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德敏
- 作品数:2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海南省农垦那大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MI患者使用经冠状动脉自体BM-MNC移植的长期效果随访观察
- 2015年
-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采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移植治疗的长期疗效。方法 52例首次ST段抬高性AMI患者,在成功完成PCI术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6例。研究组采用经冠状动脉注入BM-MNCs治疗,对照组同样方法注入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的随访观察结果差异。结果 术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心肌缺血面积、心排指数(CI)、每博量指数(SI)、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二尖瓣口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E/A)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4个月研究组的LVEF%、LVEDV、心肌缺血面积、CI、SI、E/A测定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第6个月、24个月研究组和对照组的LVEF%、LVEDV、心肌缺血面积、CI、SI、E/A测定值较术前均显著好转(P〈0.05)。研究组随访时间为16~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1.3±2.6个月,对照组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9±3.0个月,两组患者的随访时间差异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研究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11.54%(3/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4.62%(9/26)(P〈0.05)。在随访过程中研究组有1例患者死亡,对照组3例患者死亡,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对于保护AMI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具有积极意义。
- 陈军谭德敏陈绵军
- 关键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
- 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率逐步升高。该病发病急,如果心脏代偿功能得不到及时建立,可导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常规吸氧、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手段较难取得好的效果[1]。研究显示,早期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的预后有较好的效果[2],本文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陈军谭德敏陈绵军王智明
- 关键词: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急性左心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