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雪梅

作品数:9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疗效
  • 5篇骨折
  • 3篇内固定
  • 2篇锁定接骨板
  • 2篇球蛋白
  • 2篇疗效观察
  • 2篇免疫球蛋白
  • 2篇接骨
  • 2篇接骨板
  • 2篇近端
  • 2篇狂犬
  • 2篇狂犬病
  • 2篇骨板
  • 2篇股骨
  • 2篇股骨近端
  • 2篇关节
  • 1篇动物咬伤
  • 1篇血压
  • 1篇咬伤
  • 1篇疫苗

机构

  • 9篇新乡市第一人...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9篇李雪梅
  • 2篇邢丽霞
  • 1篇赵冬太
  • 1篇李文芳

传媒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抗感染药学
  • 1篇山西卫生健康...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使用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使用情况调查情况。方法选择医院2019年7月-2020年1月收诊的狂犬病Ⅲ级暴露患者118例,通过病案信息收集和分析Ⅲ级暴露患者的年龄、发病月份、被咬伤部位、潜伏时间与受伤程度和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情况。结果118例患者中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有70例,注射率为59.32%。<15岁的Ⅲ级暴露患者注射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率最高,其次是15~25岁、25~30岁、40~50岁,而50~60岁最低。季注射率由高到低依次是3季度22例,注射率为95.65%;2季度30例,注射率为88.24%;1季度,28例,注射率为53.85%;4季度10例,其中注射率50.00%;注射率由高到低依次头面部6例,注射率100%;、躯干30例,注射率70.00%;四肢71例,注射率是60.56%。注射率由高到低依次是15天以内6例,注射率83.33%;1个月以内20例,注射率85%;1~3个月21例,注射率为71.43%;3~6个月以上71例,注射率为46.48%。结论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在狂犬病Ⅲ级暴露中使用率较低,其中不同年龄、季节、咬伤部位和潜伏期的注射情况均有差别,要提高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注射率,做好相关防护。
李雪梅
关键词: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观察
2015年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8例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应用AO研制的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从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术后并发症方面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肺栓塞,延迟愈合,骨不连,内置物断裂,股骨头坏死,股骨干及大转子骨折,髋内翻,骨髓炎等并发症,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按Harris评分标准,平均(89.0±8.7)分。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接骨板具有操作步骤简单,固定稳固,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适用于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陈晓斌陈静李雪梅张之红范志丽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疗效
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联用对动物咬伤患者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及其对抗体产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究狂犬病疫苗与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HRIG)联用对动物咬伤患者预防狂犬病发生效果及其对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7月—10月间治疗的因动物咬伤暴露患者200例资料,按预防用药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狂犬疫苗接种组(n=100,单用接种狂犬病疫苗)和联用组(n=100,接种狂犬病疫苗与HRIG联用),比较两组患者抗狂犬病抗体阳性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用药7 d后,联用组患者狂犬病抗体阳性率优于狂犬疫苗接种组(P<0.05);治疗14 d后,两组患者狂犬病抗体阳性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之间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狂犬病疫苗与HRIG联用于动物咬伤暴露患者预防狂犬病的临床疗效更佳,短时间内人体可有效产生狂犬病抗体,且安全性高。
李雪梅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人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狂犬病
老年高血压患者综合护理应用研究
2021年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模式的合理性和创新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64例,按就诊时间分为两组均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记录两组日常生活活动(ADL)分数以及疾病知识知识掌握率情况、用药总依从性、血压控制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分值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疾病知识知识掌握率情况、用药总依从性以及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其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有所改善,推广价值可行。
李雪梅
关键词:基础护理高血压生活质量
髌骨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髌骨环内固定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髌骨环内固定治疗32例粉碎性髌骨骨折。男22例,女10例,年龄19~71岁,平均年龄36.5岁。结果:所有32例患者术后均接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5±4.8个月。术后3~4个月复查CT或X线提示均愈合良好,未发现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骨不连等现象,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按照胥少饤等疗效评估标准,优28例,良4例,优秀率100%。结论:该方法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符合髌骨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陈晓斌陈静王鹤鹏陈晓光李雪梅范志丽
关键词:粉碎性髌骨骨折内固定
关节镜监视下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诊治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采用关节镜辅助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8例,关节镜监视下行骨折复位,缺损处植骨,微创固定。结果随访12个月-26个月,平均19个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4个月。按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标准“1”判定疗效,优3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91.6%,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关节镜监视下胫骨平台骨折微创内固定手术,具有创伤性小,并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重建关节面,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陈晓斌陈静李雪梅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微创手术疗效分析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发病4.5~9.0h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发病4.5~9.0h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8年3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发病时间为4.5~9.0h的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rt-PA治疗。治疗前、治疗后24h及7、14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中风量表(NIHSS)判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治疗后90d,利用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修订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及7、14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90d,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50%(7/40)和21.43%(9/42)。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1,P>0.05)。观察组患者预后理想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10,P<0.05)。结论rt-PA治疗发病时间为4.5~9.0h的脑梗死患者,可有效减轻其机体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预后,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赵冬太李雪梅
关键词: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神经功能缺损预后
股骨近端锁定板与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内固定方式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对比
2016年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锁定板与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股骨近端锁定板和改良股骨近端加锁髓内钉(PFNA)内固定方式治疗50例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从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72个月。PFNA组优良率为92.3%,股骨近端锁定板组优良率为88.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与股骨近端锁定板相比,PFNA具有愈合时间短、髋关节功能好、无髋内翻、内置物切出等并发症发生等优点,更值得在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陈晓斌王鹤鹏陈晓光邢丽霞李雪梅
锁定接骨板治疗6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年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10月,66例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9例,Ⅲ型27例,Ⅳ型3例,均应用锁定接骨板治疗。结果:本组随访6个月~24个月,平均13个月。采用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AOFAS)的标准(满分100分)评分为53—98分,平均84.8分。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锁定接骨板应用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植骨及不植骨的患者术后均未发现再移位,固定稳定,值得推广。
陈晓斌陈静李雪梅邢丽霞李文芳杜俊
关键词: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接骨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