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典”病人头颈部操作防护罩的制作及应用
- 2003年
- 穆春新肖军章杨宝金李敬东韩涛赵济国
- 关键词:非典型肺炎
- 氯胺酮联合吗啡硬膜外平衡镇痛治疗晚期癌痛
- <正>目的:观察低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组与单纯吗啡组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用于晚期癌痛治疗的比较。方法:选择50例晚期癌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配制100 mg 氯胺酮,10 mg 吗啡的100ml 镇痛液,和
- 韩涛肖军章郑宝森
- 文献传递
- 阿霉素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观察阿霉素椎旁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比较。方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在影象引导下,采用椎旁阻滞技术,对照组给予1%利多卡因、甲强龙。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0.5%阿霉素。记录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14、30天视觉模拟(VAS)评分。对实验组患者进行术后半年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疗效在第1天无明显差异(P>0.05),其余各个时段皆有差异(P<0.01),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半年后实验组只有3例复发。结论:阿霉素椎旁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痛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
- 韩涛郑宝森
- 关键词:阿霉素椎旁阻滞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在产科麻醉中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对比研究氯普鲁卡因与传统在产科硬膜外麻醉中应用的利多卡因的效应。方法:剖宫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为3%盐酸氯普鲁卡因,对照组为2%利多卡因。均于硬膜外(L2~3)穿刺置管,试验量5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和导管误入血管后,间隔5min分次注入局麻药5ml(含肾上腺素1:20万),控制平面T8以下。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痛觉恢复起始时间、运动恢复起始时间以及呼吸循环的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结果:实验组在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起始时间、运动阻滞起始时间与运动恢复起始时间皆短于对照组(P<0.05),在运动阻滞最大程度、痛觉恢复起始时间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呼吸循环的改变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氯普鲁卡因应用于产科麻醉中起效快,作用时间与利多卡因相当。
- 刘营韩涛
- 关键词:氯普鲁卡因利多卡因
- 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MAC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监测下的麻醉管理技术(MAC)的最佳剂量。方法将15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在手术开始切皮前,各组皆缓慢静注瑞芬太尼0.25μg/kg,继之用微量泵持续输注瑞芬太尼,A、B、C组分别为0.03、0.05、0.07μg/(kg.min),于缝合皮肤时停止泵注。在不同时点监测记录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呼吸抑制情况;观察记录术中患者对牵拉的反应级别,进行改良的OAA/S评分。结果各组间各时点HR、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的OA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A、B、C组分别有0、3、18例患者出现呼吸抑制(P<0.05);A组与B、C组牵拉的反应级别有统计学差异(P<0.05),B、C组间无差异(P>0.05)。结论 0.05μg/(kg.min)瑞芬太尼泵注辅助应用于妇科手术硬膜外阻滞不全引起的镇痛、镇静不全和内脏牵拉反应效果确切、安全可行。
- 肖军章韩涛
- 关键词:瑞芬太尼妇科手术
- 氯胺酮联合吗啡硬膜外自控用于晚期癌痛的治疗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观察比较低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组与单纯吗啡组硬膜外自控镇痛术(PCEA)用于晚期癌痛的效果。方法:选择50例晚期癌痛患者,分为联合组和单纯组,分别给予配制100mg氯胺酮,10mg吗啡的100ml镇痛液和单纯20mg吗啡的100ml镇痛液,背景剂量2ml/h,单次按压剂量2ml,锁定时间15min。分别记录1,3,6,12,24,48h的视觉模拟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并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治疗前后的抑郁情绪评估。结果:联合组镇痛效果、抑郁情绪评估优于单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按压次数、吗啡用量皆低于单纯组(P<0.05)。结论:低剂量氯胺酮联合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术在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降低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效果明显。
- 韩涛郑宝森
- 关键词:氯胺酮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术晚期癌痛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31
- 2006年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一种顽固性慢性疼痛综合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re virus,VZV)引起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造成外周感觉传入纤维(包括伤害性感受器)活性增高,异位冲动,中枢敏化和脊髓神经元自发性痫样放电有关,借此可以理解PHN的不同的临床诊治表现。
- 韩涛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机制临床诊治
- 应用系统软件面积测算法评价带状疱疹后遗痛疗效的研究
- 肖军章韩涛郑宝森王玉梅赵济国吴振宇刘靖芷王国香任瑞华唐伟华
- 该课题运用阿霉素椎旁微创介入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与传统方法的疗效比较,并运用系统软件面积测算法进行疗效评估,从而提出新的客观准确的疼痛疗效评估法。选择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与对照组(25...
- 关键词:
- 关键词: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系统软件
- 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观察比较0.125%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与复合吗啡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妇科手术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0.125%罗哌卡因复合0.6μg/ml舒芬太尼与复合0.06mg/ml吗啡的100ml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观察记录镇痛效果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结果:两组在镇痛效果VAS评分上无差别(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舒芬太尼组低于吗啡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用于妇科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肖军章韩涛
- 关键词:舒芬太尼吗啡罗哌卡因硬膜外自控镇痛
- 软件面积测算法评定阿霉素椎旁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运用创新的软件面积测算法,与常规的VAS评分法比较,评定阿霉素椎旁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及疾病进程的变化特点。方法:选取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5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确定相应的穿刺脊椎阶段,在C形臂和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椎旁穿刺。对照组每个阶段给予0.5%利多卡因2ml,甲基强地松龙10mg/1ml;实验组依次注入甲基强地松龙10mg/1ml及1%阿霉素1ml。用软件面积测算法测定治疗前与治疗后第1,3,7,14,30d疼痛面积大小,及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VAS评分、疼痛面积比较除第一天外皆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组面积数值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实验组组间面积两两比较第1天与第30天比较无差异(P>0.05),余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软件面积测算法所得面积数值变化趋势能反映阿霉素作用的有效性与顺时性效应,比较客观准确地反映治疗后疼痛减轻程度和疾病变化特点。
- 韩涛肖军章郑宝森
- 关键词:阿霉素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椎旁阻滞视觉模拟评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