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军

作品数:95 被引量:23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理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专利
  • 38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2篇石油与天然气...
  • 6篇天文地球
  • 4篇理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22篇页岩
  • 20篇油藏
  • 17篇采收率
  • 15篇渗透率
  • 10篇页岩油
  • 9篇岩心
  • 8篇乳液
  • 8篇渗流
  • 8篇提高采收率
  • 7篇低渗
  • 7篇低渗透
  • 7篇活性剂
  • 7篇非均质
  • 7篇表面活性
  • 7篇表面活性剂
  • 6篇油气
  • 6篇渗透率张量
  • 6篇驱油
  • 6篇离子
  • 5篇油气田

机构

  • 94篇中国石油大学...
  • 4篇中国石油天然...
  • 3篇中国石油
  • 2篇卡尔加里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95篇李亚军
  • 68篇董明哲
  • 64篇宫厚健
  • 32篇徐龙
  • 27篇桑茜
  • 20篇苏玉亮
  • 15篇朱腾
  • 14篇姚军
  • 13篇李康宁
  • 12篇朱超凡
  • 11篇黄朝琴
  • 6篇王文东
  • 5篇吕威
  • 4篇张涛
  • 4篇胡航
  • 4篇蔡明玉
  • 4篇张烈
  • 4篇王步娥
  • 3篇潘滨
  • 3篇于龙

