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中医
  • 5篇中医药
  • 2篇一体化
  • 2篇医药
  • 2篇医药服务
  • 2篇托管
  • 2篇中医药服务
  • 2篇县乡
  • 2篇帮扶
  • 2篇城乡
  • 2篇城乡一体
  • 2篇城乡一体化
  • 1篇治未病
  • 1篇适宜技术推广
  • 1篇试验区
  • 1篇试验区建设
  • 1篇中医药适宜技...
  • 1篇中医治未病
  • 1篇未病
  • 1篇县域

机构

  • 6篇成都市新都区...
  • 2篇中国农工民主...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 1篇成都市卫生局

作者

  • 6篇谭天林
  • 6篇黄永
  • 4篇刘方
  • 3篇周帮旻
  • 2篇刘峻杰
  • 1篇袁菱梅
  • 1篇卢洪岩
  • 1篇薛斌
  • 1篇刘瑶
  • 1篇谢紫薇

传媒

  • 3篇中国医院管理
  • 2篇中国卫生事业...
  • 1篇中国初级卫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帮扶式体系托管城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践被引量:9
2014年
为了着力改变基层中医药资源匮乏现状,促进优质中医药资源下沉,实现中医药人才、管理和技术等要素的整合与流动,切实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积极探索,根据我国国情,结合成都市新都区的实际,提出了帮扶式体系托管城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谭天林刘峻杰许志仁薛斌王瑷萍黄礼鐏黄永
关键词:中医药托管城乡一体化
帮扶式体系托管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评价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在全国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中实施的帮扶式体系托管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模式(简称新都模式)的效果,为推广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纳入成都市新都区一体化试点的区、镇、村共46家医疗单位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查阅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题小组访谈等研究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试点前后的中医药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新都模式后,成都市新都区在中医药基础设施建设、中医药人员队伍建设、中医药服务量、服务效率等方面的指标明显提升。结论:新都模式弥补了基层中医药管理体系的缺陷、健全了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缓解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谭天林刘峻杰许志仁王瑷萍黄礼鐏刘方周帮旻黄永
关键词:中医药
基于县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探讨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在帮扶式体系托管县乡中医药一体化管理(新都模式)中,探索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长效机制。方法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与15家乡镇(街道)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0家村(社区)卫生站建立帮扶式体系托管,并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结果 2012—2014年度和纳入研究的镇、村医疗机构中医药适宜技术的项目数、服务人次和收入实现三连增(P<0.05),中医药适宜技术收入和服务人次的占比均增加(P<0.05)。针刺、刮痧、拔罐、电针、经穴电疗(骨质增生治疗仪)和牵引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普及。结论基于"新都模式"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具有实用性和推广意义。
谭天林周帮旻刘方王瑷萍黄永张捷
关键词: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
“互联网+”县域中医智能医共体的建设实践被引量:10
2022年
自成都市新都区被批准为全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来,新都区中医医院通过建设“两平台一体系”,探索实施“45321”工程,逐步建立起“互联网+”县域中医智能医共体,使基层医疗机构彻底从单纯依赖上级医院的“输血”式帮扶向基层自身能力提升的“造血”式生长转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袁菱梅谭天林吴晓华邹先福刘瑶谢紫薇杨彪黄永
关键词:中医
城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探索与思考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着力解决县、乡、村中医药从业人员严重不足、水平不高、队伍不稳和县、乡、村三级中医药网络存在龙头不强、枢纽不灵、网底不牢等制约中医药发展的问题。根据国情,结合成都市新都区的实际,提出了帮扶式体系托管城乡中医药服务一体化管理新模式。旨在探索出"强基础、管长远、保持续"的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力图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一举多赢的格局。为百姓提供更方便、更规范、更有效的中医医疗、预防、保健服务。
谭天林黄礼鐏王瑷萍余荣江黄永卢洪岩刘方
关键词:中医药城乡一体化
基于“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构思被引量:11
2016年
2016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成都市新都区为"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要求新都区"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挖掘改革潜力,破解发展难题,着力推动"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的制度和机制建设,切实做好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及时总结评估试验区的试验效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发挥示范带动、服务全国的积极作用。"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是一项具有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的创新性工作,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一是贯彻"预防为主"战略方针的具体行动;二是服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三是实施"健康中国"伟大战略的重要抓手;四是弘扬中医治未病理论和技术的重大举措。根据国情,结合成都市新都区的实际,提出"中医治未病新都模式"(简称1233工程),即建设1个中心:中医治未病中心;打造2个平台:中医治未病供给端联盟、中医健康云平台;创新3个模式:混合所有制模式、连锁经营模式、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探索3个结合:中医治未病与基因技术、免疫技术、智能化技术相结合。建立中医治未病服务支持体系和中医治未病服务评价体系,探索与社会养生保健机构联动机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政府引导、部门协作、市场驱动、多方参与"的中医治未病新型预防保健服务体制机制。方案通过反复多方论证,准备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谭天林王瑷萍黄礼鐏刘方周帮旻黄永张捷
关键词:中医治未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