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卫星
- 作品数:28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重庆三峡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引领科举文化研究热潮展示明代文学研究新貌--“明代文学与科举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9年
- 陈卫星
- 关键词:传统文化研究明代文学研究科举文化
- 融通中西:孙中山的新政体模型及革命思想渊源
- 2013年
- 孙中山先生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新篇章,他所构建的政体模型也并非完全照搬西方,而是中西文化融通的产物。他把自己的思想渊源归结为三个方面,即传统、西方和实践。在孙中山看来,中国自古就有自治制度和"自治之民",远在三代就已实行"共和"的政体,所以他在中国进行的民主革命,并不全是舶来品,也是对传统的承续。他因袭了传统文化中"大同"主义思想,把大同思想与他的三民主义相结合,想通过对其三民主义的实现,最终建立"大同"社会。追随孙中山的革命人士邹容以"顺乎天而应乎人"传统革新思想诠释了革命的合理性。
- 陈卫星张伶俐
- 关键词:孙中山中国传统文化
- “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的历史文献考察
- 2021年
- 明代优秀的文言小说作品集《剪灯新话》自一问世就深受读者喜爱,影响很大,但却遭到当朝禁毁,学术界一直有“《剪灯新话》是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的观点,并且前后因袭。然而,从历史史料来看,秦始皇焚书事件中,以《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子》《师旷》《务成子》《宋子》《天乙》《黄帝说》等九种作品为代表的古代小说,均在禁毁之列。宋代范镇《东斋记事》、僧文莹《湘山野录》、司马光《涑水记闻》等三部小说也曾遭朝廷明文禁毁。因此,该观点与历史事实不合,不宜继续沿袭。以中国禁书历史的特殊情形以及现存史料来看,尚难断定哪一部古代小说作品是“中国第一部禁毁小说”,定论或待来哲进一步发现。
- 陈卫星
- 关键词:《剪灯新话》历史文献
- 《〈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与胡适的国学思想被引量:1
- 2009年
- 胡适是一位在哲学、文学和史学等多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其发表于1923年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阐明了他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传统文化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等多个基本问题的思考。这些富有前瞻性的思考和有极强针对性的论断,为近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奠定了理论根基,开启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路。在今天重新回顾《〈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仍可以获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学术的许多启示。
- 陈卫星
- 关键词:整理国故疑古
- “巴渝文献与三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万州召开
- 2021年
- 2021年5月28日至30日,由重庆市国学学会、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三峡学院三峡研究院、重庆市国学学会文献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国学学会巴渝文化专业委员会承办,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编辑部协办的"巴渝文献与三峡文化"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万州召开。来自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三峡大学、西南大学出版社、重庆三峡学院、重庆文理学院、长江师范学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湖北省恩施州博物馆、四川省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三峡移民纪念馆、重庆市巴南区图书馆等高校和文化机构的五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 陈卫星
- 关键词:巴渝文化三峡移民
- 《坛经》所载“九江驿”考释被引量:1
- 2009年
- 《坛经》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经典,不仅全面反映了六祖惠能的禅宗思想,而且比较真实地记录了惠能入佛门、得真传,以及广弘佛法的经过。然《坛经》"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颇多疑义,多以为作伪而成。但是从九江和黄梅的历史沿革来看,唐代的所谓"九江驿"可能并不在江南而在江北,即今天湖北的黄梅县境内;《坛经》演变史上最早的古本之一《曹溪大师别传》的相关记载,亦可证实这一点。以"五祖自送能于九江驿"的记载来证明《坛经》及相关史料的真伪,不足为据。
- 陈卫星
- 关键词:《坛经》
- 历史文献记载中的三峡茶
- 2019年
- 从现存的文献来看,三峡地区的人们种植茶树,发现和了解茶的功效、制茶和喝茶的时间都非常早,积累了非常丰厚的三峡茶文化。早在5000多年前,三峡地区的人民最先了解茶的功效,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三峡地区就开始种植茶树,是中国最早种植茶树的地区之一。在周朝以前,三峡地区的所种植的茶叶主要用于朝贡,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进入寻常百姓家中,茶成为了日常饮品,并开始出现药茶和花茶。唐宋时期,是三峡地区饮茶、品茶的鼎盛时期,茶叶的种植也就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
- 张伶俐陈卫星
- 关键词:饮用历史文献
- 史志小说家所载《器准》考论
- 2014年
- 《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补南北史艺文志》均著录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小说《器准》或《器准图》,但其书早已亡佚。其内容和作者等问题均存疑颇多,且史料记载多有抵牾。通过史料考证可以推断:《器准》的作者为元延明,信都芳为之作注,有《器准注》一书传世;《器准》是一部带有图画的关于浑天、欹器、地动、铜乌、漏刻、候风等古代精巧天文仪器的著作;《器准图》应当就是《器准》,同书而异名;隋唐时期,元延明的《器准》已经不再流传,取而代之的是信都芳的《器准注》;无论是《隋书·经籍志》所著录信都芳的《器准》,还是《新唐书·艺文志》所著录信都芳的《器准图》,实际上都是信都芳的《器准注》;《器准图》在《隋书·经籍志》中收入小说家,而《新唐书·艺文志》却在历算类著录《器准》,这是由于不同的小说观念造成的。
- 陈卫星
- 关键词:史志小说家
- 胡应麟小说思想研究述评
- 2008年
- 胡应麟(1551—1602),字元瑞,不仅是明代著名的藏书家,而且是有明一代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学问家之一。胡氏毕生以藏书、读书和写作为乐,著述宏富,多达四百余卷,在文学、史学、文献学等领域均颇有建树,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家。在其著作中,《九流绪论》、《三坟补逸》、《四部正讹》、《二酉缀遗》、《华阳博议》、《庄岳委谈》等篇所包含的小说思想极其丰富,是“比他的诗歌理论更为重要的思想资料,更值得加以总结和介绍”。~[1]胡应麟研究渐趋深入,其小说思想已为学界所日益关注,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必将对进一步的深入探究大有禆益。
- 陈卫星
- 关键词:小说著作史学绪论
-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 2008年
- 中国古代文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设置最早的专业课程,也是当今各类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教学时间长,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在汉语言文学专业中的地位非常突出。但是,因为近年来的各种因素的冲击,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面临新的困境。要走出困境,有必要在三个方面努力:积极引导,加强学生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优化教学内容,适应课程改革需要: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 陈卫星
-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