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芳
- 作品数:8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肾病综合征诊治中的体会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在肾病综合征诊断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对中、老年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进行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列为实验组,结果为阴性的列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环孢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实验组有效率77.8%,高于对照组(41.7%)(P<0.01)。结论抗M型磷脂酶A2受体抗体检测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诊断中有指导意义,从而指导治疗。
- 马艳芳王长江杜娟鲍江波房淑清
- 关键词: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血液透析病人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体会
- 2005年
-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几乎为100%,原因为肾脏分泌促红细胞生成素不足.以往输血是常用的手段,但即使反复输血,由于输入尿毒症患者循环中的红细胞寿命缩短,故不能满意改善症状,又增加了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从2000年1月开始我院应用人类重组红细胞生成素(EPO)纠正肾性贫血,使90%尿毒症患者贫血得到改善,弥补了以往输血的不足,也深刻认识到贫血对于尿毒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程度以及贫血与存活率[1],脏器功能、特别是左心室肥厚、心脏缺血耐受的关系[2].现将我院近5年我们应用EPO纠正血液透析病人贫血情况报道如下.
- 马艳芳于海波张学磊
- 关键词:血液透析促红细胞生成素尿毒症
- 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中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目的:观察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2例尿毒症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对照组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应用足背动脉—大隐静脉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2次/周,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透析效率、静脉内瘘远期通畅性、内瘘平均使用寿命、血液透析流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透析3个月后两组血红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相近(P>0.05)。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97.83%和93.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和67.39%(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内瘘平均使用寿命明显更长,血液透析流量明显更多(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74%(P<0.05)。结论:应用足背动脉—大隐静脉人工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远期通畅性较高,内瘘平均使用寿命较长,血液透析流量较多,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张冰王长江于艳丽马艳芳陶秀波
- 关键词:尿毒症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
- 动静脉内瘘52例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为使前臂桡动脉和头静脉作内瘘更易成功。方法:采用硬膜外麻醉导管3~5cm,两端分别插入桡动脉和头静脉的近心端,使之端端对接后间断缝合,避免了因血管太细缝合困难及手术显微镜下缝合的技术要求。结果:52例尿毒症患者,头静脉直径<1.5mm,51例一次缝合成功,仅1例因桡动脉痉挛手术失败。维持血液透析8月内未见闭塞。最长使用已达10年。血流量符合血液透析要求。结论:本缝合法不需特殊条件,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可充分利用自身的血管。
- 张学磊马艳芳谢理平王艳秋王玉珏郑淑云李芹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
- 基质金属蛋白酶-7荧光标记技术在肾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 2022年
- 肾肿瘤发病机制复杂,具有发现晚、转移早、进展快、预后差的特点,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对于肾肿瘤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肾肿瘤生物标志物的体外诊断和体内成像技术逐渐进入临床应用,为肾肿瘤疾病的早期筛查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是肾肿瘤的重要生物标记物之一。本文对荧光成像方法标记MMP-7的原理、临床应用和体外快速诊断几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技术进行了归纳和分析,以期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 王长江房淑清房淑清马艳芳金京一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7荧光标记肾肿瘤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08例抢救体会被引量:1
- 2005年
- 王玉珏孟庆国马艳芳
- 关键词:酮症酸中毒糖尿病并发症抢救
- 连续性血液净化对SIRS/SEPSIS合并急性肾衰患者血清PCT、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SIRS/SEPSIS合并急性肾衰患者血清PCT、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SIRS/SEPSIS合并急性肾衰患者1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并对患者经右颈静脉穿刺置入导管进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在此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血清PCT、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所有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下降,TNF-α水平在经过治疗后也有所下降,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IL-6、IL-10也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血液净化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并清除患者的多种炎症因子,因此,对于SIRS/SEPSIS合并急性肾衰患者有着较好的治疗作用。
- 鲍江波刘艳姝杜娟马艳芳王艳秋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