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虹

作品数:18 被引量:78H指数:5
供职机构: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脑梗
  • 4篇血管
  • 4篇急性
  • 3篇动脉
  • 3篇脑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动脉粥样硬化
  • 2篇血清
  • 2篇血清炎症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评分
  • 2篇缺血
  • 2篇蛛网膜
  • 2篇蛛网膜下
  • 2篇蛛网膜下腔
  • 2篇蛛网膜下腔出...
  • 2篇卒中

机构

  • 18篇佳木斯市中心...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8篇陈虹
  • 3篇韩松
  • 3篇马婷
  • 2篇姜博
  • 2篇马春
  • 1篇粟秀初
  • 1篇代文
  • 1篇杨毅宁
  • 1篇曲华
  • 1篇焦力群
  • 1篇赵钢
  • 1篇冯幼启
  • 1篇王菊莉
  • 1篇齐淑芳
  • 1篇张成
  • 1篇刘丽君
  • 1篇王秀敏
  • 1篇许丽华
  • 1篇袁小英
  • 1篇武小辉

传媒

  • 5篇黑龙江医药科...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电生...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热痛阈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本实验旨在观察山楂叶总黄酮(hawthorn leaves flavonoids,HLF)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2型糖尿病大鼠在热痛阈方面的作用。方法:共需60例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得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LF高、中、低剂量三个治疗组、弥可保组共6组,每组研究例数相等。HLF低中高剂量治疗组分别给予山楂叶总黄酮(HLF)70mg、140mg、210mg/kg·d,以此物质进行灌胃处理,弥可保组灌胃剂量为1.97mg/kg·d。结果:在模型组,所有研究对象普遍发生甩尾温度上升现象,即热痛阈升高(P<0.01),而HLF中高剂量治疗组热痛阈改变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对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热痛阈的改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对痛觉灵敏度具有明显的保留及改善作用。
陈熠飞齐淑芳陈虹张明月
关键词:山楂叶总黄酮热痛阈2型糖尿病大鼠
急性脑梗塞血浆D-二聚体的检测
2004年
韩松梁富龙陈虹
关键词:脑梗塞血浆D-二聚体检测
激荡气血法配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究激荡气血法配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4例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丙种球蛋白治疗,研究组47例给予激荡气血法配合丙种球蛋白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后肢体功能Hughes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2和IL-18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肢体功能Hughe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IL-10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IL-12和IL-18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IL-1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L-12和IL-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激荡气血法配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疗效显著,且可明显调节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白霞郑毅许鑫陈虹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炎症因子
下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TRPC5的表达对人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时瞬时受体电位通道5(TRPC5)基因表达对人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通过RT-PCR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RPC5基因表达;将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NC组、ox-LDL组、TRPC5-siRNA组和TRPC5-siRNA+ox-LDL组,细胞处理24 h后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TRPC5的蛋白表达; CCK8法及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及凋亡;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及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AKT及磷酸化的AKT的蛋白表达。结果: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TRPC5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与对照组比较,TRPC5-siRNA组TRPC5、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细胞增殖及p-AKT表达显著升高,ox-LDL组TRPC5、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细胞增殖及p-AKT表达显著降低(P<0. 05); TRPC5-siRNA+ox-LDL组TRPC5、Caspase3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ox-LDL组,高于TRPC5-siRNA组,细胞增殖及p-AKT表达显著高于ox-LDL组,低于TRPC5-siRNA组(P<0. 05); AKT在各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TRPC5基因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表达升高,下调TRPC5表达可减弱ox-LDL对巨噬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促进作用,机制与AKT信号通路有关。
闫博阳赵津璋陈虹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巨噬细胞AKT信号通路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塞36例临床观察
2000年
郇玲范彦夫陈虹刘丽君殷积艳
关键词:降纤酶急性脑梗塞
PO-004应用ABCD2评分法对TIA患者短期发生脑卒中临床分析
马婷陈虹马春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预防作用。方法将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治疗及法舒地尔治疗,研究组(n=40)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比较治疗后7 d和2 w时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以及两组治疗前后一氧化氮(NO)、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有37例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另外3例(7.5%)发生脑血管痉挛后,经治疗明显缓解;对照组中有30例未发生脑血管痉挛,另外10例(25.0%)发生脑血管痉挛后,5例经治疗明显缓解,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NO水平明显升高(P <0.05),HMGB1、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 <0.05),且研究组各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出现1例面部充血、1例发热;对照组出现发热2例、头痛2例、低血压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可有效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且治疗安全性较好,可能与红景天苷调节血清相关因子作用有关。
闫博阳陈虹
关键词:红景天苷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速碧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研究
2004年
韩松梁富龙陈虹
关键词:脑缺血药物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经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评价联合用药治疗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选8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患者纳入研究,入院后依据随机原则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标准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42例)、观察组(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42例),比较不同方法应用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凝血指标水平、甘油三酯、胆固醇、血糖水平与临床疗效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双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疗效显著而且安全可靠。
姜博陈熠飞陈虹
关键词:氯吡格雷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凝血指标神经功能
应用ABCD^2评分法对TIA患者短期发生脑卒中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应用ABCD2预测模型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根据危险性分层分别计算高危、中危、低危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及ABCD2预测TIA后脑卒中的准确性。方法:432例TIA患者均符合2006年2月美国脑卒中协会颁布并推荐应用的TIA诊断标准。应用ABCD2预测模型对入选患者进行评分,以病程第7天为脑卒中事件观察点,记录其首次发作后7d内患有脑卒中事件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危险性分层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不同ABCD2评分值脑梗死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根据年龄、血压、单瘫伴言语障碍、单瘫、单纯言语障碍和症状持续时间≥60min的TIA患者分为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年龄≥60岁、血压>140/90mmHg(1mmHg=0.133kPa)、有明确的临床特征、症状持续时间≥60min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压<140/90mmHg、单瘫和单纯言语障碍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无明显升高。单纯感觉障碍、发作时间<10min、单瘫和单纯言语障碍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TIA患者ABCD2评分标准是目前临床上预测TIA进展为脑梗死的一种比较准确的方法,适合基层医院使用,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全面、科学,其科研成果极易推广,将带来极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马婷陈虹马春
关键词:TIA脑梗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