化的快速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一系列不同La3+掺杂量(x=0.01%~3%)的TiO2复合光催化剂;在太阳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溶液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研究了染料的光催化降解动力学行为,考察了催化剂投加量和La3+掺杂量对复合光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随着反应体系中催化剂用量和La3+掺杂量的不同而不同,均存在一个最佳值.在本实验条件下,当催化剂投加量为1.5g/L,La3+掺杂量为0.5%时,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2.1.×10-2mg(L·min)-1,反应120min后亚甲基蓝的降解率可达91.55%. 敏世雄 王芳 安红刚 吴冬青 佟永纯 谢民亲 马建学 许伟义关键词:SOL-GEL 复合微粒 亚甲基蓝 太阳光 Pickering微乳液法合成聚苯胺/TiO_2复合纳米微球 被引量:4 2010年 以低温水热法制备的超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为乳液稳定剂和前驱物,在甲苯/水微乳液体系(Pickering微乳液)中成功地制备了聚苯胺/TiO2(PAn/TiO2)复合纳米微球.用TEM,SEM,IR,TG-DTA等技术对纳米复合材料的形貌,化学结构、相结构和热稳定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形貌呈球状,尺寸均一,平均粒径约为46nm;由于TiO2的存在,与纯的聚苯胺相比,复合材料中聚苯胺的晶化度较低;TiO2和聚苯胺分子链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力,并对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起促进作用. 敏世雄 李振彪 杨延山 王芳 佟永纯 杨自嵘关键词:纳米微球 La^(3+)/TiO_2复合微粒固相光催化降解聚氯乙烯薄膜 被引量:3 2009年 以酸催化的快速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La3+不同掺杂量的TiO2光催化剂材料,在室温条件下用于固相光催化降解聚氯乙烯(PVC)薄膜的研究。对分散有光催化剂的PVC薄膜在紫外光照射下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过程进行了红外光谱(FT-IR)和失重情况分析。结果表明:6W紫外灯(λmax=365nm)照射240h后,纯PVC失重仅为5.41%;纯TiO2光催化剂的加入,可使PVC失重加速,约为16.84%;La3+掺杂后,0.01%La3+/TiO2,0.05%La3+/TiO2,0.1%La3+/TiO2,0.5%La3+/TiO2,1%La3+/TiO2分别可使PVC薄膜失重约为8.53%,26.24%,8.90%,6.32%,9.80%。适量La3+的掺杂可进一步提高TiO2的催化活性,加速PVC的光催化降解失重。 韩玉琦 常希俊 敏世雄 王芳 冯雷 刘玉凤关键词:纳米TIO2 聚氯乙烯薄膜 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法制备PANI/AMTES-ATP复合材料 被引量:4 2010年 首先用偶联剂苯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AMTES)对凹凸棒土(ATP)进行表面修饰(AMTES-ATP),然后通过苯胺单体在AMTES-ATP表面的原位化学氧化接枝聚合,制备了基于共价键结合的聚苯胺(PANI)/AMTES-ATP复合材料。利用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热重-差热(TG-DTA)分析等技术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中PANI高分子链是通过偶联剂AMTES以化学键的方式与ATP相结合的,AMTES的桥连作用增加了两相间的接触面积,使PANI在ATP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PANI与ATP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力,限制了PANI的生长和结晶。由于ATP表面的界电限域效应,使PANI以伸展分子链构象存在。ATP的加入和两相间作用力的存在使复合材料中PANI的热稳定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敏世雄 王芳 许伟义 韩玉琦 冯雷 佟永纯关键词:聚苯胺 凹凸棒土 偶联剂 TiO_2/共轭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2008年 以聚氯乙烯和四氯化钛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复合光催化剂前驱体,经适当热处理后得到了TiO2/共轭高分子(CP)纳米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并用TEM、XRD、FTIR、ESR和UV—Vis等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平均粒径约30nm,其中TiO2的结构为锐钛矿型,CP为具有活性基团和不同长度共轭链的高分子,且与Ti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CP与TiO2的复合,拓宽了TiO2的光谱响应范围,使其能吸收紫外-可见区的全程光波(λ=190~800nm),而且对光生电荷具有很高的分离能力,从而使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自然光作用下,该复合材料能在15min内使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接近80%,催化活性优于纯的TiO2和PVC直接热处理产物。 敏世雄 王芳关键词:自然光 亚甲基蓝 降解 纳米级二氧化钛粉体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007年 综述了纳米级TiO2粉体的制备方法,讨论了气相法和液相法合成纳米级TiO2粉体的优缺点及当前制备纳米级TiO2体的主要研究方向. 敏世雄 王芳 韩玉琦 杨自嵘关键词:气相法 液相法 Fe^3+掺杂TiO2/凹凸棒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8 2010年 采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一系列Fe3+掺杂TiO2/凹凸棒(Fe3+-TiO2/ATP)复合光催化剂材料。在可见光条件下,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光催化降解反应,评价了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研究了TiO2负载量、Fe3+掺杂量和焙烧温度对复合材料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25(53))优化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光催化实验结果表明,MB在复合材料上的光催化降解反应遵循Langmuir-Hinshelwood(L-H)动力学模型。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当TiO2负载量为15%、Fe3+掺杂量为0.5%和焙烧温度为550℃时,得到的复合材料对MB的光催化降解效率最佳,测得表观反应速率常数kapp为6.09×10-3min-1,反应4 h后MB的降解率(Dt)可达75.88%,相同实验条件下与P25(1.51×10-3min-1)相比较,反应速率提高了4.03倍,降解率提高了45.05%。另外,复合材料的沉降性能优于P25,易于分离,是一类有应用前景的复合光催化剂。 敏世雄 王芳 魏立强 王永生 冯雷 佟永纯 韩玉琦关键词:可见光 MB 光催化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