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杰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供职机构:汉中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肝炎
  • 3篇病毒
  • 2篇毒性肝炎
  • 2篇乙型
  • 2篇乙型病毒
  • 2篇乙型病毒性肝...
  • 2篇丙型
  • 2篇病毒性
  • 2篇病毒性肝炎
  • 1篇地塞米松
  • 1篇毒性
  • 1篇血浆
  • 1篇血清
  • 1篇生物标记
  • 1篇生物标记物
  • 1篇内注射
  • 1篇配伍
  • 1篇配伍治疗
  • 1篇平阳霉素
  • 1篇中药

机构

  • 5篇汉中市中心医...
  • 1篇宁波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汉中职业技术...

作者

  • 5篇刘杰
  • 3篇刘彦斌
  • 2篇唐先梅
  • 2篇陈志强
  • 2篇张庆
  • 1篇陈峥
  • 1篇刘娟
  • 1篇张三定
  • 1篇曾鑫
  • 1篇高晓红
  • 1篇李强

传媒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现代肿瘤医学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 1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1月收治的26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35例)和对照组(133例),治疗组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改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片每次3片,每日3次;对照组用甘草酸二铵注射剂150mg,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3周,3周后改为口服甘草酸二铵胶囊100mg,每日3次。观察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变化、电解质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ALT、AST及TBIL下降程度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小于对照组。结论: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付俊录陈志强刘杰唐先梅刘彦斌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慢性复方甘草酸苷疗效
血浆microRNAs:HCV阳性肝硬化新的生物标记物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micro RNA(mi RNA)在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mi R-30c-5p和mi R-302c-3p在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表达。结果 mi R-30c-5p和mi R-302c-3p在丙型肝炎病毒及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中表达均增高。结论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患者血清中的mi R-30c-5p和mi R-302c-3p表达增高,可能作为监测和诊断丙型肝炎病毒阳性的肝硬化的生物标志物。
张庆刘彦斌曹平虎曾鑫刘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肝硬化MIMI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应用中药免疫调节配伍治疗初探
2010年
目的:选用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中药配伍治疗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观察HBV复制指标转阴率及抗-HBs阳性率,探讨对中药免疫调节药物的合理配伍使用。方法:131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以1~2:1的原则分为:免疫增强剂治疗组(A组)、免疫抑制剂治疗组(B组)、免疫双向调节剂治疗组(C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剂治疗纽(D组),各组均以自拟的中药组方治疗,水煎汤剂口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结果:131例完成治疗后半年,A组在开始用药1~3周内出现GOT、GPT增高或黄疽而治疗终止,B组、C组的HBsAg、HBeAg、HBV-DNA转阴率低于D组,D组的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结论:免疫增强不适宜用于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免疫抑制、免疫双向调节易使急性乙肝转为慢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治疗,能有效清除乙肝病毒、恢复肝功能。
陈志强陈峥刘杰唐先梅徐寿文刘彦斌张三定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急性免疫调节中药
HCV 感染者中血清外泌体 miRNA-122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血清外泌体 miRNA-122的表达及其与血清中循环 miRNA-122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HCV 感染导致的24例慢性丙型肝炎(CHC)、21例肝硬化和15例肝癌患者,同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样本,分离血清外泌体并提取外泌体中总 RNA,采用实时定量PCR 检测血清及其外泌体中 miRNA-122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四组血清及其外泌体中miRNA-122的表达差异,采用 Pearson 相关系数分析外泌体 miRNA-122和血清循环 miRNA-122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以健康对照组血清外泌体和血清循环中 miRNA-122的表达设为1.00,CHC 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外泌体 miRNA-122的表达为1.33±0.11、0.98±0.13和0.52±0.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3.316,P 〈0.05),其中 CHC 组高于健康对照组和肝癌组(t =4.028和9.906,P 均〈0.05),肝硬化组高于肝癌组(t =5.631,P 〈0.05),肝癌组低于健康体检组(t =5.878,P 〈0.05);CHC组、肝硬化组和肝癌组血清 miRNA-122为3.66±1.11、2.88±0.71和2.16±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 =7.823,P 〈0.05),仅 CHC 组高于健康对照组(t =4.653,P 〈0.05)。Pearson 相关性分析显示CHC 组血清外泌体和血清循环 miRNA-122呈正相关(r =0.512,P 〈0.05),肝癌组二者呈负相关(r =-0.223,P 〈0.05)。结论外泌体 miRNA-122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检测 HCV 感染导致的慢性肝炎及肝癌的生物学标志物。
张庆刘杰高晓红
关键词:肝炎抗体丙型血清外泌体
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效果。方法:将平阳霉素8mg+地塞米松注射液1ml+2%利多卡因注射液(1-2)ml+生理盐水(2-4)ml稀释成平阳霉素的浓度为(1-2)mg/ml,行瘤内注射至表面肿胀发白,每次平阳霉素用量不超过8mg,14天-21天复诊,未愈者重复注射。结果:随访6个月-2年,治愈210例,占76.09%,显效65例,占23.55%,无效:1例,占0.36%。总有效率99.64%。结论: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具有疗效显著、简便易行、安全可靠等优点,是脉管畸形治疗的首选方法。
李强刘杰刘娟
关键词: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注射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