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明丽

作品数:19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干细胞
  • 11篇间充质干细胞
  • 11篇骨髓间充质
  • 11篇充质干细胞
  • 10篇细胞
  • 10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血红素加氧酶
  • 4篇血红素加氧酶...
  • 4篇免疫
  • 4篇病毒
  • 3篇心脏
  • 3篇心脏死亡
  • 3篇心脏死亡器官...
  • 3篇特异
  • 3篇特异性
  • 3篇特异性免疫
  • 3篇体外
  • 3篇体外研究
  • 3篇排斥
  • 3篇器官

机构

  • 17篇天津市第一中...
  • 6篇天津医科大学...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尹明丽
  • 17篇宋红丽
  • 13篇沈中阳
  • 10篇杨洋
  • 7篇刘涛
  • 5篇杨柳
  • 5篇郑卫萍
  • 4篇张博雅
  • 3篇董冲
  • 3篇史源
  • 2篇曹毅
  • 2篇吴斌
  • 1篇王政禄
  • 1篇李代红
  • 1篇高伟
  • 1篇赵华

传媒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实用器官移植...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肝胆外科...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X3CR1在其修复受损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中的作用
宋红丽曹毅尹明丽刘涛
常温机械灌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心脏死亡后捐献供肝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研究常温机械灌注(NMP)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心脏死亡后捐献(DCD)肝脏的修复作用。方法体外培养Wistar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建立心脏死亡后热缺血45min模型。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NMP组、NMP+BMMSCs(N+B)组、冷保存(CS)组,每组(n=10)于2和4h检测相关指标。结果N+B组在修复肝脏功能和肝脏病理方面,包括超微结构、改善灌注液酸性环境能力以及升高三磷酸腺苷水平等,优于NMP组和cs组(均P〈0.05)。NMP组和N+B组耗氧量在2h后出现明显变化[2h:(24.35±0.64)ml/min比(29.33±0.47)ml/min;3h:(25.33±0.86)ml/min比(30.34±0.49)ml/min;4h:(26.88±1.07)ml/min比(31.76±0.96)ml/min;P〈0.05],提示N+B组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在常温机械灌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对DCD大鼠供肝发挥一定的修复作用。
尹明丽杨洋史源杨柳王绕绕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肝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心脏死亡器官捐献热缺血
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联合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保护移植小肠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3(CXC subfamily chemokine receptor3,CXCR3)和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HO-1)基因联合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
尹明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常温机械灌注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同种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脏的研究被引量:1
2017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常温机械灌注联合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的肝脏的修复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建模与分组:雄性Wistar大鼠(180-200g),建立热缺血45min模型。分成单纯常温机械灌注(NMP)组、常温机械灌注+MSCs组(N+B)组、冷保存(cs)组3组,每组取2h和4h。
尹明丽杨洋史源杨柳王绕绕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器官捐献心脏死亡干细胞修复骨髓间充质常温
甲泼尼龙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体外甲泼尼龙(MP)作用下,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乙肝病毒稳定复制的HepG2.2.15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分离人树突状细胞、负载HBs Ag诱导成熟;后与自体淋巴细胞共孵,形成IECs与HepG2.2.15共培养,MP处理各组细胞,采用生物化学、PCR、流式细胞仪和ELISA等方法检测肝功能、HBV DNA、T细胞亚群和炎症相关因子。结果:48 h后,IECs作用于HepG2.2.15,可抑制上清HBV DNA表达(P<0.01),IFN-γ升高,IL-10、IL-17、IL-23下降(P<0.01)。MP作用于HepG2.2.15,可抑制HBV DNA表达(P<0.01);MP使IECs对HBV DNA抑制作用减弱,但仍较单纯HepG2.2.15的HBV DNA降低。结论 :IECs可显著抑制HepG2.2.15的HBV DNA表达;MP作用下,IECs仍能抑制HepG2.2.15的HBV DNA表达,发挥抗病毒作用;其酶学和合成功能无明显变化。
王绕绕杨柳赵华尹明丽郑卫萍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HEPG2.2.15甲泼尼龙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CX3CR1在其修复受损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 MSCs)表面的趋化因子受体CX3CR1在其修复受损肠上皮细胞间紧密连接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培养BM MSC...
曹毅刘涛尹明丽张博雅宋红丽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CX3CR1CACO-2紧密连接蛋白趋化因子受体
间充质干细胞体外修复DCD供肝的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体外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肝的修复方法,采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研究其对DCD肝脏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BMMSCs,建立心脏死亡后热缺血45分钟的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A组(冷保存组)、B组(单纯NMP组)和C组(NMP+BMMSCs组),4小时为各组研究时间点(n=5)。血生化仪检测循环液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情况,血气分析仪检测灌注组的耗氧量。结果 C组ALT和AST的量明显低于B组(ALT:F=177.98,P<0.05;AST:F=284.38,P<0.05);C组ALT和AST的量明显低于A组(ALT:F=3 100.39,P<0.05;AST:F=192.88,P<0.05)。C组的耗氧量在1小时后明显高于B组(4小时:F=22.90,P<0.05)。肝脏病理显示C组的修复作用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 BMMSCs联合NMP对DCD肝脏功能、病理及细胞活性均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为修复DCD供肝提供了新的方法。
尹明丽史源杨洋郑卫萍沈中阳宋红丽
关键词:热缺血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自体特异性免疫效应淋巴细胞抑制转HBV基因小鼠HBV复制的研究
2017年
目的:探讨经乙型肝炎病毒(HBV)转基因小鼠树突状细胞(DCs)体外诱导的特异性免疫效应细胞(IECs)对自体HBV复制的影响。方法:从转HBV基因小鼠体内提取DCs,体外诱导为成熟DCs,与淋巴细胞共培养,诱导为特异性IECs,将其经阴茎背静脉注入小鼠体内。实验分为2组:生理盐水(NS)组、IEC组,观察6个时间点:0 h、2、4、6、8周和12周;通过生化检测肝功能,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ELISA检测细胞因子、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内的HBs Ag和HBc Ag,评估IECs对小鼠体内HBV复制的影响。结果:IEC组小鼠于6、8周和12周时,肝功能明显改善,HBV DNA水平明显降低,HBs Ag和HBc Ag明显减少,且均优于NS组(P<0.05)。结论:特异性IECs可修复转HBV基因小鼠肝脏功能、抑制HBV复制,相关的细胞因子参与其作用。
杨柳王绕绕尹明丽杨洋刘涛李代红王政禄沈中阳宋红丽
肿瘤转移干细胞及其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15年
干细胞是一群具有自我复制和向多种细胞分化能力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存在于多种实体的肿瘤组织中,肿瘤的转移是影响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随着干细胞的研究,CSC的概念已经形成,其中具有转移能力的CSC命名为肿瘤转移干细胞(migrating cancer stem cells,MCSC)[2-3]。1
尹明丽宋红丽沈中阳
关键词:肿瘤转移细胞分化自我复制VEGFRTIMP
血红素加氧酶-1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改善大鼠肝移植预后的实验研究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在器官移植中可以起到免疫调节作用,而血红素加氧酶-1(HO-1)能够增强其作用.本研究目的在于明确HO-1 转染的BMMSCs(HO-1/MSCs)能否改善大鼠肝移植的预后.方法 体...
吴斌宋红丽杨洋尹明丽张博雅沈中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