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延平 作品数:15 被引量:117 H指数:5 供职机构: 韩城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社会发展科技攻关项目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超短波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VEGF、vW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2020年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患者应用超短波及倍他司汀治疗前后眩晕程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宝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接诊的100例颈性眩晕患者,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A组(n=33)、对照B组(n=33)和观察组(n=34),分别给予倍他司汀、超短波、倍他司汀+超短波治疗,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眩晕程度(EVE)、前庭症状指数评分(VS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Ⅰ~Ⅲ、Ⅲ~Ⅴ、Ⅰ~Ⅴ的峰间期(IPL)]、脑血流参数[侧椎动脉(VA)、基底椎动脉(BA)的血管搏动指数(PI)、舒张末期流速(VD)]和血清VEGF、vW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明显高于对照A组的66.67%和对照B组的6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VE、V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B组明显低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Ⅰ~Ⅲ、Ⅲ~Ⅴ、Ⅰ~ⅤIPL及Ⅰ、Ⅲ、ⅤP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Ⅰ~Ⅲ、Ⅲ~Ⅴ、Ⅰ~ⅤIPL及Ⅰ、Ⅲ、ⅤPL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BA的PI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VD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且对照B组患者VA、BA的PI低于对照A组,VD高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A组、对照B组,vWF水平低于对照A组、对照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B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A组,vWF水平低于对照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倍他司汀治疗颈性眩晕患者,可调节VEGF、vWF含量,改善脑血流参数及听觉通路,进而缓解临床症状,疗� 杨丽英 席聪 潘延平关键词:颈性眩晕 超短波 倍他司汀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静滴氨茶碱致急性左心衰竭1例 2000年 患者,女,68岁,有10年慢性支气管炎史。长期服用氨茶碱,但无静脉用药史。1998年11月3日因慢支急性发作到急诊科诊治。听诊双肺可闻及哮鸣音。立即给予氨茶碱0.25 g加10%葡萄糖250 ml静滴,每分钟15滴。当滴入6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伴濒死感,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全身出汗。查体:R 28次/min,P 140次/min,BP 120/75 mmHg。神志清楚,不能平卧,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唇发绀,双肺布满湿性罗音,心率140次/min,律齐,心音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 潘延平关键词:静滴 氨茶碱 急性左心衰竭 血药浓度 颈部血管彩超及颈部CTA联合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8 2020年 目的探究颈部血管彩超(CVUS)及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联合CT脑灌注成像(CTP)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韩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VUS、CTA、CTP检查(DSA为检查金标准),重建获取图像,比较病侧区、健侧对照区CTP参数脑灌注值、强化峰值(PE)、达峰时间(TTP)、脑血容量(CBV),并对比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诊断价值。结果 CTP检查结果显示,病侧区与健侧对照区的脑灌注值[(20.42±6.30) Hu vs (67.58±25.25) Hu]、PE [(4.38±0.53) Hu vs (7.81±0.50) Hu]、CBV [(2.20±0.34) mL/100 g vs (4.61±1.53) mL/100 g]比较,病侧区明显低于健侧对照区,TTP为(13.43±1.28) s,明显多于健侧对照区的(9.95±1.30)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DSA检查,均发现病灶同侧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或闭塞,检出率为100%;应用CVUS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者为42例,检出率为77.78%,CTA检查发现病灶同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41例,检出率为75.93%,CVUS和CTA的检出率明显低于DSA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VUS+CTP检出者51例,检出率为94.44%,CTA+CTP检出者52例,检出率为96.30%,以上两者联合检查的检出率与DSA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US+CT"与"CTA+CTP"检查均能够有效判断出急性脑梗死缺血范围,提高急性脑梗死合并症状性脑血管狭窄或闭塞的检出率,且与DSA相比差异不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陈晓华 潘延平 高咏梅 刘小丽关键词:颈部血管彩超 CT血管造影术 CT脑灌注成像 脑血管狭窄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尿激酶溶栓治疗48例临床分析 本研究对收治的4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静脉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了较好较好疗效。文章对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冠脉再通判断标准等进行了介绍。 潘延平关键词:心肌梗死 急救药物 尿激酶溶栓 文献传递 多巴胺、多巴酚丁胺联合硝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34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08年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经各种常规治疗不见好转甚至有进展者,但并非指心脏情况已至终末期不可逆转者。其病情严重,治疗困难。我院自2004年1月-2006年11月对34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联合静脉应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硝普钠进行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潘延平关键词:顽固性心力衰竭 多巴酚丁胺 疗效分析 多巴胺 硝普钠 难治性心力衰竭 不典型主动脉夹层22例误诊分析 被引量:3 2010年 刘江茹 苏宇芳 潘延平关键词:主动脉夹层 误诊分析 诊治水平 误诊率 高血压脑出血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6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02年 潘延平 杨小明 董朝辉关键词:并发症 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肾功能衰竭 床旁快速心梗三合一检查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床旁快速检查心肌梗死(AMI)血清肌红蛋白(MYO),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cTnI)三合一诊断试剂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急性心肌梗死和64例非心肌梗死患者同时检测血清CK-MB、MYO、cTnI三项指标,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诊断AMI的敏感性:cTnI(92.5%)高于MYO(72.5%)和CK-MB(65.0%)。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96.9%)与MYO(93.8%)和CK-MB(93.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TnI对AMI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作为一种心肌损伤的特异标记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潘延平 王海燕甘露醇及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甘露醇及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6-氨基己酸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甘露醇及6-氨基己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颅内压均有所改善,其中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 d脑组织中动脉血流速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14 d后,研究组患者脑组织中动脉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醇及6-氨基己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要优于单用6-氨基己酸治疗,可改善神经功能,降低颅内压,安全性好。 陈建玲 潘延平关键词:甘露醇 6-氨基己酸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流速度 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速尿治疗顽固性心衰 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速尿在治疗顽固性心衰中的疗效。方法对10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用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速尿联合用药,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00例顽固性心衰患者中显效65例,有效2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多巴酚丁胺联合硝酸甘油、速尿治疗顽固性心衰疗效好,见效快,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刘江茹 潘延平 苏宇芳关键词:顽固性心衰 多巴酚丁胺 硝酸甘油 速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