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萍
- 作品数:11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海门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大剂量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 2007年
- 目的评价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应用的疗效。方法54例CHF患者(男44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2岁,心功能Ⅱ ̄Ⅳ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34%。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只要能耐受,尽可能递增到5 ̄10mgpoBid,治疗中严密监测各项相关指标。结果平均随访时间近20周,随访期间死亡2例,均为心性死亡。治疗后心功能和6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左室舒张末径(LVEDD)和收缩末径(LVESD)减小(P<0.001),LVEF明显增加(P<0.001)。本组患者治疗后血压略有下降,血钾略升高,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血肌酐无明显变化。结论应用大剂量依那普利治疗心力衰竭是安全的,并能明显提高患者活动耐量,改善心功能,增加LVEF。
- 王燕萍
- 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
-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组(n=32)给予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n=32)单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24 h动态心电图、临床症状的变化及相关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90.7%vs 65.6%,P<0.05);联合组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87.5%vs 65.6%,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稳心颗粒与小剂量酒石酸美托洛尔联用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燕萍吴彩娟
-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酒石酸美托洛尔稳心颗粒
- 动态心电图对房颤伴长R-R间期的分析与体会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地分析58例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R-R间期:睡眠相关性,38例(占65%)为A组;睡眠无关性,20例(占35%)为B组。并分析房颤伴长R-R间期患者的24 h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结果 A组长间歇的出现与睡眠相关高于B组(P<0.05),A组平均心率高于B组(P<0.05),B组逸搏出现的频度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长间歇时仅有1例头昏和黑矇,B组患者长间歇时有12例出现头晕、黑矇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活动时。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 h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率以及不同的病因,对于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燕萍吴彩娟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心房纤颤
- 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室性心律失常的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对室性心律失常30例患者予胺碘酮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治疗前后校正的QT离散度(QTcd)的变化。结果:胺碘酮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率90.0%,QTcd显著性下降(P<0.05),并未发现有严重毒副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使QTd缩小,从而减少室速、室颤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 王燕萍
- 关键词: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QT离散度
- 急性肺栓塞药物治疗前后的心电图观察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E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急性肺栓塞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急性肺栓塞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如能结合临床症状并及时仔细观察心电图改变,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王燕萍吴彩娟
- 关键词:肺栓塞急性药物治疗心电图
- 稳心颗粒联合小剂量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评价稳心颗粒与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例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n=32)与单用倍他乐克组(n=32)。观察2组患者治疗4 w后临床症状、24 h动态心电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病情有改善,联合用药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0.6%)优于单用倍他乐克组(6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24 h动态心电图室性期前收缩数量改善总有效率(87.5%)优于单用倍他乐克组(6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少,与单用倍他乐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稳心颗粒与小剂量倍他乐克联用治疗高血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王燕萍吴彩娟
- 关键词:室性期前收缩倍他乐克稳心颗粒
- 急性肺栓塞药物治疗前后心电图观察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PE)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PE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的改变。结果 PE经治疗后窦性心动过速、SⅠQⅢTⅢ、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aVR导联出现终末R波增高、顺钟向转位、电轴右偏、期前收缩等心电图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图在PE诊断中虽然是非特异性的,但是如能结合临床症状并及时仔细观察心电图改变,对P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 王燕萍吴彩娟
- 关键词:肺栓塞急性药物治疗心电图
- 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房颤伴长RR间期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动态心电图房颤伴长RR间期:与睡眠相关的为A组38例(65%);与睡眠无关的为B组20例(35%)。并分析房颤伴长RR间期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度及伴随症状。结果结果 A组长间歇的出现与睡眠相关性高于B组(p<0.05),A组平均心率高于B组(p<0.05),B组逸搏出现的频度明显高于A组(p<0.01),A组患者长间歇时仅有1例头昏和黑朦,B组患者长间歇时有12例出现头晕、黑朦或晕厥,均发生在清醒活动时。结论房颤伴长RR间期出现的时间长短、睡眠相关性、24小时平均心率、逸搏出现的频率以及不同的病因,为指导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射频消融、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王燕萍
-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长RR间期心房颤动
- 氯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
- 2011年
-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概率很高。有报道10%~20%的高血压患者伴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痛风伴高血压者高达30%。LIFE研究结果显示,基础尿酸水平与心血管原因死亡、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联合终点呈显著的正相关[2],对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降低血尿酸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观察氯沙坦和厄贝沙坦对高血压患者血清尿酸(SUA)的影响及其降压效应。
- 吴彩娟王燕萍
- 关键词:高血压高尿酸血症氯沙坦
- 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维持作用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评价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将65例非瓣膜性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试验组(33例)。对照组予胺碘酮,试验组予胺碘酮+缬沙坦。入选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即为试验起始时间,试验终点为转复后12个月。终点事件:症状或无症状房颤首次复发。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左心房内径。结果:有63例完成试验,其中对照组31例,试验组32例,试验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8.1%与51.6%,P<0.05)。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左心房内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对非瓣膜性持续性房颤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 吴彩娟王燕萍吴杰
- 关键词:心房颤动胺碘酮非瓣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