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一翔
- 作品数:12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建筑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GIS分析的城市滨湖区空间可达性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本文运用GIS软件,以太湖流域的无锡蠡湖滨湖区域为研究主体,定量分析城市滨湖空间的可达性和市民出行的便捷性。进行市民在步行、机动车交通模式下至各滨湖空间的可达性分析,探讨在可达目标下,滨湖通达要素、滨水空间格局和保障市民享用滨湖景观公平性的关联性。研究从市民的出行和感知出发,探究可达性评价方法,为促进城市滨湖空间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提供有效依据。
- 汪滋淞田一翔张姗姗
- 关键词:GIS分析
- 六十年代南极光学影像增强与去噪处理的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南极地区冰川融化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是目前气候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但是由于缺乏20世纪60年代及之前相关的遥感及实测数据,因此,20世纪60年代南极地区的光学影像DISP(Declassified intelligence satellite photography)对于研究当时南极地区的物质变化和质量平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通过选取几种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对DISP影像进行增强和去噪处理,同时,采用一种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对处理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
- 王泽阳田一翔孔繁司叶文凯
- 关键词:图像去噪
- 南极潮汐测量及区域潮汐对冰架表面流速影响的研究进展综述被引量:6
- 2017年
- 南极区域潮汐是计算南极物质平衡和南极冰架表面冰流速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对于研究冰架崩解和全球气候变暖具有重要作用。南极潮汐测量的方法从最初的实时测量,发展到了卫星测高和遥感监测以及建立数值模型预测的阶段。已有研究表明潮汐周期与冰架表面流速间存在一定关联,例如Filchner-Ronne冰架和Ross冰架的潮汐变化与冰流速度的联系为:在大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快,小潮时冰流速度达到最慢。研究还对南极典型冰架区域潮汐特征及对冰架表面冰流速、高程变化等的影响进行了总结。今后的研究不仅需要继续关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的潮汐变化,更加需要对东南极稀疏的区域进行潮汐观测,这对于构建整个南极潮汐数据库和提高数值模型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 马旭文田一翔叶文凯
- 关键词:冰架
- 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的南极接地线质量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的南极接地线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南极接地线相对位置、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指标;2)根据南极接地线评价标准进行误差分类,将接地线间的差异分为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存在粗差和存在接地...
- 谢欢陆赛赛徐洋刘爽童小华李荣兴田一翔冯甜甜乔刚刘世杰
- 文献传递
- 南极1992~2009年接地线遥感产品精度综合评估和分析
- 2021年
- 本文利用多源遥感数据,对五种主流的南极接地线遥感产品的精度进行了综合评估和分析.采用全新的评估策略和评估流程实现了接地线产品精度的系统评估.评估流程主要分成两大步骤:首先提出一组评估指标自动处理了84.4%的接地线数据,再根据多源遥感数据完成了剩余15.6%部分数据的人工评估.结果显示,InSAR接地线(InSAR GL)产品质量比较高(不一致度为0.3%),被推荐在有该类数据时优先使用.基于光学影像提取的接地线产品质量相对较低(不一致度为3~12%),但其覆盖范围更完整,尤其是覆盖了潮汐较弱的地区.在完成了全部五种接地线产品(1992~2009年)的精度评估后,发现有9.5%的南极接地线表现出后退或前进的趋势,这部分接地线被归类为"变化"状态.文章对南极不同流域尺度上的接地线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接地线后退最快的区域为流域22(含松岛冰川),速率为(544±51)m a^(-1),前进最快的区域为流域14(包括默茨冰川),速率为(304±16)m a^(-1).西南极冰盖和东南极冰盖的接地线平均变化速度分别为(-370±8)和(5±7)m a^(-1).结果表明,西南极冰盖的接地线有显著的后退趋势,而东南极冰盖的接地线介于平衡和轻微前进趋势之间(除托滕冰架区域外).
- 李荣兴吕达谢欢谢欢徐洋田一翔童小华徐洋
- 关键词:冰架
- 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的南极接地线质量评价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源观测数据的南极接地线质量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南极接地线相对位置、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价指标;2)根据南极接地线评价标准进行误差分类,将接地线间的差异分为处于可接受误差范围、存在粗差和存在接地...
- 谢欢陆赛赛徐洋刘爽童小华李荣兴田一翔冯甜甜乔刚刘世杰
- 南极遥感产品质量检验及评价
- 南极冰盖被公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最为敏感和关键的区域之一,其稳定性和所引起的物质迁移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南极物质变化长期以来受到地球物理学、冰川学、海洋学及环境学等各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关...
- 田一翔谢欢冯甜甜童小华李荣兴
- 关键词:遥感
- 南极海岸线产品和接地线产品质量评估与变化分析
- 南极冰盖与冰架对于气候变化极具敏感性并且物质平衡会对全球海平面上升造成重要影响,因此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区域之一,.南极冰盖的面积变化和体积变化反映了冰盖的质量变化,其引起的海平面高度变化会对沿海区域造成显著影...
- 田一翔谢欢吕达徐洋翁和霞童小华吴晨曦李荣兴
- 南极三大冰架稳定性的现状与变化趋势
- 2024年
- 罗斯冰架、菲尔希纳-龙尼冰架和埃默里冰架是南极的三大冰架,对南极冰盖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然而,目前三大冰架稳定性的研究多集中在一种或几种因素,缺少多参数的综合评估.为实现南极三大冰架不稳定性和长时序变化趋势系统的分析,本文综合统计、分析了三大冰架的关键参数变化,包括三大冰架的表面高程、底部融化、表面融水、关键裂缝、缝合区、前缘线、接地线、冰流速以及物质平衡变化.此外,本文选取了南极已经崩塌的拉森B冰架、处在快速变化且已发生结构性变化的松岛冰架和处于加速状态的托滕冰架作为参考冰架,将三大冰架与参考冰架对应的关键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南极三大冰架的变化状态和稳定性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三大冰架的多项关键参数与参考冰架相比均变化较小,有50%的参数小于加速变化状态的托滕冰架,有88%的参数小于快速变化状态的松岛冰架,有100%的参数小于崩塌状态的拉森B冰架;并且对未小于托滕冰架的参数具体分析后,发现其符合三大冰架稳定状态的情况.因此,目前三大冰架处于稳定的自然变化状态,短期内不会发生剧烈的结构性变化.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形下,该变化趋势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需长期进行追踪观测从而评估其对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 李荣兴李国君安璐夏梦莲吕达程远赵爱国常甜崔祥斌崔祥斌张胜凯刘世杰王卫安
- 关键词:关键参数遥感监测海平面变化
-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变化的卫星遥感监测现状与发展趋势
- 2023年
- 南极冰盖物质平衡对全球海平面变化影响巨大,提高南极冰盖物质平衡估算精度对实现全球海平面变化趋势准确预测至关重要.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极地卫星对南极冰盖系统监测能力的提升,有助于认识、保护和利用南极,解决极地科学国际前沿难题.揭示南极冰盖对全球气候环境的响应及其反馈机制,对深化人类对南极的科学认知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系统总结了用于南极冰盖监测卫星的发展现状及现有的卫星遥感数据产品序列,然后讨论了运用遥感卫星监测南极物质平衡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并对南极卫星遥感技术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我国极地遥感卫星发展方面提出了建议,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国对极地冰盖变化和全球海平面上升的长期观测及预测能力,为相关应对策略的制定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 李荣兴李荣兴谢欢郝彤谢欢刘世杰郝彤田一翔乔刚童小华刘世杰李洪伟冯甜甜骆舒蕾田一翔崔浩田李国君
- 关键词:卫星监测遥感数据南极冰盖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