传媒

  • 6篇科学技术与工...
  • 5篇中国科技论文
  • 3篇油气地质与采...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油田化学
  • 2篇特种油气藏
  • 2篇实验技术与管...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科学:技...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石油学报
  • 1篇科技创业月刊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计算物理
  • 1篇实验室研究与...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武汉工业学院...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13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10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驱油机理可视化实验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通过可视化非均质模型驱油实验,对比研究了黏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和聚合物2种体系的流动规律和驱油效果,分析了B-PPG的质量浓度和注入速度对体系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合物相比,B-PPG具有更大的波及系数和更好的驱油效果;B-PPG既能通过提高溶液黏度进行流度控制,其中的黏弹性颗粒又能在孔隙中以流动—堵塞—变形通过的运移方式使液流不断转向,动态改善了模型的非均质性,提高了波及面积;B-PPG体系的质量浓度越大,流速越低,驱油效果越好。
于龙李亚军宫厚健任亭亭董明哲
关键词:非均质采收率
测量超临界CO<Sub>2</Sub>微乳液体系浊点压力和密度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超临界CO<Sub>2</Sub>微乳液体系浊点压力和密度的装置及方法,可视容器内部设有磁子,下方设有电子搅拌器,上部与五通阀相连,可视容器下部相平行的两面各设有一个石英窗;一个石英窗外侧设置光源,另...
宫厚健朱腾董明哲李亚军徐龙张涛胡航张烈邢瑞宋晓丹
文献传递
一种由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超临界CO<Sub>2</Sub>微乳液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阴?非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超临界CO<Sub>2</Sub>微乳液,以100重量份计,由以下组分组成:水0.1~20份,表面活性剂1×10<Sup>?4</Sup>~1×10<Sup>?1</Sup...
宫厚健朱腾董明哲李亚军徐龙桑茜张涛李康宁胡航张烈
文献传递
裂缝性油藏渗透率张量的边界元解法
给出了裂缝性油藏渗透率张量的边界元解法。首先根据裂缝描述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建立了裂缝性油藏理论模型。利用等效介质法的原理,建立了裂缝性油藏不可压缩单相流体稳定渗流时的数学模型,利用边界元方法推导出泊松方程在接触边界条件...
李亚军姚军潘东亮
关键词:裂缝性油藏渗透率张量边界元方法
文献传递
一种纳米乳液用毛细管束流动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乳液用毛细管束流动测量装置,包括制样系统、进样系统和测量系统;制样系统包括第一进样泵、第一储水器、第二进样泵、第二储水器、第一中间容器、第二中间容器、第一搅拌室、第二搅拌室、第三进样泵、第四进样泵、第...
宫厚健王步娥徐龙董明哲李亚军桑茜朱腾
用于碱驱后稠油乳液破乳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碱驱后稠油乳液破乳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破乳剂和稠油乳液混合搅拌,使破乳剂的浓度在80-200mg/L,混均后送入高压罐中;向高压罐中通入50-700kPa的CO<Sub>2</Sub>后,使...
董明哲宫厚健李亚军李爱芬田伟
文献传递
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评价被引量:10
2015年
为研究粘弹性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的封堵性能与调剖能力,进行了单管填砂岩心封堵实验和非均质平行双管填砂岩心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PPG以不断堆积堵塞与变形通过孔道的方式在岩心中运移,能够对岩心窜流通道进行有效封堵,阻力系数增大,封堵效率在97%以上;岩心阻力系数和封堵效率随岩心渗透率、B-PPG质量浓度和模拟地层水矿化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注入速度和温度的增大而减小.B-PPG通过选择性封堵高渗透岩心、液流转向的作用改善非均质岩心的吸水剖面.当岩心渗透率级差小于7.1,B-PPG段塞为0.25-1.0倍孔隙体积时,B-PPG都表现出良好的调剖效果.
于龙李亚军宫厚健桑茜王金杰董明哲董小钰
关键词:封堵效率非均质
聚驱后B-PPG与HPAM非均相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技术被引量:17
2015年
通过单填砂管流动实验中阻力系数的测量,对聚驱后支化预交联凝胶颗粒(B-PPG)与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的封堵性能进行了评价,优选出了封堵能力最佳的BPPG、HPAM非均相体系;通过渗透率不同的双填砂管驱油实验和微观驱油实验,研究了聚驱后非均相体系的调剖与驱油能力。单管封堵实验结果表明:B-PPG与HPAM复配的非均相体系,能够对填砂管进行有效封堵,显著提高聚驱后填砂管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HPAM与B-PPG按质量比例6∶4(干重)配制时封堵效果最好。双管调驱实验结果表明:非均相体系调驱能够明显改善聚驱后高渗管和低渗管的分流比,使剩余油动用程度较低的低渗管采收率大幅提高。微观实验表明:非均相体系提高聚驱后采收率方式主要靠增大驱替液的波及系数来实现。
任亭亭宫厚健桑茜李亚军董明哲
关键词:提高采收率调剖
页岩油流动的储层条件和机理被引量:30
2019年
页岩油藏经过分段压裂水平井的储层改造,其高效开发和持续稳产与基质中页岩油的动用情况密切相关。虽然赋存原油的泥页岩储集孔隙尺寸小、渗透率极低,但如果砂岩-页岩互层的纹层结构发育,页岩油仍有望达到商业化开采所需的可动用储层条件。目前烃类流体在纹层状泥页岩储层中流动机理尚不明确,普遍应用于常规油藏级数值模拟的双重介质模型和等效介质模型无法反映烃类流体在纹层状页岩油储层中流动的微观复杂特征,所得的宏观渗流模拟结果是不可靠的。根据陆相页岩储层的特征,建立了宏观页岩油藏的储层概念模型,分析了纹层状页岩储层的流体流动机理;考虑纹层物性、流体粘度和裂缝间距等影响因素,模拟了弹性开采过程中页岩储层条件和裂缝分布对页岩油可动性的作用规律,验证了页岩油藏弹性开采过程中窜流机制的存在和砂岩纹层渗透率的重要性,证明了天然裂缝和压裂缝加强纹层间流体传递的重要作用。
董明哲李亚军桑茜李晟李萌苏玉亮
关键词:可动性储层条件储层模型油藏模拟
测量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扩散系数的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测量页岩油二氧化碳吞吐过程中扩散系数的装置及方法,径向岩心夹持器、围压泵和第一压力传感器均与第一三通接头相连,模拟油饱和泵、第三压力传感器和径向岩心夹持器均与第四三通接头相连,岩心夹持器和真空泵通过第三三...
宫厚健朱超凡李亚军董明哲苏玉亮徐龙邹洪俊尚胜祥王宏前李子靳
文献传递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