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艳龙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篇悬浮颗粒物
  • 2篇藻毒素
  • 2篇脂溶性
  • 2篇质谱
  • 2篇色谱
  • 2篇颗粒物
  • 1篇电离
  • 1篇电喷雾
  • 1篇电喷雾电离
  • 1篇毒素
  • 1篇亚胺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原甲藻
  • 1篇藻粉
  • 1篇质谱法
  • 1篇色谱分析
  • 1篇微藻
  • 1篇相色谱
  • 1篇离子

机构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华夏职业学院

作者

  • 5篇王艳龙
  • 4篇陈军辉
  • 4篇王帅
  • 2篇郑晓玲
  • 2篇王小如
  • 2篇李兆永
  • 1篇郑立
  • 1篇孙承君
  • 1篇石洪华
  • 1篇史小星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质谱学报
  • 1篇第十一届中国...

年份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高效液相色谱-离子阱质谱法测定海洋微藻藻粉中的8种脂溶性毒素被引量:2
2016年
建立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质谱(HPLC-ESI-IT-MS)测定海洋微藻藻粉中8种典型脂溶性毒素的分析方法。藻粉样品经超声细胞破碎后,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对藻毒素进行提取,用HPLC-ESI-IT-MS多反应离子监测(MRM)模式对各种毒素(包括大田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1(DTX-1)、扇贝毒素2(PTX-2)、虾夷扇贝毒素(YTX)、原多甲藻酸1(AZA1)原多甲藻酸2(AZA2)、罗环内酯毒素(SPX),米氏裸甲藻毒素(GYM))进行测定。8种脂溶性藻毒素均在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在0.991以上),检出限均介于0.085~1.315 pg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8.5%~111.4%之间,方法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82%~10.17%范围。应用该方法对利玛原甲藻干藻粉中的毒素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良好,说明本方法是海洋微藻藻粉中脂溶性藻毒素测定的有效方法。
高莉媛王艳龙陈军辉王帅史小星石洪华郑立
关键词:腹泻性贝毒海洋微藻
典型环亚胺类毒素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利用离子阱质谱技术分析了两种典型环亚胺类毒素(GYM和SPX1)在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条件下的质谱裂解特征,并与电喷雾电离(ESI)质谱法进行了比较。GYM和SPX1在APCI一级质谱分析过程中易形成准分子离子[M+H]+峰(基峰);在二级质谱分析过程中,母离子[M+H]+通过丢失H2O中性碎片形成稳定的特征子离子峰;并结合三级质谱分析,推测了两种毒素的裂解途径。结果表明: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APCI-MS)的灵敏度好于电喷雾质谱法(ESI-MS);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法(LC-APCI-MS2)分析4种不同基质样品中GYM和SPX1的专属性、重复性、稳定性和抗基质干扰能力均好于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LC-ESI-MS2)。综上,APCI-MS法适于典型环亚胺类毒素的分析,本研究可为LC-APCI-MS定性、定量分析不同基质复杂样品中环亚胺类毒素提供参考和依据。
王艳龙陈军辉李兆永王帅郑晓玲王小如
关键词:离子阱质谱基质效应
不同环境因子对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产DSP毒素影响的研究
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属甲藻门(Pyrrophyta)、原甲藻科(ProrocentraceaeStein)、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Ehrenbeg),是一种能产生DSP毒素的海洋...
王帅陈军辉李兆永王艳龙
关键词:环境因子
近海沉积物、悬浮颗粒物中脂溶性藻毒素检测及藻体中毒素的纯化
近十年来,海洋环境中的脂溶性藻毒素由于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逐渐成为环境化学家研究的热点;然而,目前对海洋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脂溶性藻毒素的研究相对较少,缺乏有效的检测方法。而对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中脂溶性藻毒素的测定,...
王艳龙
关键词:海洋监测色谱分析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被引量:9
2016年
海水悬浮颗粒物对海洋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海水悬浮颗粒物上富集的脂溶性藻毒素会严重的毒害海洋滤食性生物。本研究建立了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测定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方法。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经甲醇超声辅助提取后,以5 mmol/L乙酸铵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经1.7微米C18色谱柱分离,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ESI-MS/MS)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8种目标物在5 min内分离良好,加标回收率在83.8%~110.4%之间,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14.1%)和灵敏度(检出限介于2.9~103 pg/g之间),在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6,能满足海水悬浮颗粒物中8种典型脂溶性藻毒素同步检测的要求。采用本方法初步分析了青岛沿岸海域海水悬浮颗粒物中的脂溶性藻毒素,其中PTX2被检出,含量最高可达790 pg/g(干重)。
王艳龙陈军辉高莉媛王帅郑晓玲孙承君王小如
关键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悬浮颗粒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