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急性心肌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压
  • 1篇依那普利

机构

  • 5篇宣汉县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冉启军
  • 1篇邓小冬
  • 1篇唐任宽
  • 1篇魏泽红
  • 1篇董渊

传媒

  • 2篇中国医刊
  • 2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系统评价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TP binding casette transporter A1,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14年7月,获取有关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以OR值及其95%CI为效应指标,运用Stata 11.0软件在异质、同质、显性和隐性遗传模式下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个研究(实验组2 032例和对照11 4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与冠心病遗传易感性在异质和显性遗传模式下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异质模式:OR=1.140,95%CI=1.028-1.266,POR=0.014;显性模式:OR=1.124,95%CI=1.017-1.243,POR=0.022);按种族进行亚组分析其结果显示该遗传易感性在高加索人群中较显著。结论:ABCA1基因R1587K多态性可能与高加索人群冠心病遗传易感性有关,需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董渊冉启军魏泽红邓小冬聂倩云唐任宽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遗传易感性冠心病META分析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应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远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方法将出现症状后24h内就诊的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84例在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的基础上给予波立维即刻300mg,随后75mg,每天1次;对照组84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持续均9~12个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0.95%高于对照组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观察组9.52%、对照组13.10%。观察组发生出血的患者占3.6%略多于对照组2.4%,但未出现危及生命的出血。结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波立维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明显地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症状及预后,优于单独应用阿司匹林的效果。
冉启军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 )发病后〈12小时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给予国产尿激酶150万 U 加生理盐水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评价治疗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46例AMI患者35例再通,总再通率为76.08%,其中发病≤2小时、〉2~4小时、〉4~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率分别为88.8%、86.6%、66.66%、50.0%;再通时间依次为(68±4)分钟、(88±3)分钟、(108±3)分钟、(130±4)分钟。≤2小时与〉2~4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没有显著性,〉2~4小时与〉4~6小时、〉6~12小时溶栓再通时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死亡6例,占13.04%;5例转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占10.86%。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时间距发病时间越短,冠状动脉再通率越高,是一种治疗AMI安全、有效、积极的抢救措施。
冉启军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比较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比较缬沙坦与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将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缬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种药物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压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但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缬沙坦与依那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降压效果相仿。另外,研究组治疗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这表明与依那普利相比缬沙坦在降压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对两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减少的相关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减少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降低密切相关;而研究组患者的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则与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及左室心肌质量指数降低无相关性。结论使用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不仅可有效地控制血压,而且可以有效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不良反应少,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冉启军
关键词:依那普利原发性高血压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29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急性心肌梗死被误诊为心力衰竭、消化系统疾病、颅脑疾病、肺部感染、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咽炎。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的分析,提示临床医师应提高责任心,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冉启军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误诊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