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继龙

作品数:5 被引量:37H指数:2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硬膜
  • 4篇硬膜外
  • 4篇镇痛
  • 3篇低浓度
  • 3篇比卡因
  • 3篇布比卡因
  • 2篇低浓度罗哌卡...
  • 2篇硬膜外止痛
  • 2篇止痛
  • 2篇罗哌卡因
  • 1篇低浓度布比卡...
  • 1篇电针
  • 1篇电针刺
  • 1篇电针刺激
  • 1篇心率
  • 1篇血压
  • 1篇腰段
  • 1篇硬膜外腔
  • 1篇硬膜外腔镇痛
  • 1篇硬膜外镇痛

机构

  • 3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暨南大学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作者

  • 5篇郭继龙
  • 4篇刘新波
  • 3篇樊小兵
  • 3篇许为敏
  • 2篇刁文波
  • 2篇李涵葳
  • 2篇魏安山
  • 1篇骆钧梵
  • 1篇贾少微
  • 1篇陈建良

传媒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中国针灸
  • 1篇广东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年份

  • 1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全身麻醉下观察电针刺激对人体生命体征的影响被引量:8
2002年
目的:探讨植物神经系统在针刺信 号传导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全麻下行颅内肿瘤切除术患者5例。在术 中 针刺双侧厉兑、涌泉等穴,以电针仪电针20 min。统计针刺前、中、后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全组针刺期 间与针刺前后比较,SBP增加22.40±3.19 mmHg(P<0.05)、DBP增加12.00±1 .41 mmHg(P<0.01)、MAP 增加15.99±1.65 mmHg(P<0.001)、HR增加24 .00±6.66 bpm(P<0.05)。结论: 全麻后,针刺仍能引起血压和心率增加的正性心力作用。
郭继龙贾少微陈建良骆钧梵
关键词:全身麻醉电针刺激血压心率针灸效应
低浓度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腰段硬膜外镇痛的运动阻滞比较
2002年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及布比卡因腰段硬膜外止痛的合适浓度,比较二者运动阻滞的差异。方法 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成年男性患者90例,随机分为9组,每组10例,术后双盲法硬膜外注入“止痛液” 8~10ml:R1-R4组为0.1%,0.15%,0.20%,0.25%的罗哌卡因,B1~B4组为0.1%,0.15%,0.20%,0.25%的布比卡因,N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注药前后记录:VAS;健侧阻滞区下腹壁、提睾、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及髋、膝、踝关节运动的变化。结果VAS的改变:R1-4及B1-4各组与N组比较,均P<0.01;反射及运动变化比较:R1及B1组与N组比较,P>0.05,R2~R4及B2~B4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二种局麻药对应组的反射和运动变化比较,P>0.05。结论0.10%~0.15%的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是合适的低位硬膜外止痛浓度,0.20%以上浓度有明显运动阻滞;在避免运动神经阻滞方面,低浓度罗比卡因并未表现比布比卡因有特别的优越性。
郭继龙樊小兵许为敏魏安山刘新波刁文波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硬膜外止痛
阻滞区脊神经反射对判断和预防下肢肌肉运动障碍的意义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探讨硬膜外镇痛时脊神经反射改变对判断运动神经阻滞的意义。方法:成年男性患者110例,随机分为11组,每组10例,术后双盲法硬膜外注入“止痛液”8~10mL:R1~R5组为1.0,1.5,2.0,2.5,3g/L罗哌卡因,B1~B5组为1.0,1.5,2.0,2.5,3g/L布比卡因,N组为盐水。注药前后记录:视觉模拟评分(VAS);阻滞区健侧运动神经反射变化指令运动变化。结果:全部110例硬膜外麻醉,术后注药后出现下列变化:①VAS评分:R1组(4.6±0.6)cm,R2组(3.1±0.7)cm,R3组(2.9±0.8)cm,R4组(2.3±0.7)cm,R5组(2.1±0.9)cm及B1组(5.1±1.1)cm,B2组(4.2±1.3)cm,B3组(3.3±1.2)cm,B4组(1.2±1.1)cm,B5组(0.5±0.4)cm与N组(9.1±0.6)cm比较,均P<0.001。②反射:R1~2及B1~2组与N组比较P>0.05,R3~R5及B3~B5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③运动:R1~3及B1~2组与N组比较P>0.05,R4~R5及B3~B5组与N组比较P<0.05或<0.01。全组指令运动负性肌力改变出现率为38.2%,对应脊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改变出现率为49.1%。结论:低含量罗哌卡因或布比卡因用于腰段硬膜外止痛时,1.5g/L以上均出现不同指程度运动阻滞,阻滞区脊神经反射改变与运动阻滞同步出现并且更为敏感,可作为临床示警性指标。
郭继龙樊小兵许为敏魏安山刘新波刁文波
关键词:镇痛硬膜外布比卡因神经传导阻滞
低浓度布比卡因低位硬膜外腔镇痛的运动神经阻滞效应被引量:28
2000年
郭继龙刘新波李涵葳
关键词:布比卡因运动神经阻滞
5种低浓度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腔止痛的运动阻滞效应
2001年
目的 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低位硬膜外术后镇痛的合适浓度。方法 选择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男性患者 6 0例。硬膜外术后止痛与观察于术后 4小时进行 ,随机分 6组 ,双盲法注入“止痛液”8~ 10ml,A、B、C、D、E及F组分别为 :0 1%、0 15 %、0 2 0 %、0 2 5 %、0 30 %罗哌卡因及生理盐水。注药前及注药后 30分钟记录VAS ;阻滞区健侧运动神经反射变化 ;阻滞区的健侧指令运动变化。结果 VAS评分 :A、B、C、D及E组与F组比较均P <0 0 1;阻滞区运动神经反射减弱或消失 ;阻滞区指令运动减弱或消失。结论  0 15 %罗哌卡因是较合适的低位硬膜外止痛浓度。
许为敏郭继龙樊小兵李涵葳刘新波刁文波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止痛术后镇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