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居群
  • 1篇野生
  • 1篇野生居群
  • 1篇遗传多样性研...
  • 1篇生根粉
  • 1篇首乌
  • 1篇扦插
  • 1篇组培
  • 1篇蛭石
  • 1篇聚类分析
  • 1篇快速繁殖
  • 1篇快速繁殖方法
  • 1篇何首乌
  • 1篇繁殖方法
  • 1篇PSBA
  • 1篇RAPD
  • 1篇RAPD标记
  • 1篇不同居群
  • 1篇草木灰
  • 1篇PSBA-T...

机构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作者

  • 3篇杭悦宇
  • 3篇白明明
  • 3篇郭建林
  • 3篇孙小芹
  • 2篇李密密
  • 1篇周义锋
  • 1篇彭斌

传媒

  • 2篇植物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可可茶扦插快速繁殖方法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植物无性繁育技术,特别是一种可可茶扦插快速繁殖方法。其是在2月底,选择野生可可茶1-2年生萌蘖枝条,剪成带1或2叶、长10-15cm、保留全叶1/2的短穗作为插条,用生根粉水溶液(浓度为1.3×104pp...
杭悦宇李密密孙小芹郭建林白明明
文献传递
基于RAPD标记的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不同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采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6个叉蕊薯蓣(Dioscorea collettii Hook. f.)居群及5个粉背薯蓣〔D. collettii var. hypoglauca (Palibin) C. T. Ting et al.〕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对11个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用14个寡聚核苷酸引物共扩增出170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161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高达94.71%;粉背薯蓣5个居群多态性条带百分率的变化幅度(81.25%~89.29%)略大于叉蕊薯蓣6个居群(82.00%~84.21%)。粉背薯蓣居群间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368 5、0.238 4和0.376 3,叉蕊薯蓣居群间的Ne、h和I分别为1.331 1、0.197 2和0.298 3;叉蕊薯蓣与粉背薯蓣间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122 8,基因流(Nm)为3.570 7。二者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922 3,遗传距离为0.080 9;其中,粉背薯蓣江西庐山居群和叉蕊薯蓣云南丽江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远,达0.693 1;叉蕊薯蓣云南蒙自和云南景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最近,仅0.219 4。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参试的11个居群分成4组,其中,所有的叉蕊薯蓣居群和粉背薯蓣浙江临安居群聚成第1组,粉背薯蓣重庆南川居群和湖南衡山居群聚为第2组,粉背薯蓣湖南永顺居群和江西庐山居群则各自独立成组。研究结果证明,叉蕊薯蓣和粉背薯蓣这2个类群之间为原变种和变种的关系,并存在着变种水平上的分化不完全。
孙小芹郭建林周义锋彭斌白明明杭悦宇
关键词:RAPD聚类分析
基于psbA-trnH分析的何首乌野生居群遗传多样性被引量:10
2012年
对产自不同省区的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17个野生居群85个单株的psbA-trnH序列进行了扩增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居群间的遗传多样性,并采用NJ法对85个单株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85个单株的psbA-trnH序列长度为384 bp;其中,变异位点为167 bp,简约信息位点为53 bp,分别占序列总长度的43.5%和13.8%。变异类型主要为碱基缺失和替换;变异位点主要集中在235~281 bp区域,根据位点变异情况可将17个居群大体分为3类。各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172,其中,贵州居群与其他1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167~0.172,而其他16个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0.017。17个居群间的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遗传分化系数(N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28 56、0.918 68和0.04;除贵州居群外其他16个居群的Pi、Nst和Nm分别为0.015 68、0.837 19和0.10;贵州居群与其周边省区(四川、云南、广西、湖南和湖北)居群的Pi、Nst和Nm分别为0.047 99、0.937 62和0.03。在NJ系统树上,17个居群可聚为4支,且大部分居群的供试单株聚在同一分支中;仅贵州居群单独聚为一支,与序列分析的划分结果基本一致。由研究结果可见:野生何首乌居群总遗传变异的91.868%来自居群间,8.132%来自居群内,居群间的基因交流较少;除贵州居群外其余16个居群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偏低,说明何首乌居群整体多样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受贵州居群的影响。
白明明孙小芹郭建林李密密杭悦宇
关键词:何首乌居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