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亮
- 作品数:2 被引量:29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及病原学分析被引量:2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418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发生医院感染败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感染率为3.10%(106/3418),发生感染日龄的中位数为19(4~48)d。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占45.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比例较高(24.3%);革兰阴性菌占41.7%,以肺炎克雷伯杆菌为主(25.2%);真菌13.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和肠外营养时间是早产儿院内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765、3.051、2.998,均P<0.05)。结论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出生体重、中心静脉置管和肠外营养时间;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
- 吴俊吴本清吴本清罗亮黄进洁
- 关键词:医院感染败血症早产儿
- 新生儿窒息的凝血功能及抗凝血酶Ⅲ VWF D-二聚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抗凝血酶Ⅲ、VWF、D-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荧光分析法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和16例正常新生儿VWF及D-D的含量及AT-Ⅲ的活性,同时检测INT、TT、APTT、Fbg及BPC的变化。结果:重度窒息组的AT-Ⅲ明显降低,窒息新生儿血浆的VWF、D-D平均值均有不同程度增高,重度窒息组升高更为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窒息后并发器官功能损害新生儿与无并发症组比较,血浆的VWF、D-D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脑损害组升高最为明显(P<0.05,P<0.01)。结论:窒息新生儿表现以高凝状态为主的早期D IC,VWF及D-D的升高与窒息的程度有关,VWF及D-D明显升高者常合并组织器官损害。测定窒息新生儿血浆中AT-Ⅲ、VWF、D-D等指标对窒息后新生儿临床选用抗凝药物治疗及疗效观察、预后判断,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李志光冯战桂罗亮杨建生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凝血功能血管性血友病因子D-二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