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通气
  • 1篇气道
  • 1篇气道阻力
  • 1篇肺通
  • 1篇肺通气
  • 1篇CT

机构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大同市第三人...
  • 1篇高县人民医院

作者

  • 1篇彭泰松
  • 1篇徐建国
  • 1篇南喜文
  • 1篇许志高
  • 1篇高立伟
  • 1篇唐光健
  • 1篇高永莉
  • 1篇李东春
  • 1篇陈玉花
  • 1篇刘亮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年份

  • 1篇2015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CT肺坠积效应与气道阻力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CT肺坠积效应(HELC)与肺气道阻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选取48例常规CT显示无肺气肿、炎症、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无胸部手术史,无心功能不全,可耐受肺功能检测患者及志愿者纳入研究.所有受试者均先仰卧位、平静呼吸下于主动脉弓、支气管隆突下及膈顶水平分别扫描3层(层厚5 mm)后,再俯卧位平静呼吸下相同层面扫描3层,重建层厚1.25 mm.CT扫描后2d内行肺功能检查.以用力呼气第1秒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0/FVC%)(实/预)为金标准,将受试者分为2组,A组:FEV1JFVC%(实/预)≥80%,B组:FEV1.0FVC%(实/预)<80%两组.2名高年资放射医师盲法于PACS上阅读影像,以仰卧位CT影像背侧胸膜下新月形磨玻璃样密度改变,俯卧位消失为有坠积效应.采用x2检验比较2组受试者坠积效应出现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33例,FEV1JFVC%(实/预)为80.4%~105.2%,平均(92.0±7.5)%,坠积效应出现24例(66.7%);B组15例,FEV10/FVC%(实/预)为46.6%~78.0%,平均(63.4±10.0)%,坠积效应出现2例(13.3%);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4.653,P<0.01).结论 气道阻力增加时HELC出现率降低,平静呼吸时CT未显示坠积效应可能反映了气道内气流受限,这可能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诊断有提示作用.
南喜文唐光健彭泰松许志高徐建国李东春高永莉郝宝堂高立伟陈玉花刘亮
关键词:气道阻力肺通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